英雄叙事应坚持审美与历史的统一 上述矮化英雄的“思潮”,其悖谬之处根本上就在于对“文本历史性”与“历史文本性”的机械理解。“文本历史性”是指文本都是在特定的历史空间中生产、建构的,但必须明确指出的是,文本只有镶嵌在特定的历史橱窗中才得以可靠地诠释。而且,这里的“建构”,是指推动文本形成的历史内容与历史力量,绝非主观臆造,率性演绎,“建构”本身并不是反历史性的。而“历史文本性”是指历史还具有叙事的一面,但历史的这种叙事特征,绝非无根由、无逻辑、无整体意识的纯主观叙事,对历史事件、历史动力、历史结果的客观再现是历史叙事的基本前提。 由此看来,在历史题材文学创作中,既不能丧失基本的审美立场,把“洗澡水和婴儿一起倒掉”;也不能丧失基本的叙事原则,把历史看作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辨析历史主流,反映历史主体力量,揭示历史行进的必然性,才是我们铭记历史、致敬英雄的根本态度。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