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夏鼐与李小缘两位先生的交往,虽然他们年龄有十余岁的差距,学术旨趣亦有所不同,但是他们在交往中以诚相待,为后人留下许多值得回味的历史细节。 夏鼐(1910—1985),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浙江温州人,字作铭。曾就读于燕京大学,后转学清华大学,毕业后留学英国伦敦大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任职于“中央研究院”。1949年之后曾任浙江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考古所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等职,是我国现代考古事业奠基人之一,著有《考古学与科技史》《中国考古学研究》等。 笔者多年前曾经整理夏鼐致李小缘书信(现藏南京大学图书馆),惜当时夏鼐日记尚未整理出版,相关资料缺乏,未能推断出具体年份。今参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夏鼐日记》,对两位先生之间的交谊略作梳理。 李小缘(1897—1959),图书馆学家,江苏南京人,名国栋,字小缘。金陵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回国后曾任金陵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等职。 我们已经很难考证夏鼐与李小缘何时相识。《夏鼐日记》中第一次提到李小缘是1941年11月29日:“上午赴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访李小缘,承其引导参观所藏之新津画像石及汉代花砖头,途中遇及王绳祖君。”当时夏鼐结束了在英国的留学后回国不久,从云南到四川,与曾昭燏、吴金鼎等在彭山县开展考古活动,此后到成都,拜访李小缘并参观金陵大学所藏文物。 “新津画像石及汉代花砖头”是指李小缘、商承祚1939年在四川省新津县考古期间收藏的汉代文物。王绳祖(1905—1990),历史学家,时任金陵大学教授,曾在牛津大学留学。 夏鼐此次并非贸然访问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而是有所准备的,在此前数月,他在6月21日日记中记载:“阅《金陵学报》及胡焕庸《四川地理》。”《金陵学报》是金陵大学学报,分文史版和理科版,李小缘任主编,曾刊登过《霍去病墓上石迹及汉代雕刻之试察》《南阳汉画像访拓记》《最近南京附近出土之柴窑》《记南京出土之梁五铢泥范》《巴县沙坪坝出土之石棺画像研究》《四川新津等地汉墓砖考略》等一系列与考古相关的文章。虽然李小缘不是专业的考古学研究者,但是在金陵大学接收了校董事福开森(John Calvin Ferguson,1866—1945)捐赠的私人藏品之后,他一直筹划建立一所博物馆,并积极奔走。金陵大学西迁成都期间,李小缘通过各种方式,搜集了为数众多的各类文物。夏鼐当时正在四川地区从事考古工作,而他留学英国期间的友人王绳祖、曾昭燏、吕叔湘曾在金陵大学就读或工作,李小缘之弟李国鼎亦曾留学英国剑桥大学,可以想见,两位先生此次见面一定有许多共同的话题。 此次会面之后,夏鼐回温州老家探亲,后到位于四川南溪李庄的“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任职,1944年远赴西北地区参与考古研究工作,两位先生之间的交往中断数年之久。抗战胜利后,“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与金陵大学均迁回南京,史语所在鸡鸣寺,而金陵大学位于鼓楼,两者相距不远,两位先生恢复了交往。 1947年8月9日《夏鼐日记》提到:“为着找傅振伦《汉武年号延和说》一文,晨间跑中央图书馆找屈翼鹏君,又至金陵大学找李小缘所长,中央图书馆无此杂志(纵有之旧杂志,亦无法查),金陵大学仅有1期至5期,惟李先生谓其私人有此杂志,回家一查或可假借,又导余游图书馆书库。”两日后,“李小缘先生送来其自藏之《考古社刊》第6期”(8月11日日记)。此后数日,夏鼐致函李小缘表示感谢。 小缘先生道鉴: 承惠借《考古社刊》第六期,无任感谢,兹已令写官录副,原书奉还,即请察收。又鼐拟参考钱庆曾之《隶篇》正续集,未悉贵所有此书否?尚乞查明见示,以便前来借阅。又敝所拟购买贵所出版品,书名另纸开列。至于敝所现有之出版品目录,亦附上呈阅,如有贵所未备者,可以交换一部分,否则亦拟价购贵所之出版品。琐事烦渎清神,容再面谢。 专此敬请研安。 后学夏鼐谨启 (1947年)八月十五日 信中提到的“钱庆曾之《隶篇》”估计为笔误,应为《隶通》二卷。钱庆曾,上海嘉定人,字又沂,著名学者钱大昕曾孙。《隶篇》的作者是翟云升(1776—1858),清代书法家、文字学家,字舜堂,号文泉,山东莱州人,道光二年(1822)进士。夏鼐在8月17日日记中提到:“上午赴龙蟠里国学图书馆,查阅翟云升《隶篇》及《霍渭崖文集》。”除了借书之外,此信还谈及史语所与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交换出版物的问题。通过半个月之后夏鼐的回信,我们可以了解到此次交换书籍的具体情况。 内容摘要:夏鼐与李小缘交谊考略?筵姜庆刚回顾夏鼐与李小缘两位先生的交往,虽然他们年龄有十余岁的差距,学术旨趣亦有所不同,但是他们在交往中以诚相待,为后人留下许多值得回味的历史细节。笔者多年前曾经整理夏鼐致李小缘书信(现藏南京大学图书馆),惜当时夏鼐日记尚未整理出版,相关资料缺乏,未能推断出具体年份。1947年 8月 9日《夏鼐日记》提到:“为着找傅振伦《汉武年号延和说》一文,晨间跑中央图书馆找屈翼鹏君,又至金陵大学找李小缘所长,中央图书馆无此杂志(纵有之旧杂志,亦无法查),金陵大学仅有1期至5期,惟李先生谓其私人有此杂志,回家一查或可假借。回顾夏鼐与李小缘两位先生的交往,虽然他们年龄有十余岁的差距,学术旨趣亦有所不同,但是他们在交往中以诚相待,为后人留下许多值得回味的历史细节。 关键词:李小缘;金陵大学;先生;考古;中央研究院;交往;学术;夏鼐日记;出版;留学 作者简介: 小缘先生赐鉴: 来示敬悉,敝所交换刊物,兹依来单检出奉上,即请察收。贵所互换刊物已收到不误,谢谢。《隶篇》已由友人处借到,承蒙代为检查,无任铭感。敝所所出之《中国考古学报》第二期(即田野考古报告)已出版,现仅收到样本一册,将来当奉赠贵所。专此奉复,敬请撰安。后学夏鼐敬启。八月卅日。 兹奉上本所出版品数种,用以交换贵所之出版品。计开: 《仓洋嘉错情歌》一册 《中国算学史》一册 《元秘史译音用字考》一册 《东北史纲》一册 《内阁大库书档旧目》一册 《安阳发掘报告》二、三、四各一册,共三册 《集刊》二本四分 一册 《庆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生日论文集》下册一册 以上共计十册。此致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启。八月卅日。 兹收到贵所交换出版品如后: 1《浑源彝器图》一册 2《历代著录画目》六册(一部) 3《河徙及其影响》一册 4《雷波小凉山之儸民》一册 5《金陵学报》六卷二期一册,八卷一二期一册,十卷一二期一册 以上共计七种。此致中国文化研究所,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启。 八月卅日 “《集刊》”是指《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通过此次交换,双方丰富了本身的馆藏,一些残本配齐成套,有助于研究工作的开展。 此后的《夏鼐日记》中,亦有两位先生交往的记载。如1947年12月19日:“至金大文化研究所借书,晤及李小缘先生,约明日午餐。”12月20日:“中午与岑仲勉、王之屏、劳贞一诸先生赴南山餐厅,应陈裕光、李小缘二先生之约也,在座者尚有陈恭禄、王绳祖、韩儒林、贺昌群、曾昭燏、向觉明诸先生。”此次聚餐的参加者均为当时南京地区知名学者。12月30日:“上午与韩儒林君同往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晤及李小缘先生,为定购Journal Asiatique《亚洲杂志》事也。”Journal Asiatique是法国学术杂志,创刊于1822年。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与西方汉学界联系广泛,长期订购各类西方汉学杂志,可能是夏鼐为给“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订购此份杂志,向李小缘咨询联系方式或价格等方面的情况。 1948年4月9日:“下午李小缘偕燕京学社副主任陈观胜及海陶玮(J.R.Hightower)二君来本所,导之参观各所。”金陵大学是教会大学,与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联系紧密,故此次由李小缘介绍陈观胜、海陶玮到“中央研究院”参观。 这一时期,夏鼐正忙于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选举的事务。半年多之后,他才有时间再次去金陵大学查阅资料。据其1948年10月20日日记:“上午至金陵大学文化研究所阅书,顺便买了几本书。”此后不久,因为时局的原因,夏鼐离开南京,此后的日记中,再无两位先生交往的记载。 1947年2月至1948年8月,因为傅斯年赴美国治病,夏鼐担任“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代理所长。在此期间,他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余,并没有放松自己的学术研究,为了查找所需要的资料,专程到金陵大学、中央图书馆、国学图书馆等机构咨询,并且亲自负责史语所的文献收藏工作。原本这些事情是可以交给其他工作人员处理的,可见,夏鼐对于学术事业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精神,这也是先生成为一代学术大师的重要原因。 回顾夏鼐与李小缘两位先生的交往,虽然他们年龄有十余岁的差距,学术旨趣亦有所不同,但是他们在交往中以诚相待,为后人留下许多值得回味的历史细节。此外,笔者翻阅《夏鼐日记》,发现其对于本人写信的记载很少(这与《顾颉刚日记》有明显的不同),前文中夏鼐致李小缘的两封书信在其日记中均未提及。可见,日记史料固然重要,但是亦需要其他文献作为补充。 (作者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