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章开沅:二次革命是孙中山一意孤行的捣乱

http://www.newdu.com 2017-09-19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早前,人们对二次革命都持肯定态度,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对这场革命决不能一味地进行肯定。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教授曾就这场革命的一些细节进行了解答,他的结论是,二次革命其实是孙中山一意孤行的捣乱,是注定要失败的。
    之所以“南北议和”,是因为孙中山没钱北伐
    新浪历史:章教授您好。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同盟会与北洋系妥协的结果,那么1912年与1913年这个草创的共和国发生了破裂,可不可以说是因为之前辛亥革命的妥协就是失败的根源呢?
    章开沅:这样讲可能太简单了一点。因为对历史的判断不能建立在假设上面,它是当时实际的情况,有的时候它就不具备一种假设的条件。我们做历史研究只能讲它的结果,给它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是不能就是过多的用一些假设。辛亥革命也不是简单的革命派跟北洋的妥协。辛亥革命它能够取得成功,它实际上是有几种合力的结果,讲的比较简单一点就是革命派啊、立宪派啊,还有一部分倾向于共和,比较开明一点的地方的大员,就是地方实力派等这些人,他们转过来的,这样才取得了胜利。那么后来就是南北议和,本来是南北对峙,它不是全国真正的共和,北方是帝制,南方是共和。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面,南北共和才能一种妥协,这种妥协不一定是坏事,我们现在习惯上有个观点就是革命就是唯一的,革命就是进步的,妥协就是错误的。
    新浪历史:您这么看1912年“大妥协”的客观成因?
    章开沅:我原来在2011年,就是辛亥百年时候讲过一个问题,辛亥革命也有许多负面的影响,把革命看成是几乎是唯一的目标,也是唯一的手段,社会进步唯一的手段,那就是辛亥革命遗留下来的。所以当时这种妥协它是有客观原因的,不是这个革命派愿意不愿意妥协的问题,而是当时的革命派没有这样的信心北伐,因为当时这个南京临时财政情况,导致北伐支持不下去了。当时实际上就是它是一个力量对比的问题,力量对比还是比较悬殊的,虽然南方的声势很大,但是南京的财政本身就困难了。当时的南京几乎是要发生兵变,就是因为发不出军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面呢,无力北伐。
    新浪历史:当时的立宪派对孙中山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章开沅:立宪派对孙中山有一种保留的尊重。孙中山毕竟是革命领袖,打着革命的旗帜,但是他们对孙中山实际上是不放心的,这个不放心最重要的就心中没有底,就是他能不能把这个局面拿下来,实际上孙中山是控制不了整个这个南方独立过程的。在这种情况下面才出现妥协,而且当时孙中山也赞成这种妥协的,因为他自己不是自愿的,并不是说他被迫哪个逼着他交的,他自己同意交的,这样才把权力交给袁世凯。这个跟“二次革命”又是有一点点联络,因为建立联系了,但是不能说是妥协造成的“二次革命”,那样解释可能不一定恰当。当时妥协是一个历史的结果,而且不一定是一个错误,这是我的看法。
    新浪历史:南方革命党与北洋集团在议会中往往是针锋相对的,宋教仁遇刺与“二次革命”有什么关系吗?
    章开沅:当时国民党在国会里面呢,是占优势的,特别是在选举,与其说是在国会里边的优势呢,不如更重要的原因呢是选举中间的绝对优势,那就是宋教仁畏缩了。他们在国会选举中间,在竞选的过程中间赢得了压倒性的胜利,这个才触犯了袁世凯最大的忌恨,才会刺杀这个宋教仁,从而引起“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前夕,民心在袁世凯这边
    新浪历史:有一种说法是,北洋的中央集权与南方的地方自治之间是有矛盾的,当时这种情况能不能调和?
    章开沅:那个当时北洋也谈不上是集权,因为他也接受了共和制度,当时就是说不管革命派或者是北洋派对这个议会政治都不清楚,中国从来没有过这个东西,等于是一个试验。这个试验当时实际上一个创举了,两千多年以来,中国没有出现过的东西,中国也没有地方自治的历史渊源。当时北洋军人还不知道怎么样来玩这个国会,怎么样来玩这个议会政治,相对的讲呢,革命派他们懂的多一些,特别宋教仁他们原来在日本就是学法政的,他们有长期的准备,立宪派的也懂一点,但是也不是太懂。因此,所以国民党只是在形式上取得了压倒的优势,宋教仁眼看似乎就是未来的这个总理了吧。他为啥没有实现这样的民主梦?这个梦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
    新浪历史:为什么不能实现?
    章开沅:当时舆论多数是倾向于袁世凯这一方面的,我们的历史受政府,包括国民党原来的政府以及我们现在的政府影响比较大。这里有一个属于正统观念的问题,正统观念就是辛亥革命以后,不管是国民党或者是共产党,长期以来就以孙中山为正统,把他作为一个中心,这里有一个法统的问题。过去清朝的统治是靠天命,那个天命就是他们的一个统治的依据,有了天命就有了合法性。但是这个在清朝末年,由于清朝本身的腐败,由于国民党人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实际上已经把他的合法性否定掉了,当然也可以说是把它妖魔化了,它在多数人民的心目中间,已经丧失了它的合法性。那么这样就出现了新的政权,新的政权最主要的依据呢,就是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约法,就是《临时约法》,这样才有法统。
    新浪历史:孙中山和袁世凯是怎么看待这个法统的?
    章开沅:孙中山当临时大总统,跟以后退位,让袁世凯当正式大总统,或者国会又选举他当正式大总统,那都是根据这个法统来的,主要是这么一个问题。所以这个变化在过去我们没有很好的考虑,就单纯以孙中山本人的意思,他觉得革命意见是对的,不一定。那就是说你自己把自己的法统都否定掉了,就是你自己已经不需要了。而袁世凯认为本来我这个权力就不是从你这里来的,我不承认这个法统,我内心就是不承认这个法统,但我表面上还是遵从这个法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继续革命,就是军事冒险,就是没有考虑到整个力量对比,和自己应有的准备。
    再一个呢,也没有真正的考虑到人心的向背,当时经过了辛亥革命那一场大的社会动荡,以后老百姓还是希望安居乐业。在辛亥革命一周年的时候,孙中山就已经诉苦了,因为很多老百姓就有一种说法,就是革命以后共和还不及这个帝制,还不及在清朝过的好,因为混乱嘛,战争多嘛、原有的一些制度破坏,新的制度也没有建立。孙中山就讲了一句话,他说这个要求太低了,革命就像十月怀胎一样,真正有子女的回报还有一个过程,但是老百姓已经等不及了。希望有一个统一、稳定的市场,重新发展他们的企业。所以当时主流媒体多数都是反对这个战争的,希望这个双方不能够继续出来调停,希望和平,但是孙中山发动战争,所以就很快就失败了,而且把自己已经掌握的地盘也丢掉了,这个很可惜的一个事情。
    孙中山发动战争,是一意孤行的捣乱
    新浪历史:这一政治战斗的方式改变与中国现代中国史,也就是说1913年到1949年间,那个不断的革命年代,有什么样的关系?
    章开沅:这是刚才讲的,两边都有革命的传统。就是国民党也有革命的传统,共产党也是有革命的传统,再加上国民党后来也接受了,就是孙中山也接受了俄国的这个帮助,所以实际上就是把俄国那套集权和专政的手段都移植过来。共产党这边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妥协很困难,因为阶级斗争这些年,就是你死我活吧,不是你死就是我死,这是一个历史的客观情况,我们只能感到是历史的悲哀、民族的悲哀。那中国没有这个议会政治的传统,在辛亥以后只有朝代的更迭,通过实际上战争了,这个朝代的更迭,没有这种和平的过渡,最终社会的机制也不允许你和平过渡,所以这样才不断的在战争中间,过渡了这么多年,我们自己就在这个战争环境里面长大的。
    新浪历史:关于“二次革命”,您有什么自己想说或者想补充的内容吗?
    章开沅:我原来写过一次“二次革命”,在很早以前,在文革以前写的,写“二次革命”为什么失败。我认为失败最主要就是形势不饶人。明明是袁世凯这边把宋教仁刺杀了,本来革命党是占优势的,处于受害者的位置,很多人还是同情的,但是一旦发动战争,形势就变了,全国一片哗然。反过来说,是孙中山左也捣乱,右也捣乱,是捣乱分子,只会捣乱。国民党内部也有人是反对轻率地发动战争的,他们比较清醒,黄兴就是代表,但是孙中山当时很主观,决定这么做,黄兴也不好阻拦,而且也帮着执行,但实际上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我当时就说过了,叫做群众离开政党,党徒离开了领袖,离开了孙中山,所以“二次革命”实际上形成一个相当孤立的,少数人的临时冒险,失败是必然的。“二次革命”是在短暂的时间里一个戏剧性的表现而已,历史的大戏还是在后边。后来袁世凯一意孤行,与“二次革命”给他带来的影响是有关的,冲昏他的头脑,认为自己能主宰一切,当皇帝去了。等到当皇帝的时候,就走向了共和的反面了。后来的讨袁战争,才真正形成一个大规模的形势,顺应历史潮流的,取得了胜利。
    当然,也不是最后的胜利,中国的路是很难走的!历史的道路很曲折的,很难走的。我们现在谈,也就是事后有某些感叹,取得一些借鉴而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