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随笔 >

华侨英烈李子芳:“革命何须怕断头”

http://www.newdu.com 2017-09-25 福建日报 程枝文 陈伟鹏 参加讨论

    铁军战士不弯腰,岂能怕死去求饶。
    人生百年终一死,留得青山上云霄。
    铁军战士不发愁,革命何须怕断头。
    留得子胥豪情在,三年归报楚王仇。
    ——李子芳写于石底监狱
     
    李子芳,1910年5月出生于石狮市永宁镇子英村的一个华侨之家,1927年,17岁的李子芳放弃在菲律宾已然优越的生活,回国投奔革命。“父母不嫌子女丑,子女不嫌父母穷。既然咱们的国家这样穷,凡是有志气的中国人都应该为她争气立志,振兴崛起。”他如此劝慰伤心不解的姐姐。
    1932年5月,李子芳经地方党组织介绍,到漳州石码参加红军,193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
    行军中的“110部长”
    长征初期,战火纷飞,部队沿着闽赣崎岖陡峭的山路行进。“行军途中学认字”,组织部干事李子芳,这位红军中的“大学生”,找来笔墨在旧报纸上写下“革命”“团结”等词语,战士们每天学十来个字,一个月行军下来识得几百个字。“我们要坚定反对政治上的动摇和逃跑主义”“红军将来还要打回来”……李子芳常常不失时机地传达首长的指示精神。后来调任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长的肖华,在1982年的纪念文章里深情写道,“李子芳总是那样踏踏实实、兢兢业业,总是那样生气勃勃、永不怠倦,当时红军中的知识分子很少,他是部队中的佼佼者”。
    经过40多天的行军,红一军团从江西南部于都的铜锣湾打到湘桂交界的湘江上游。这是最后的一道封锁线,也是“长征中最危险的日子”。李子芳原本已随先遣部队提前过了湘江,后因组织上急需政工干部投入宣传等工作,他又主动请缨返回东岸参加政治动员,还在敌人的枪声炮眼下接运伤兵。放眼湘江,血流成河。“老乡,两块银元,您拿着。”这一天,当地一位为红军作向导的农民,倒在距离渡口不远的小路上呻吟着,血迹顺着手臂往下淌,李子芳见状,三步并两步地冲上前扶起了老乡,掏出备用的银元,倒出部分米粮,捆在老乡腰间,目送其离去。
    渡过湘江,红一军团把总部和政治部设在遵义城的一条小街上。“犯下了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战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作为军团政治部组织部的代表,李子芳现场聆听毛泽东振聋发聩的报告,并迅速传达报告精神。1935年4月,根据毛泽东提出的后方机关工作人员要到前线担任军职的指示,李子芳被派到军团直属队政治处任政治干事,直接参加了前线战斗。同年秋天,他回到红一军团,历尽艰辛地走过长征路,终于到达陕北。
    多年以后,叶飞将军回忆说,“李子芳同志他的职位相当高,但没有警卫员,也没有秘书、通信员,生活很朴素,背包自己背,没有架子,住在连队里,和战士一起生活……那时部队有一匹马,大家看李子芳身体不好,就让他骑马,他总是谢绝不骑,一定要和战士们一起行军。记得长征的时候,有的战士不会打草鞋,李子芳还经常在路上帮他们打”。
    1936年春,红军东征成立军委后方政治部,李子芳接任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长。5月,东征红军出师不利,被迫回师陕北,不少干部战士情绪大大受挫,李子芳使出优秀政治工作者严谨、细致、耐心的特质,反复告诫同志:一切听从党中央的指挥,要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心。这一年,他又跟随西征的部队出师秦陇,参加了巩固扩大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推动西北抗日统一战线发展和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会师等重大活动。
    行军作战空闲时间,仍然坚持给战友宣讲马列主义,战士们亲切地称呼李子芳为“110部长”。关于“110”的由来,邓小平同志曾在学习总结中说:陈赓、李子芳同志成绩最好,都得了满分,另各加10分,以资奖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