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讯 (记者杨晓华)近日,作为第十届禹州·中国钧瓷文化节的重要学术活动,河南大学中国陶瓷研究所所长王洪伟新著《钧窑通史》在河南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发布。 专家认为,《钧窑通史》是第一部以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前沿理论和方法进行跨学科、综合性研究的钧窑通史,也是以全球化视角观照钧窑烧造全景而写就的通史性专著。全书190万字,分为上卷、下卷和图录卷共三卷。内容涉及钧窑创烧至今的工艺创造、匠师结构、窑场分布、窑系风格、演化变迁等内容。该书将钧窑置于大历史结构中进行学理考量,以瓷为纽带探究华夏文明连续性生成的逻辑机制和运行规则。该书的图录卷精选的1500多幅代表性图片则首次建构了一部系统、完整、形象的钧窑图像通史,呈现了全球化背景下的钧窑流变全貌,具有独立的观赏和学术价值。 钧瓷是我国北方陶瓷的代表。发端于东汉,在宋代被誉为五大名窑瓷器。钧瓷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独特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的美誉。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神垕镇是钧瓷烧制的中心。2008年,钧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在国家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和保护传统工艺的大势下,钧瓷工艺和生产正处于复兴态势,与会学者表示:“《钧瓷通史》的出版本就是钧瓷复兴的重要标志,并将为这一历史进程提供必要的学术支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