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中国史 > 党史 >

秋收起义与中国革命道路

http://www.newdu.com 2017-09-20 光明日报 薛庆超 参加讨论

    今年是秋收起义爆发90周年。南昌起义后,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3日发布《关于湘鄂粤赣四省农民秋收暴动大纲》,决定在工农运动基础较好的湖南、湖北、广东、江西四省发动秋收起义。要求四省“以农会为中心”,建立革命政权,实行土地革命。9月,秋收起义在湘赣边界全面爆发,起义点燃了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开启了土地革命的新局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南昌起义连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其他许多地区的武装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根据地,逐步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实践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创中国革命道路,才能夺取革命胜利。
    秋收起义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旗帜,进一步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决心。八七会议前,我们党已经逐步形成发动武装起义的共识。南昌起义成功后,在南昌举行了国民党中央委员、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各党部代表联席会议,成立由宋庆龄、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组成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通过《八一起义宣言》,提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新旧军阀”“实行耕者有其田”等革命口号和政纲。但是,南昌起义打出的是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旗帜。南昌起义后,《中央关于湘鄂粤赣四省农民秋收暴动大纲》要求,“以农会为中心”,“夺取一切政权于农民协会”。“除夺取乡村政权之外,于可能的范围应夺取县政权,联合城市工人贫民(小商人)组织革命委员会,使成为当地的革命中心”,“实行中央土地革命政纲”。中央指示湖南省委,秋收起义要发动土地革命,推动中国革命发展。随后,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召开,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时党的最主要任务。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派毛泽东改组湖南省委,领导秋收起义。新的湖南省委根据八七会议精神,制定秋收起义计划。毛泽东指出:湖南秋收暴动单靠农民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有一个军事的帮助。我们党从前的错误是忽略了军事,现在应以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应“实行在枪杆子上夺取政权,建设政权”。会议认为,秋收起义不应再用国民党的名义,而必须用共产党的名义来号召,并应竭力宣传和建设工农政权。由此,中国共产党开始成为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中国革命道路的核心力量。
    秋收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但起义军用的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在张家湾部署秋收起义的军事会议上决定,将驻修水、安源、铜鼓的革命武装统一编成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全师共5000余人,由卢德铭任总指挥,余洒度任师长,下辖3个团,第一次打出中国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同时表明,秋收起义不仅是军队的军事行动,而且有大量工农武装参加。以萍乡工农武装为主体的工农革命军第二团,就是秋收起义的重要力量。以秋收起义建立工农革命军为开端,中共领导湖南、湖北、江西、广东、福建、河南、陕西等省武装起义组成的部队均称工农革命军。如湖北黄麻起义组成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南昌起义第24师与海陆丰起义农军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2师。湖北黄冈回龙山农民起义称工农革命军第6军。清涧、渭华起义组成西北工农革命军,等等。中国工农革命军在开辟中国革命道路的历史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秋收起义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农村。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城市革命道路,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原计划秋收起义与长沙暴动占领长沙,都属于走城市革命道路的探索。南昌起义后,起义部队放弃南昌、南下广东,目的是恢复广东根据地,夺取出海口,取得共产国际援助,重新北伐,但是这一目标未能实现。广州起义建立广州工农民主政府,计划夺取全省政权,也以失败告终。这些事例证明:在反革命势力掌握强大武装并占据中心城市情况下,通过城市起义夺取政权是不可能的。中国革命只有在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积蓄力量,才能夺取革命胜利。秋收起义开始虽然也以攻占中心城市为主要目标,但受挫后,毛泽东审时度势,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走上在农村建立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代表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