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讲“盛世收藏”,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居民收入有了显著提高,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了,社会上对于艺术品市场的需求不断升温,这其中最吸引藏家“眼球”的莫过于,一浪高过一浪的“文物”藏品的天价高拍,使得民间“文物收藏”开始成为社会越来越高度关注的领域,也成为舆论场上曝光度较高的热门话题,也常常成为容易引发各方争论的焦点议题。 真理总是越辩越明 今年以来,国家文物局召开了三次鼓励民间合法收藏文物座谈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充分显示了对民间文物领域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让各界人士充分发表意见,不同观点直接交锋,成为交流座谈的显著特色。 第一场邀请了11 位各级文物收藏、流通、鉴定行业组织(或筹建组织) 负责人进行座谈,与会代表就加强文物理论和政策研究、发挥行业组织作用、规范文物鉴定、建设文物市场诚信体系、完善文物进境税收政策、提高中国文物国际影响力、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健康发展、打击文物犯罪等发表了意见和建议。 第二场来自文博单位、执法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律师界的代表就文物收藏的基本性质、文物保护法与物权法衔接、相关国际公约与各国文物立法趋势、利用大数据实施民间收藏文物备案、规范民间收藏文物捐赠和展览行为、健全文物流通行业规则、规范文物鉴定以保护消费者权益、鼓励合法收藏与打击文物犯罪并重、遏制文物造假和诈骗行为等发表了意见和建议。 第三场邀请11 位收藏界人士进行座谈, 与会人员就民间文物收藏流通的基本情况、文物造假给民间文物保护利用带来的危害、规范文物鉴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导理性收藏、加强非国有博物馆管理、建立民间文物收藏领域诚信体系等发表了意见和建议。 国家文物局直面民间文物收藏的一系列行动,使得有关民间收藏的话题,再次成为文博界和社会收藏人士之间关注的焦点和议论的热点,而且很多意见分歧还相当尖锐。 其实,有关社会文物收藏情况,各种观点、不同认识相互交锋由来已久,只是长期以来,文博界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积极回应收藏界的乱象,尽量回避公开谈这样的话题,反而是个别所谓的“民间收藏人士”,常常利用各种非主流媒体,炒作一些收藏话题,假借各种“捐赠”“展览”“拍卖”之名,到处“兜售”他们收藏的许多诸如“汉代玉凳”“金缕玉衣”之类的“国宝”,生造了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笑话。 对于这一类笑话闹剧,收藏界个人可以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一笑了之,但对于一个行业来讲,如果仅仅当成故事谈过就了,显然不是长久之策,特别是面对越来越热的民间收藏行为,面对越来越多的古玩市场,面对越来越壮大的民间收藏大军,市场不规范,行业不作为,就可能会助长“劣币驱逐良币”的发生,造成“歪风压倒正气”现象,干扰合法民间文物收藏活动。 因此,当前十分有必要正视民间文物收藏的现状,廓清收藏市场的乱象, 合理引导规范民间文物收藏行为。主动倾听社会各界对于民间文物收藏的意见,就是让真理越辩越明,用积极作为回应社会关切。 为此,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出席三场座谈会时强调,民间收藏文物对于承载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社会广泛关注,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连续召开座谈会,就是要倾听各方声音,了解各方诉求,从现实出发,找出制约文物合法收藏、流通的瓶颈问题,研究制订具有操作性和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相关政策措施的改革,加强对民间收藏文物的保护和服务,推动民间文物收藏活动的健康繁荣发展。 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难题 我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历史文物。文物是文明的结晶,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历来都有祖传家藏历史物件的习惯,祖传信物也是延续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民间肯定会有大量历史上传续下来的老物件。很多民间文物爱好者对此充满期待,希望自己的藏品能够得到权威认可,收藏交流能有正规的渠道。人民群众对于合法藏品的这种文化需求,是正当合理的,也是应该予以满足的。 但是不可否认,由于民间收藏行为复杂多样,也肯定会有一些民间藏品,由于传承过程中的不完整,人为操作上的不规范,还有很多藏品可能是不同时代的“仿制文物”,或者由于来源问题,可能还有些涉嫌收藏了非法“文物”等情况,也在所难免。 此次国家鼓励民间文物合法收藏的一系列举措,社会各界普遍高度关注,舆论反响积极,民间收藏人士更是期待。于是,一些民间收藏人士预测收藏品市场会热度增加,甚至一些拥有来源不明藏品的“藏家”,认为国家要允许文物买卖了,也想借此炒作要给自己的藏品正名;同时,文博业内人士则担心无序放任,会搅乱文物是非观念,会助长非法文物借此取得合法外衣,可能让制假售假行为更有市场等等,这些意见都有一定道理,顾虑担忧也在所难免。 就保护文物本身来讲,文物本身并没有错,即使是仿制文物其作为工艺品也是可以的, 甚至是非法“ 三盗”来源的文物本身也是珍贵历史见证。只是应该把保护文物与收藏行为区分开来,需要区分对待的是不同收藏行为, 应该有一个合理规范的界定。要把合法收藏与非法收藏严格区分,应把规范收藏品交易行为与不规范交易行为区别开来。对于非法获取、买卖“三盗”文物的行为,必须按照法律法规予以严格惩处;对于售卖“仿制文物”行为,应该按照市场交易法则予以规范,倡导诚信交易,抵制不良传统习俗,最重要的是如何通过健全社会交易诚信体系,建立文物鉴定权威机构,让制假售假行为没有市场,无处藏身。 民间文物收藏行为古今中外由来已久,收藏品的真伪鉴别很多不可能一鉴定论,“三盗”文物行为也很难一时彻底根除,规范民间文物收藏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不能因为问题复杂,处理棘手,而去回避矛盾,任由社会文物得不到很好保护,放任收藏品市场无序生长、乱象丛生,正确的文物价值取向得不到弘扬,错误的言论大行其道、充斥舆论场,误导大众;不能因为有少数藏家目的不纯、别有用心,就置广大群众期盼合法合理收藏历史艺术品的诉求于不见。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正视问题总比视而不见好,推动规范总比任由无序好, 鼓励合法行为总比是非不分好,只要积极作为,终归比不作为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