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收藏鉴赏 >

李熊熊:晚明瓷器上的“天”

http://www.newdu.com 2017-09-08 收藏快报 李熊熊 参加讨论

    ■浙江杭州 李熊熊
     
    从图片上这块瓷片正面写字的方式、青花发色,以及其背面修胎的跳刀纹等特征看,它显然是晚明很普通的民窑产品。但仔细品味正面那五个端庄的汉字,我们又能感受到它隐含着极不平常的一面。这五个字里面有着怎样惊人的信息呢?笔者不揣冒昧,试作分析。
    残片正面是瓷盘内底,五个字的关系应该是这样:中间的“天”字是独立的;另外四个字有关联,读法是“郑相喜捨”。“郑相”应是一个人的名字;“捨”是“舍”的繁体字,在这里的字意是“施舍”;“喜捨”作为词组佛教常用,大意是欢喜地施舍。“郑相喜捨”四字与“天”字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从“天”字位于正中,“郑相喜捨”四字簇拥于“天”字四周这样的结构方式看,“天”字明显地位尊贵。“郑相喜捨”的应该是瓷盘本身,舍的对象则就是“天”。这个“天”字是有宗教意义的“天”。
    元明清时期这种与宗教有关的瓷器施舍很常见。例子最多的是佛教徒给寺院的施舍,比如香炉、烛台、花瓶、盘、碗等等。施主往往在施舍的器物上写某某信士“喜捨”“供奉”之类的文字,表明这是自己和家人的一片虔诚心意。也有的简单地在盘、碗的内底书写一个“佛”字,或者一个梵文种子字,表示器物是献给佛、菩萨的。“郑相喜捨天”瓷盘,应该与佛教信徒给寺院施舍瓷器性质类似,只不过这只瓷盘与佛教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佛教信佛,“天”在佛教中没有什么地位。
    那么,“郑相喜捨天”瓷盘,与什么宗教有关呢?晚明崇敬“天”的宗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天主教;另一种是伊斯兰教。
    天主教是万历年间刚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宗教,第一个来华传教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利玛窦写过一本中文著作《天主实义》,介绍天主教的基本教义。书中把天主教的最高神称作“天主”,与“天”有关。但天主教在晚明处于初创阶段,没有多少信徒,也没有几个教堂,“郑相喜捨天”瓷盘不太可能与天主教有关。
    伊斯兰教自唐朝起就在中国传播,至今一直没有中断过。从唐朝开始,中国的伊斯兰教信徒将其教最高神译称为“天”。大约到明中期,信奉伊斯兰教的一些回回士人逐渐认识到“天”这个概念会产生歧义,提出用“造物之主”“真主”来指称最高神。但要改变传统习俗并不容易,在很长一个时期,伊斯兰教内仍是“天”与“真主”混用的。而且明代教内一直偏好使用“天”来指称“真主”。这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明代官方文件用“天”,不用“真主”。特别是永乐五年时,明成祖给伊斯兰教首领米里哈只颁发过一件敕谕,对后世影响很大。这件敕谕全文如下:
    “朕惟人能诚心好善者,必能敬天事上,劝率善类,阴翊王度。故天赐以福,享有无穷之庆。尔米里哈只,早从马哈麻之教,笃志好善,导引善类,又能敬天事上,益效忠诚,眷兹善行,良可嘉尚。今特授尔以敕谕,护持所在。官员军民,一应人等,毋得慢侮欺凌。敢有故违朕命,慢侮欺凌者,以罪罪之。故谕。永乐五年五月十一日。”(转引自《元明时期汉文伊斯兰教文献研究》238页)
    敕谕内“敬天”“天赐以福”这种概念的使用,对普通信徒的影响是深远的。因为这件敕谕后来成了中国伊斯兰教的护身符,在许多清真寺院中都有刻石传承。所以,“郑相喜捨天”瓷盘的施舍对象,最可能的应该是某个清真寺院。
    明代瓷器上出现“天”字,另有一个很有名的例子,即成化官窑瓷器上曾经有“天”字款。这与伊斯兰教有关系吗?笔者认为没有关系。因为“天”作为宗教意义上的“神”,地位崇高,一般不会写在一件器物的外底部做款识。而“郑相喜捨天”瓷盘中的“天”写在内底正中央,这才是一件器物中最被看重的位置。由此也可间接说明“郑相喜捨天”瓷盘具有宗教内涵。
    既然伊斯兰教在整个明代都有存在,为什么写有“天”字的瓷器却并不多见呢?据专家研究,其实伊斯兰教在明代的发展是有盛衰起伏的。自明初至明中期,回回民众比较多地接受了汉文化,宗教信仰有衰微的趋势。到明晚期,回回民族的伊斯兰教意识又有新的觉醒。“郑相喜捨天”瓷盘在晚明出现,或许正是这种宗教觉醒的历史见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