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沈约出身门阀士族家庭,是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是齐、 梁文坛的领袖。沈约是“永明体”诗人代表,创四声八病之说,开辟了当时韵文的新境界,代表作有“二十四史”之《宋书》、《沈隐侯集》辑本二卷、《四声谱》、《齐纪》等。沈约于513年逝世,享年73岁,梁武帝赠谥号“隐”。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沈约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南朝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 三朝为官 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 在齐仕著作郎、尚书左丞、骠骑司马将军,为文惠太子萧长懋太子家令,“特被亲遇,每直入见,影斜方出”。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招文学之士,沈约为“竟陵八友”之一,与谢朓交好。 齐梁禅代之际,他帮助梁武帝萧衍谋划并夺取南齐,建立梁朝。曾为武帝连夜草就即位诏书。萧衍认为成就自己帝业的,是沈约和范云两个人。萧衍封他建昌县侯,官至尚书左仆射,后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 晚年生涯 晚年与梁武帝产生嫌隙。天监十二年八月十五日(513年),沈约卒于任,时年七十三,归葬蔺村(今浙江德清县新安镇群益村百子堂)。诏赠本官,赐钱五万,布百匹。有司谥请谥沈约为“文”,梁武帝道:“怀情不尽曰隐。”故改谥为“隐”。 沈约谢朓 在看诗歌发展史的时候,看到南北朝时期,以沈约,谢朓为代表的诗人创造了一种讲究声律和对仗的新体诗,称为“永明体”。此种诗体对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曾明确表示死后要与谢朓结为“异代芳邻”。 谢朓是南齐时最著名的诗人。出身名门,少有文名,竟陵八友之一,最擅长山水诗,为世人所推崇。这样一个堪称完美的人,因为政治风波,在三十五岁就死于狱中,的确令人扼腕。 沈约的故事 沈约瘦腰 沈约暮年,身体消瘦。著名词人李煜词中有“沈腰潘鬓消磨”一句,指的便是沈约。后来,明代诗人夏完淳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之诗句,这个细腰男子指的也即沈约。 笃志好学 沈约从少年时代起就很用功读书,白天读的书,夜间一定要温习。他母亲担心他的身体支持不了这样刻苦的学习,常常减少他的灯油,早早撤去供他取暖的火。 青年时期的沈约,已经博通群籍,写得一手好文章,并且对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从二十几岁的时候起,用了整整二十年时间,终于写成一部晋史。可惜,这部晋史没有能够流传下来。 藏书故事 少年避难,流寓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倦,遂博通群书,历仕宋、齐、梁三代。宋时为记室参军,迁度支尚书郎。入齐,为文惠太子管书记,勘校永寿宫所藏四部图书,后为御史中丞,国子祭酒,东阳太守,以文学游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与谢脁等人称“竟陵八友”。后与范云等人助萧衍成帝业,功封县侯,官尚书左仆射、中书令、太子少傅等职。酷嗜典籍,藏书极富,晚年聚书至2万卷(《湖录》记载他有藏书12万卷),《梁书》称他聚书之富“京师莫比”。学与任昉齐名。时谢脁工,任昉工笔,他兼而有之。任昉卒后,武帝遣他与贺纵至任昉家勘对书目,就官府藏书所无者,到任昉家取之。故后,其大部分藏书赠给了王筠。乐于奖掖后进,对刘勰、王筠等极力推荐。 人物评价 蔡兴宗: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 陶弘景:我有数行泪,不落十余年,今日为君尽,并洒秋风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