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刘昌玉博士的新作Organization, Administrative Practices and Written Documentation in Mesopotamia during the Ur III Period (c. 2112—2004 BC)(汉译名《古代两河流域乌尔第三王朝王室档案研究》),由德国乌加里特出版社(Ugarit-Verlag)出版。国际著名亚述学家、前德国东方学会主席、现任德国柏林西亚博物馆馆长Markus Hilgert教授给予该书高度评价,称其“是对古代近东社会经济史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是这一领域研究学者们的必备参考书目”。 该书撰写历时6年有余,共80余万字,为全英文写作。作者参考了英文、德文、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等相关资料,共有注释2697个,引用原始楔形文字泥板文献约7000件。以个案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古代两河流域乌尔第三王朝(前2112—前2004)第三位国王阿马尔辛统治时期(前2046—前2038),短短9年间王朝中央贡牲中心的行政档案,并为这些数目庞大的档案文献编制了详细目录和Filemaker数据库,勾勒出一幅清晰的贡牲中心机构运作图。 作为国际亚述学界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乌尔第三王朝贡牲中心研究长期被西方发达国家亚述学家独占。本世纪初,东北师范大学吴宇虹先生从档案重建入手,整理研究贡牲中心档案,开启了国内研究贡牲中心档案的序幕。 全书共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力图搜集目前较为齐全的文献资料,尤其是尚未出版的泥板文献。这些文献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图书馆和私人藏家手中。新文献的发现为该书内容的完整性以及权威性提供了必要条件。第二,提出了一些创新点。比如,在第二章“中心局”中首次提出中心官员同时存在正官和副官之分,有的官员一开始是副官,协助正官,后来晋升为正官(那萨),有的副官一直都是副官(杜加)。再比如,在文献格式划分方面,mu-DU格式与i3-dab5格式的细微区分,“牲畜/mu-DU/ki 官员1-ta/官员2i3-dab5”这一格式属于i3-dab5格式,而与之类似的“牲畜/ki官员1-ta/mu-DU/官员2i3-dab5”则属于mu-DU格式,并且对两种格式中的“官员1”和“官员2”的身份也首次进行了系统分析,受到国际亚述学界的重视。第三,结构安排方面也有一些创新之处。在论述每一局的章节中,作者的撰写顺序是先分类每个官员的行政活动,根据所属文献的不同类型,大致划分为ba-zi(支出)、i3-dab5(转接)(死牲接收)以及mu-DU(接收)文件,并且对其每种行政活动均有严谨的文献出处引用,每节最后还就该官员所处理的牲畜数目和种类进行了精确统计。作者在撰写过程中,力求对每一个数据、每一个活动均进行出处来源依据引用。这一点也是其接受德国严谨治学熏陶的体现。 除了上述创新点以外,书中难免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于某些术语的深度探究还不够(等),文献格式种类的编码顺序还需进一步完善与更新。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