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文化名家 >

马永卿和他的《嬾真子录》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汇报 顾农 参加讨论


    马永卿(字大年)是两宋之交的著名学者,高邮人,著文常自称“维扬”或“广陵”人,或迳称高邮人。生卒年不详,只知其为大观三年(1109)进士,后在各地做官,地位都不算高。他的著作除了文集(二十卷),还有《元城先生语录》(二卷,附《行录》一卷)和笔记体著作《嬾真子录》(五卷,一般省称为《嬾真子》或《嬾真录》)。
    学术性笔记《嬾真子》大约是历年陆续写出,内容约可分为当时的名人轶事与有关文史之学的札记短论。此书旧有《儒学警悟》本、《稗海》本、《四库全书》本以及近人夏敬观校理之劳权整理本等;最近新见《嬾真子录校释》(崔文印撰,唐宋史料笔记丛刊之一,中华书局2017年2月版),后出转精,取读最便。
    《嬾真子》 在名人轶事方面最为突出的是关于司马光的记载。马永卿的老师刘安世原是司马光的学生,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大约正是马永卿从刘先生那里听来。马又曾在司马光家乡夏县当过地方官,认识司马光的后代,也得到了若干材料。
    如卷一第一则《司马端明讲书》云:
    温公之任崇福,春夏多在洛,秋冬在夏县。每日与本县从学者十许人讲书。用一大竹筒,筒中贮竹签,上书学生姓名,讲后一日,即抽签令讲,讲不通,则公微数责之。公每五日作一暖讲,一杯、一饭、一面、一肉、一菜而已。温公先陇在鸣条山,坟所有余庆寺。公一日省坟,止寺中,有父老五六辈上谒云,欲献薄礼,乃用瓦盆盛粟米饭,瓦罐盛菜羹,真饭土簋啜土铏也,公享之如太牢。既毕,复前启曰:“某等闻端明在县日,为诸生讲书,村人不及往听,今幸略说。”公即取纸笔,书《庶人章》讲之。既已,复前白曰:“自《天子章》以下,各有《毛诗》两句,今独无有,何也?”公默然少许,谢曰:“某平生虑不及此,当思所以奉答。”村父笑而去,每见人曰:“我讲书曾难倒司马端明。”公闻之,不介意。
    司马光当过端明殿学士,学问很大,但坦然承认在《孝经》这样的基本典籍中自己也有未尝思考回答不出的问题。此是真学者的态度。这些都是极宝贵的材料,在正史中看不到如此具体生动的细节。
    宋人喜欢谈学问,笔记性的著作中多有校勘考据一类的内容,又喜欢大发议论。《嬾真子》也讨论了许多经、史问题,而关于集部中的文学问题关注尤多。
    如关于韩愈的《曹成王碑》,《嬾真子》有三则札记论及:卷二《曹成王碑以柴慎微本为正》《曹成王碑文用意深厚》和卷四《笺曹成王碑》,部分意见得到朱熹《昌黎先生集考异》的肯定。
    马永卿读诗也颇有见解,书中卷四《杜牧之诗寓意》云: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园上望昭陵。
    右杜牧之自尚书郎出为郡守之作,其意深矣。盖乐游园者,汉宣帝之寝庙在焉,昭陵即唐太宗之陵也。牧之之意,盖自伤不遇宣帝、太宗之时,而远为郡守也。藉使意不出此,以景趣为意,亦自不凡,况感寓之深乎! 此其所以不可及也。
    今按,杜牧这首《将赴吴兴登乐游园》寓牢骚于平淡的叙事之中,颇得诗人意在言外之妙。曾有多位诗评家论杜牧此诗,往往就“一麾”反复辩论其用典是否有误,而于全诗大局多置之不顾。马永卿指出,杜牧自伤不遇而以“望昭陵”曲尽其意,措辞甚妙。后有人发挥马说,指出“旧史云,牧自负才略,兄悰隆盛于时,而牧居下位,心常不乐。望昭陵者,不得志于时,而思明君之世,盖怨也。首言‘清时’,反辞也。”(释圆至《唐三体诗》卷二)实际上也是讽刺,意谓当今之世,无能者往往活得有滋有味,而真有才略者反而沉沦下僚。
    《嬾真子》富于鉴赏意味的条目甚少,校勘考证的成分多,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说:
    ……中间颇及杂事,而考证之文为多。如据《汉书》王嘉封事,谓《书》“无教逸欲有邦”,“教”当作“敖”。谓陶渊明《游斜川》诗“开岁倏五十”当作“五日”;《与殷晋安别》诗本十韵,传本误脱一韵,东坡亦误和九韵。谓杜甫诗“虬须十八九”,字出《汉书·丙吉传》。谓韩愈《感二鸟赋序》贞元十一年误作十五年。又考正《曹成王碑》衍文讹字及笺释句读。谓前《汉百官表》少府之遵官,据《唐百官志》当作导官。谓成玄英《庄子疏》不知其时已有县令,误读“县”为“悬”,解为高名令闻。谓古者席面之宾乃称客,列座之宾皆称旅,引《左传》为证。谓二十八宿中亢、氐、觜三星,《韵略》皆误音。谓赐脯始赵武灵王。谓“河鼓”之“河”当作“何”。谓《唐中兴颂》“复复指期”,“复复”字本《汉书·匡衡传》。皆引据确凿,不同臆说。(卷一二一子部杂家类五)
    上述涉及经史子集四部,马氏说得头头是道,且正如四库馆臣所说,都是正确的。兹就陶渊明《游斜川》诗马氏考订的一字多说几句,因这里的考订关系非常之大。
    陶渊明《游斜川》诗首句“开岁倏五日”,“日”一作“十”,如作“十”,就可作为推算其生年的依据;而该诗小序第一句之“辛酉正月五日”,“辛酉”一作“辛丑”。陶渊明卒年是明确的———这样一来就产生了“辛丑五十”与“辛酉五十”两种计算他享年多少的办法:
    据“辛酉五十”,陶享年五十六岁(东晋简文帝司马昱咸安二年壬申372———宋文帝元嘉四年丁卯427);据“辛丑五十”,陶享年七十六岁 (晋穆帝永和八年壬子352———宋文帝元嘉四年丁卯427)———这两种结论,与《宋书·隐逸传·陶渊明传》、萧统《陶渊明传》的记载,即享年六十三岁(东晋哀帝兴宁三年乙丑365———刘宋文帝元嘉四年丁卯427)都不合。这令陶渊明研究者困惑多年,至今未能取得一致。
    马永卿指出,诗的首句应作“开岁倏五日”。因此,此诗同推算陶渊明的年龄无关。他见到的一些本子,特别是庐山东林旧本陶集,都作“五日”。据此,则后来的种种纷争可打包取消,陶渊明生年仍依传统说法无变化。仅此一则,马永卿所著之《嬾真子》的价值就很高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