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徐宝珊出生山东省博平县,是著名抗日英烈,他与两个弟弟徐宝璧、徐宝珍都战死沙场。七七事变后,徐宝珊组织农民成立联庄会并成为大队长,后加入中国共产党,联庄会改编进鲁西北抗日游击司令部。抗日战争中,徐宝珊任八路军129师新编8旅第2团团长,于1942年的反击日军“扫荡”中牺牲,年仅34岁。 人物生平 徐宝珊(1908~1942), 八路军一二九师新八旅第二十四团团长。茌平人。幼年读书,成年主持家务。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南侵。徐宝珊的家乡徐河口附近28个村庄的农民自发组织武装起来,成立了联庄会,推选徐宝珊为大队长。联庄会武装迅速发展到近千人。他带队挖沟破路,防匪保家,抗日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1938年,联庄会被编为范筑先所领导的第三十二支队第二团第三营,徐宝珊任营长。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2月,三营正式扩编为范筑先纵队第七团,徐宝珊任团长。接着,要求上级派去政工干部,加强政治领导,将原来一支自发的单纯防匪保家的农民武装改造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经过双营伏击日军、林桥袭击齐子修部等斗争,七团逐步成长强大起来。 1939年,茌平受灾,军民缺粮,军心不稳。徐宝珊带领战士来到自己家中,从家里省吃俭用积攒的粮食中,拿出5000多斤谷子、高梁,几千斤大豆,2000多斤棉花,感动得战士流下了眼泪。他倾家抗战的行动,激发了七团官兵杀敌报国的决心,同时也引起敌人的不安。敌人两次冲进徐宝珊家里,把房屋全部烧掉,墙壁统统推倒,反而使徐宝珊全家走上了革命道路,其中宝珊兄弟4人参加了八路军。 1940年6月,七团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新八旅第二十四团,徐宝珊任团长。同年8月,率领参加“百团大战”,战功卓著,被授予“模范战斗团”称号。 1942年6月,在山西省辽县麻田地区反击日军“扫荡”中牺牲。徐宝珊的三弟徐宝壁、五弟徐宝珍也先后牺牲在抗日战场。 徐宝珊抗日三兄弟 徐宝珊家族的七兄弟中,三人战死沙场,成为烈士。一门三烈士,这在全国并不多见。也正因此,徐家成为茌平无人不晓的红色家庭,赢得人民的尊重。 徐宝珊于1942年壮烈牺牲后,五弟徐宝珍在齐河华店范庄的一次战斗中光荣牺牲,徐宝珍在战斗中主动要求留下阻击敌人,子弹打光了,在和敌人拼刺刀,最后壮烈牺牲。徐宝珊的三弟徐宝璧也是一位烈士。1945年9月18日,在解放茌平县城的战斗中牺牲,时年仅26岁。 徐宝珊子女 宝珊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长子徐升之,次子徐浩之,长女徐曼可,次女徐文贞。 解放后,徐升之在齐鲁石化公司工作,后任齐鲁石化橡胶公司党委书记。今年已经86岁的徐升之现在北京生活。徐浩之生前任职于天津市党校,是一名教授。徐曼可生前在湖北工作。徐文贞生前在聊城市检察院工作。 徐宝珊纪念馆 徐家三烈士纪念碑位于茌平县胡屯镇徐河口村西南1公里处,是为纪念徐宝珊、徐宝璧、徐宝珍三兄弟而建。 1947年,博平县委将三烈士迁葬于徐河口村,并召开了追悼会。1996年,胡屯乡党委、政府,徐河口村党支部、村委会,为三烈士立碑一座,以示纪念。 人物评价 1947年春,中共博平县委、县政府为徐宝珊召开追悼会。徐宝珊的战友于树三题写的挽联是:一门三忠烈,兄前仆,弟后继,抗战救国,堪同杨门媲美;七子尽英豪,屋俱焚,财充饷,毁家纾难,可与子文齐芳! 2014年9月,徐宝珊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