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非常重视文化建设,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是一个地区, 对于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就是要对自己的全部历史文化,能有充分的价值认同和文化尊重,就是不仅仅能重视“高、大、上”的文化继承,同时也能重视民间优良文化、民俗优秀文化的记忆留存。体现在文物收藏上,就是不仅重视国有文物的收藏工作,还应当重视民间历史物件的收藏,两者在文化价值上应该是同样重要的。 对于像我们这样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保护传承文化遗产资源,仅有国家收藏行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仅仅靠国有单位的文物保护力量,是无法做到全面保护的。 近一段时间,国家文物局推动了两件事情, 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一是出台了有关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文件,二是连续召开了三场鼓励民间文物收藏的座谈会,这反映出国家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一种新的提升和发展。 过去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一些稀世珍宝、名胜古迹、孤品珍璀类的文物保护。事实上,大量的、对人们生活生产起了重要作用的、民俗民间文化遗产,都应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这部分传统文化遗产,还应当是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基础、最厚重、最博大的部分。 许多民间遗留的老物件,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及自然环境状况,反映了社会变革、技艺进步带给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发展变化,让民俗文化历史更为健全完整、脉络清晰,是最直接反映民间历史文化的见证,是最能生动反映那些已经慢慢消失的民间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恢复历史本来面貌的重要依据,如果能很好地把它们留存下去,其实就是在传承历史、继承文化。 但是,这部分文化、历史见证物, 数量相当庞大、种类极其丰富,仅仅靠国家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只有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鼓励民间文物收藏、促进非国有博物馆等文化遗产保护力量,一起来做文物保护工作,才能把蕴藏丰厚文化资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 敢于动员社会力量,是一种文化担当的表现,善于动员社会力量,是一种文化自觉的体现,能够动员社会力量,是一种文化自信的显示。 坚定文化自信,就应当敢于支持、善于鼓励、能够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 增强社会公众关心、支持、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意识,让更多的民众有机会体验和认知文化遗产的内在价值,增加对共享文物保护成果的自觉与认同。 同样,引导好、规范好、发展好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也一定有利于增强社会公众坚定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文物是活着的历史,是从过往岁月走来的物质和精神遗存,社会大众通过参与文物保护活动,对于增强文化自信更有直接的精神冲击力和强烈的价值感染力。 坚定文化自信, 增强文化自觉,需要的是全民族对文化遗产的共同关注,应当是对全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的价值认同,必定是对自己国家全部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这是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 (2017年9月19日5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