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语的语境中,美国的对外政策及时再冠冕堂皇也难掩其强取豪夺的狼子野心,所以很多政策没能被客观对待,比如门户开放政策。这项政策被认为是一项十足的帝国主义政策,当然它确实有着不良的目的,但客观上却保护了中国的经济利益,挽救了中国被瓜分的命运。 随着“甲午战争”的惨败、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彻底失败,大清国已经摇摇欲坠,欧洲列强、日本等为企图瓜分中国而积极地相互较劲着。 1899年9月美国国务卿海·约翰给德、俄、英、法、意、日各国发说帖(现代外交词汇叫做“照会”或“通告”),要求这些国家保证所有所属贸易港口铁路都对其他国家开通;并请求这些国家所属港口和铁路的一切船只货物通用当时中国规定的关税率,按照中国统一的标准收取并保存关税、路费。简单直接一句话:美国要求各国开放门户,要求各国没有例外地遵守中国关税标准,在相互平等的基础上跟中国做生意。 各国对美国的说帖反应消极。尤其是日本在心理上已经把中国视为己有;而俄国干脆对美国那一纸告示不理不睬;如果说英国这个从来“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的殖民老手反应积极,那仅仅是因为想利用美国的公道原则阻止其他对华贸易的竞争对手。 美国跟欧洲霸权绝对划清界限的外交风格和独辟蹊径、我行我素的外交方式更典型地表现在下面:虽然各国反应冷淡,五个月以后的1900年3月20日,美国国务卿直接了当通知各国:“门户开放政策即日起生效。” 这就是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 汉语语境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被语焉不详地确定为“一项十足的帝国主义政策”(《中国大百科全书》),这使人们形成了一种似是而非的印象:美国要求中国开放自己的门户,以便让美国佬进行经济掠夺。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目的是“以夷制夷”,制约欧洲列强。 门户开放政策确实是以中国与列强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为前提的。这是当时中国的现实和历史环境,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国跟工业国家相遇、中国的关闭与西方的开放相遇、中国内陆地理环境和与西方的海洋性相遇、中国的弱势与西方的强权相遇,中国的抱残守缺和西方的图谋进取相遇,二者之间的不平等势所难免。 早在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和1844年的中美《望厦条约》中,对于西方各国对华贸易机会均等的原则已经有规定。但是这些条约签订几十年之后,先是俄国侵占中国十分之一的国土,接着是日本企图占领辽东半岛等地,欧洲列强法国、德国和英国也在华争夺势力范围。这些行径破坏了在华各国利益均等原则,美国正是由于欧洲列强的这些势力范围的划分直接影响了他在华的利益,所以为了自己的利益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但他在客观上帮助了中国,从而使中国面临完全沦为殖民地的威胁解除。 美国人好聪明,至今一个不为中国当代的读者所知的事实是:1899年8月,当美国国务卿海要求他的助手罗克希尔为他起草给六国的的条子时,罗克希尔采纳了英国的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司长希皮斯利的建议。这位英国的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负责人一度是赫德的亲密同事和助手,赫德是英国驻北京的关税稽查总管。这位总管在中国关税稽查问题上,采取与大英帝国官方不同的立场和政策,他代表了一些英国官员私下与当时的英国官方不同的对华贸易立场。他的立场和与之相应的主张是:在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的各国中采取平等税收,平等交易机会的原则。所以,门户开放政策最初是英国的非官方贸易见解。由于它符合美国的多边贸易平等互惠原则,所以被美国官方采纳了。 美国有关专家认为:“美国虽然不是自由贸易原则的首创者,却是以“门户开放政策”集中表达这一原则、并首先将它应用于列强威胁下的中国。”这个观点是中肯的。 门户开放政策保护中国的经济利益 直接的好处在于:中国由此收回了在《南京条约》中部分地出让给英国决定中国进出口税率的权利以及给英国的最惠国特权。为了遵守这个政策,美国在内的法国等其他国家也必须放弃与中国政府共同协商关税的权利。由此,中国就在列强中完全收回了失去的关税自主权。此外,使所有国家都遵守中国政府制定的关税率,并且把关税缴到中国关税部门手中,由此保证了中国的关税收入。 消除了列强中任何一国成为龙头老大的可能性,从而取消了列强之间相互攀比在华经济利益的前提,相对减弱了它们之间以强权手段争夺在华经济好处的可能,客观上确定了中国对外贸易方面的主动地位。 在尚未建立国际贸易公平准则的历史条件下,在贸易双方军事、国力都不平衡的前提下,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在中国的实施,不仅保护了坚持双边互惠的美国的在华利益,同时保护了中国的经济利益和经济自主权,中国毫无疑问是门户开放政策的受益者。 挽救中国再度被瓜分命运 一个历史事实是:联军虽然早在7月14日就拿下了天津,却直到8月4日才出兵北京。这期间除了俄国忙着占领并瓜分天津租界,这些列强都干什么去了?他们为什么行动迟缓?《中国大百科全书》相关条目的解释是:他们“内部矛盾重重,对何时进犯北京争吵不休。” 果真如此?不是!这一滞后现象应当是美国在此前的7月3号照会各国,强调门户开放政策,申明美国希求与清政府对话沟通所带来的结果。 美国中国问题学者费正清指出:“1900年7月的二度通告对于中国的领土与行政管理的完整性表现出更为积极的态度和更多的支持。”他认为,美国的“门户开放说法发展了两个原则” :除了“所有在华国家的平等待遇” ,另一个原则就是“中国的完整性” 。 费正清的评语是很有见地的,在中国孤立无援,国难当头的时候,美国是国际上唯一一个为中国说话的国家,门户开放政策是避免中国重蹈类似非洲那样的被列强瓜分干净之厄运的唯一武器。 中国“入世”行为是对八国贸易历史的肯定 一百年之后,邓小平先生以“对外开放”取代了“独立自主”的自我封闭,并最终于2001年加入了世贸组织。 用一百年后的中国眼睛再来看当时欧洲各国送到家门口的外贸机会,也许能够得出内涵丰富的结论。至少,那决不是“侵略”一词可简单概括的,在今天的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总趋势下,中国应该具备气度和能力超越历史恶梦,从另外一个角度审视一百年前中国的多边贸易机会。 “门户开放”是美国历史上最早的外贸原则,美国政府在世贸组织的完善和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美国平等互惠的双边以及多边贸易原则,从历史到今天一脉相承。现今的中国已经开始自觉地加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如果抛弃意识形态的禁忌,我们是否应当重新评价一百年前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否应当重新审视美国门户开放政策?而且,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诚实和勇气,是否应当考虑给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平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