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任继新:千年国宝秦泰山刻石

http://www.newdu.com 2017-09-19 《中国文物报》 任继新 参加讨论

    泰安 任继新
    泰山上下,石刻极多,历史悠久,年代连续,内容广泛,风格各异,精彩纷呈,可谓一座露天的“中国石刻艺术博物馆”。而其“镇馆之宝”,当首推秦泰山刻石。
    秦泰山刻石是泰山第一刻,开创泰山刻石之先河。秦泰山刻石是秦始皇的颂德碑,为书法大家秦相李斯所书。李斯小篆不仅是“汉晋碑铭所从出”,更是“古今所师”。秦统一文字、度量衡,实行“书同文”,秦泰山刻石即是典范之作和实物例证。秦泰山刻石是当今仅存的两通秦刻石之一,且是字迹较易识读者。
    公元前221年,秦“扫六合”“ 天下一”之后,秦始皇嬴政意气风发,豪情万丈,为了“示强威,服海内”,多次巡游天下,每到一地,就令大臣刻石“以颂秦德”。前后共留下了七块刻石: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行,登邹峄山(今山东邹城境内)立峄山刻石,上泰山立泰山刻石,至琅琊(今山东省胶南市西南)立琅琊刻石;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东巡,登之罘山(今山东烟台福山区境内)立之罘刻石,到之罘东观,立东观刻石;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出巡,北至碣石(今河北昌黎县北)立碣石刻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南巡,至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南会稽山)立会稽刻石。秦二世继位,明为颂始皇功德,实为树自己威风,带李斯等大臣,沿秦始皇巡幸的路又走了一遍,所到之处,“尽刻始皇所立刻石”。所以,所谓秦刻石,是始皇、二世两次所刻。今所存者,唯琅琊刻石与泰山刻石,前者字多但剥蚀模糊,后者字少但较为易读,皆为稀世珍宝。
    秦泰山刻石初立于泰山极顶玉皇庙南,共222字,其中始皇功德铭文144字,二世诏书78字,均为李斯所书。秦泰山刻石,本为统一天下的宣言,也欲为秦帝国千秋万代的柱石,无奈秦王朝转瞬即逝,又加自然风化侵蚀,到宋代可勉强识读者不足170字,较为清晰者只有二世诏书50字左右而已,到明代仅剩29字,清代剩10字(“臣去疾臣请矣臣”7个完字,“斯昧死”3个残字),至今依然。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秦泰山刻石的迁移历程。明前中期,不知何故,秦泰山刻石被迁移至岱顶玉女池西,此次迁移后,字迹可辨者大幅减少;明嘉靖年间(一说清雍正年间)许某于草荒中发现秦刻石29字,恐其漫灭,将其移入碧霞祠东庑。自此秦泰山刻石可谓命途多舛,清乾隆五年(1740年),碧霞祠毁于大火,秦刻石不知所踪;嘉庆十九年(1814年),泰安知县汪汝弼得报,岱顶有赵氏老人,90多岁,是个工匠,几十年年前在玉女池施工,曾见到残石,依稀有字迹,疑为秦刻石,次年,汪县令委托前任知县“雅志好古”的蒋因培带领泰安当地人柴兰皋,经多方探寻,在山顶玉女池中搜得残石二块,刻有7个全字,3个残字,共10字,汪汝弼大喜,在岱顶东岳庙院内西侧筑亭藏之,始谓“宝斯亭”,后名“读碑亭”;十几年后,道光十二年(1832年)四月,岱顶东岳庙西墙坍塌,该亭被乱石覆盖;知县徐宗干心急如焚,“亟索残石于瓦砾中”,令道士刘传叶将残石移于山下,嵌置岱庙西道院壁间,并写跋记载事情经过;光绪十六年(1890年)刻石被盗,县令毛蜀云如临大敌,急令全城戒严,大索十日,使盗贼不得出境,弃石于城北门桥下,为官府寻得后,仍置西道院壁间;宣统二年(1910年)五月,泰安知县俞庆澜恐风雨剥蚀,在岱庙环咏亭附近造石屋一所,将残石并徐宗干跋语刻石和自己的题跋刻石共三块同嵌入石屋内,周围铁栏保护;1928年,济南惨案后,国民政府山东省政府临时驻泰,令岱庙西道院废为浴池和旅馆,环咏亭被毁,遂移残石及徐宗干、俞庆澜于题跋刻石以及清王家榕颂秦刻石诗碑共四块于岱庙东御座院内,建实心砖亭嵌于其中,保存至今。
    秦泰山刻石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美妙的书体文字,为历代史家学者、文人墨客所珍爱,自宋代就被人争相摹拓,有的甚至依据旧拓本摹刻于石。如宋刘践的222字本(已佚),明安国收藏的宋165字本和53字本(日本东京台东区书道博物馆),明代所拓均为29字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29字整纸拓本和故宫博物院藏29字剪裱拓本均为明拓本。摹刻石多以明29字拓本为依据,如清泰安当地人聂剑光以明拓29字本摹刻于县署土地祠《太极图碑》之阴,现存岱庙“历代碑刻陈列馆”,清山东督粮道孙星衍以明拓29字本摹刻于魏《高贞碑》之阴,现存山东省石刻博物馆,清泰安知县徐宗干摹刻明拓29字本并嵌于岱庙环咏亭西壁,现存岱庙“历代碑刻陈列馆”。也就是说,岱庙内除了保存有秦泰山刻石原石外,还保存有清人以明拓29字摹刻石两通。据今人潘德熙研究,宋拓165字本和明拓29字本是当今研究李斯小篆的最好范本。
    两千多年一路走来,秦泰山刻石可谓“零星两片石,卓越二千年”(王家榕诗),细细品味,我辈倍感千年历史的沧桑厚重,百代文化的传承不息。
    (《中国文物报》2017年9月19日8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