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学评议 >

心无实诚则虚无:“历史虚无论”省戒(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牛润珍 参加讨论

    
    历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它不仅是国民获得国家与民族认同的思想基础,还承载着社会的治乱兴衰,人们可以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得到当前社会治理的启示,为国民谋求福祉。清由盛转衰,社会危机日益严重,龚自珍认识到历史关系国家兴衰存亡,倡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史之外无有语言焉,史之外无有文字焉,史之外无人伦品目焉”。面对经学独盛的清代社会,他坚持用经世致用之史学造就一代治国理政之能才,变法图强,挽救危机。
    当外敌入侵一国时,入侵者往往先灭人史,而受侵害之国家,其学人竭尽心智,保留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以待复兴之机。日本侵华期间,在东北推行奴化教育,炮轰天津南开大学,轰炸上海商务印书馆和东方图书馆,有预谋地摧毁中国文化与教育机构,试图从精神上屈服国人。北平沦陷后,陈垣等著名教授坚守辅仁大学,发扬传统史学精神,陈古证今,证明“凡投敌变节当汉奸者都没有好下场”的道理;鼓励学生培养忠直之气,坚信只要中国传统民族历史文化不亡,中国就不会亡,就有复兴的机会。到学生毕业时,陈垣校长常以南宋宝祐四年进士登科录为例,告诫学生走向社会应学习忠烈,勿当汉奸,爱护自身和学校的名誉。陈垣曾对启功说:“从来敌人消灭一个民族,必从消灭它的民族历史文化着手。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不被消灭,也是抗敌根本措施之一。”为此,他们研究历史,保持民族气节,与日伪划清界限,一直坚持到抗战的最终胜利。中国古代历朝兴替,始终保持存史与借鉴的意识,借修史保存故国文化,寄托抱负与理想。当国家与民族处于危难之际,民族历史文化就愈显得特别重要,人们往往会借助本民族历史传统,凝聚人心,支撑精神,激发国民民族与爱国意识,共赴国难。可以说,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是维系国民“救亡”、“复兴”的精神动力和源泉。
    历史是一种已经过去的客观存在。它由当时人的记录、记忆或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残留下来的片段遗迹、遗物、印痕等而被后人认识。历史学家依据这些文字与实物资料,以科学、严谨的态度,通过艰苦的劳动、缜密的思考、严密的推证,拼接为尽可能接近原始的历史真实。人们可以从这些历史事实中去感悟、归纳、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亦可从过去预见未来。历史上最惨痛的教训莫过于亡国史、乱国史,诸如元好问、胡三省、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所亲历的亡国史,着实让人胆颤心惊。只有真正体会到这样的历史,才能做到居安思危,有效防范危险的出现。所以无论任何人,都应该对历史抱有一种敬畏的态度。历史不能虚无,“西化”更是行不通。虚无历史,唯一的结果不过是自己把自己虚无掉。近一百多年来,“历史虚无论”一波一波地出现又一波一波地消失,就证明了这一点。
    漠视历史、虚无历史,人们就会为此付出沉重代价。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历史意识、民族意识,才能避免历史虚无论伴随社会的变化因时乘势魂聚魄散、时隐时现。当中华传统文明与历史文化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的精神支撑时,历史虚无论就无地自容了。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