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学术史研究的最高原则是求真。所以,首先要从“古今字”的学术事实出发,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学术环境中,准确理解古人的原意,这样才能客观评价“古今字”的学术史意义并发掘其现代研究价值。也只有还原历史真相,才能弄清楚现代学者对“古今字”产生误解的原因。 当汉字记录语言时,字符单位与语符单位并非一对一的固定关系,一个字可以记录不同的词,一个词也可以用不同的字来记录。这种同字异词和同词异字的现象,既为汉字的使用带来方便,也为文本的阅读带来困难。特别是异时用字的变化,使得汉字汉语的对应关系错综复杂。裘锡圭先生指出:“文字的用法,也就是人们用哪个字来代表哪个词的习惯,古今有不少变化。如果某种古代的用字方法已被遗忘,但在某种或某些传世古书里还保存着,就会给阅读古书的人造成麻烦。” 用字变化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用字背景和用字习惯,因此,不仅阅读古书需要研究异时用字变化,描写汉字发展史也需要研究异时用字变化。 古代学者的“古今字”观念 古人早就注意到这种异时用字不同带来的阅读麻烦,并在注释古书中用“古字”、“今字”或“古今字”等表述加以说明。古代学者提出“古今字”的目的是为了解读文献,通常用大家熟知的“今字”沟通功能相同而比较生僻的“古字”。古人所说的“古今字”是个训诂学概念,属于异时用字问题。凡是不同时代的文献记录同一词项而使用了不同的字,都可以叫“古今字”。其要点有三:一是“同物同音”,即音义相同,在文献中记录同一词项;二是“文字不同”,使用一组不同的字符来记录同一语言单位;三是使用时代有先后,先“古”后“今”,但“古今”相对无定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