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收藏鉴赏 >

家乐:质朴传神的北魏青釉瓷虎子

http://www.newdu.com 2017-09-08 收藏快报 家乐 参加讨论

    ■山东枣庄 家乐
    虎子起源于东周时期,青铜制作,初成虎形,至汉代已有陶瓷虎子且比较象形,后风行于六朝,青瓷为主,更加具象。当时使用虎子应多为有钱人家或较高身份者,具有祈望多子多孙及去邪避灾的含义。其总体造型基本一致,每个时期器型及细部刻画有所不同。它的出现,成为虎形文物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品类。
    虎子这一名称出于汉代,《史记·万石列传》集解:“贾逵解《周官》:威,虎子也。窬,行清也。”《说文解字》释“楲”曰:“楲窬,亵器也。”孟康曰:“窬,行清中受粪者也,东南人谓凿木中空如曹谓之窬。”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时肯定了贾、孟二人的说法:“虎子所以小便,行清所以大便。楲窬二物,许类举之。”通俗地说,楲即虎子,就是夜壶,窬,就是马桶。章炳麟的《官制索隐》中有载:“汉初侍中,非奉唾壶,即执虎子。”
    北魏青釉瓷虎子(图1、2):通高20.8厘米,通长26.7厘米,通宽12厘米。此器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带灰。虎头高昂,嘴部张开成圆口形,上面堆塑眉眼、鼻耳,前胸圆滚,臀部肥大,胸部比臀部更加宽阔,且束腰明显,后肢锯伏、前肢直立,前后腿部外鼓并以线条划出轮廓,显得强壮有力,臀后有尾,上翘至颈部形成提梁,为表现虎之雄健威猛,器身部有线条纹及圆形戳印纹,象征虎的皮毛。该器造型别致,姿态生动,使老虎屈身弯曲呈现动感,巧妙地刻画出老虎在缓行中的神态,显示了高超的工艺水平和独到的观察力。
    关于虎子的用途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虎子是酒器,亦有人认为其为水器,但多数人认为其为“溺器”。但从当前考古出土的情况看,虎子都出于男性墓或夫妻合葬墓的男性一边,而且都放在死者脚边或单置一处。山东沂南汉代画像石中有一幅涤器图,图上有一仆人在庭院里手持笤帚扫地,身后有一口大水缸,地上放着一只虎子。这种随便放在地上的虎子绝不会是当酒器使用。因此大多数人都认为是“溺器”,实际上这种看法并不准确。应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作具体的分析。虎子流行于三国、两晋、南北朝。它的功用,同样离不开当时的历史条件的制约。纵观当时虎子的器型,有很大的,也有很小的,其中南朝有的虎子器型特大,拿起来都很费劲,更不要说晚上如何使用。小的可以放在手掌心中把玩。从工艺构造上看,不是所有虎子都符合人体生理结构;南北朝时期达官贵族和思想活跃的文人,生活习俗上每天要熏衣、净手,少不了净水器,虎子正是担当了此功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虎子的造型也日趋简朴实用,老虎的口、眼、四肢都已不见,只剩下茧形或圆形的身体,至明清时虎子已成为了真正的“溺器”。由于风俗的转变,人们也不再用它来陪葬,所以后来的墓葬中也就很少见到虎子了。不过直到今天民间仍然在使用它,医院和农村里男性使用的便器还保持着虎子的基本特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