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史学评议 >

心无实诚则虚无:“历史虚无论”省戒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牛润珍 参加讨论

    历史虚无论自清末以来总是随西学传播波动和社会变化而起伏,虽从未形成大气候,但总会诱弄一些人。每当此论风起时,常有学人撰文批判,然思想意识方面的东西有时并不会因批判而偃息。心病还须心来医,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还须从思想根源上寻找其原因。对于“虚无论”,当以一种与人为善和“恕谅”的态度,与之讨论、商榷、劝诫。由“虚无论者”的心态心理、学理及史学等方面,根寻其论之所以误,证其所以不能成立,使“虚无论者”省悟到这样一个道理:历史应当敬畏,不可虚无。
    学术系乎人心。人心诚与不诚,直接表现为学术的“实”与“虚”。佛家为求内心清净,立“心无”义。僧肇《不真空论》曰:“心无者,无心于万物,万物未尝无。此得在于神静,失在于物虚。”《放光般若波罗密经》壹假号品第三:“色空故,无所见。痛空故,无所觉。想空故,无所念。行空故,无所行。识空故,不见识。何以故?色与空等无异。所以者何?色则是空,空则是色,痛想行识则亦是空。”借此绝对唯心主义,达到“色空”境界,这原本是禅学的一种修养。历史虚无论无释家之意境,却有释家物虚之失。
    历史虚无论者大多涉西学,所及未之深,所悟亦浅,牵于功利之急,便以自己所理解的西学价值尺度,揣度中国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史),否定传统价值与观念,并以“六经注我”的手法,割裂史料,强作解释,在批判、否定、虚无本国历史的同时,将其“西化”主张贯彻其中。“虚无”为表象与手段,“西化”为实质及目的,二者实为一体。每当社会发展到一个转折时期,这一孪生体便会在忧国忧民色彩下表现得相当活跃与充分。20世纪80年代《河殇》问世,片中全然批判“黄土文明”,颂扬西方海洋文明。殊不知,“黄土文明”乃是我们的祖先根据自己的宇宙观、天人观构建的一种文明系统。战国时期,齐国邹衍用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相生相克的理论解释朝代兴替。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论“五行相生”,将五行与天地、阴阳结合起来。“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土居中,色尚黄,故古人以黄色为尊。汉人以北斗星为天之中心,认为日、月、星辰、阴阳四时皆围绕此运转变化,并将天象、阴阳、四时与人类社会打通,用“天人合一”的意境,构筑人类社会与自然宇宙融贯一体的理想的社会结构与秩序。《史记·天官书》说:“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这是古人对天象变化长期观察而建立起来的宇宙观,并按此规制人类社会等级,进而形成“天人观”。随后又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皇帝行使权力必须遵循自然之道。然在皇权的运行过程中,君主专制常常悖于自然,导致亡国。因此,历史上经常有大臣借兴亡之道规劝、告诫君主。反观今日,历史虚无论者往往截取历史上某些有悖自然的现象,将其扩大化,甚至与整个中华传统文明等同起来,进而否定之。由于他们抓取的历史现象不同,所以呈现的话语形式各异,然其手段、手法与目的前后别无二致。客观来说,对待传统历史文化,所秉持的态度应该是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历史虚无论者的态度则是用糟粕否定精华,进而将精华糟粕一起丢弃。
    若从学术的角度讲,治西学当折服西人。研究美国史,所撰相关专著当成为美国学者经常征引的必备参考书;治英国史、欧洲史当使英国、欧洲学人佩服。但几乎所有的虚无论者都没有这样的意识,大多情况是读了一些西书,便将之用来欺骗国人,将自己本国的历史与传统贬斥一通。这种做法不但不会受到尊重,反倒让人生厌。作为一位中国人,治西学也不能脱离中国传统的固有学问。清末张之洞说:“不通中学,不能翻译西书。”通西学须有中学根底,才能贯通中西。王国维、陈垣、何炳松、张星烺、雷海宗、齐思和等先辈大家,学贯中西,且大多有留学海外的背景,借鉴西洋的方法、学说研究中国历史,成就终身事业,建立了中国现代学术。如何炳松曾系统接受美国的学术训练,最早将鲁滨逊的《新史学》翻译介绍到中国,比较中西学术,同时他还发现章学诚用中西会通的学术眼光撰著《浙东学术》。即便接受过西方的教育与训练,熟悉西方学术,何炳松不但没有对本土文化失去信心,反而是更加自信,发微阐幽,总结中国学人对世界学术的贡献。面对这些先辈大家的学术精神,那些热衷“西化”、勇于“虚无”本国历史的读书人,不知能用什么语言自白自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