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起义军虽然最终退出了湘南,但并不表示这场起义是失败的。应该说,湘南起义是成功的,它的成功并非偶然,在对相关资料进行详细研读之后,本文笔者认为,湘南起义的成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新型革命武装的建立,一个是适时的战略转变,一个是正确的出击方向和时机。 一、改造旧式军队,建立了新型的革命武装 改造旧式军队,建立了新型的革命武装,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从广东转战江西。南昌起义部队最初时有2万余人,潮汕失守后突围的余部只有2500人。部队在孤立无援和长途跋涉中,困难越来越多,不少人悲观失望,加上沿途反动武装的袭击,减员相当严重。到赣粤边界的大庾对部队进行整编时,部队只剩下800余人。部队在大庾利用国民党新军阀混战的间隙,开始改造和整顿旧军队,尝试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为人民服务的新型军队,为湘南起义准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朱德、陈毅等人认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八一”的旗帜不能丢,武装斗争的道路一定要走下去,要求大家团结起来,将革命进行到底。当时,这支武装的基础是旧军队,还保留着旧军队中固有的不良制度和不良作风,必须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加强部队的建设。整顿和整编的原则主要有: 1.坚持党对军队的领导 大庾整编的重点,是加强党对部队的领导。首先,由陈毅主持,整顿了党、团组织。南昌起义开始了党独立领导军队的新时期,然而只在上层领导机关和军官中有少数党员,在士兵中一般还没有党团员,党的工作不能深入到基层和士兵中去。经过整顿,重新登记了党团员,调整了党团组织,成立了党支部。“当时部队还有共产党员五六十人,不到群众的十分之一。那时候虽然不懂得应当把支部建在连上,但还是实行了把一部分党团员分配到各个连队中去,从而加强了党在基层的工作,这是对这支部队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个措施。” 大庾整编加强了党对部队的领导,加强了基层工作,整顿纪律,整顿党团组织,整编部队,是对部队进行改造的重要开端,然而还不是全面地改造。主要是在我军中肃清旧军队习气的残余与旧军队的旧制度、旧思想、旧作风、旧习惯彻底决裂,把贫苦农民、知识青年、旧军人改造成革命军人,按照无产阶级和人民利益的需要,建设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的人民军队。 2.开始转变军队职能 我军创建后,除了打仗之外,还有重要的群众工作,包括组织群众打土豪、分浮财、建立党的组织及其他群众组织和赤卫队成立苏维埃政权等项工作。其目的,是为了在农村立足和发展,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革命根据地。这样做,与封建军阀和资产阶级军队等旧军队只有打仗一个任务,存在着一个显著的区别。 在朱德、陈毅的领导下,部队开始了对新的革命道路的探索。进入江西省崇义县等山区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打走土匪,收缴地主武装,控制山区;整顿关卡,收税解决给养。当时,部队白天休养生息,保存力量,训练部队,晚上以连排为单位,分散到农村中去,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打土豪。部队除了出操上课进行政治和军事训练外,以连排为单位分散活动,帮助农民生产劳动,向群众宣讲“共产党是为穷人谋利益的,军队是为穷人打天下的”,“穷人多,革命一定胜利”等革命道理。“在此之前,部队只知道打仗,现在也搞群众工作了。第一次把武装斗争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虽然这还是初步的尝试。” 3.进行强有力的革命的政治工作 朱德、陈毅一直很重视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常常到基层军官和士兵中去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整顿了党的组织,重新整编了部队,就能够依靠和发挥组织的作用,更好地加强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部队的组织状况和精神面貌都大为改观,成了一个比较巩固的战斗集体。朱德重视教育部队和掌握部队,经常在基层军官和士兵中讲革命道理,指出革命的光明前途,提高大家的革命觉悟和坚定大家的革命意志。陈毅对那些悲观动摇、企图逃跑的人进行了不调和的斗争,并开导大家说:“我们要做失败时的英雄。”在信丰举行的全体军人大会上,还整顿了组织纪律,大长了革命的正气,刹住了破坏纪律的歪风。 二、从正规战到游击战、运动战,适时进行战略转变 从正规战到游击战、运动战,适时进行战略转变。依据形势的发展,适时地实施军事战略的转变,是战争指导艺术中的重大课题。指导思想是“上山打游击”,从正规战到游击战、运动战,为湘南起义准备了正确的战争指导思想。朱德、陈毅同志正是在南昌起义失败之后西进的斗争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革命道路,从而领导部队开始实现从城市到农村、从正规战到游击战的重大战略转变。 1.进行战略转变的依据 南昌起义后向广东进军,打的是正规战,两军对阵,正面交锋,把敌人打垮了,仗就打胜了。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转战粤、闽、湘、赣,部队只有几百人了,不能再按老办法打仗了。当到达湘粤赣三省交界处后,朱德、陈毅同志决定把部队带上山,开展游击战争。于是从打正规战转变为打游击战的思想,就这样在同敌人战斗的实践中产生出来了。 朱德和陈毅作为战争指导者,审时度势,适时地进行了战略转变。他们根据地理条件、敌我力量对比、我军的作战能力和任务,以及战争形势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三种作战形式,领导部队“上山打游击”,从正规战到游击战、运动战。实行军事战略转变,对于推动起义的发展和胜利具有重大意义。 2.新战法的初步运用 湘南起义发生后,国民党气极败坏,由湘军独立第二师师长许克祥率6个团的兵力,从广东乐昌赶往宜章镇压。朱德、陈毅运用游击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战法,将部队撤出宜章城,隐蔽集结于有利之地域,第二天同许克祥打了一个预期的遭遇战。此仗运用新的战法,以一 个团击溃敌许克祥两个团,并于2月1日在广东坪石将许部主力歼灭殆尽,俘虏官兵10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创造了以少胜多的范例。 当时,朱德为了达到歼灭敌人的目的,依据不同的敌人,采取不同的战法。对一打就垮的部队,采取穷追;对战斗力较强的部队,则运用迂回包围。在朱德的指挥下,起义军作战常常是先打弱敌。他对这一原则的运用做到了灵活用兵,出敌不意,创造和捕捉战机,可谓得心应手。湘南起义打许克祥的部队,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三、选择正确的出击方向和时机 1.出击方向的选择是战略问题 战略问题事关全局,必须要对敌我形势作正确的分析,要对具体地域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军事等诸种条件作综合分析,尤其要注意选择敌人统治比较薄弱的环节和注意利用敌人的矛盾。朱德和陈毅选择政治、地形、群众条件比较好的地区以发动和推进农村革命,决定“穿山西进,直奔湘南”。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从韶关北上,西渡武水开进湘南。朱德和陈毅与湘南特委、宜章县委取得联系后,他们对湘南的形势作了全面分析,决定在湘南举行暴动。在宜章县莽山洞,朱德等与县委书记胡世俭制订了智取宜章县城的行动计划。 出击方向的选择:湘南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是罗霄山脉与五岭山脉接壤的地区,崇山峻岭,地势险要。湘南又远离湘、粤、赣、桂四省的省会,反动势力统治薄弱,国民党政权并不巩固,也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的地区。而起义一旦举行,就能影响周围数省。 2.出击时机 同时,出击时机的选择也十分重要。朱德不仅选择了蒋介石无法以更多兵力遏阻我军转移的时机,而且科学地预见到我军转移到湘南后的军阀混战局面,预见到从此革命形势的发展。朱德、陈毅利用旧历年关,敌人大意并且毫无防备的时机“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取得了宜章暴动的胜利。 毛泽东说过,“在四周白色政权中间的红色割据,利用山险是必要的。”用湘南包括湖南省那时所辖的整个郴州地区,以及衡阳、永州的部分县。它东临罗霄山脉,与江西接壤;南枕南岭山脉,与广东毗邻;西隔临贺岭,与广西相连,是湘、粤、赣、桂四省的枢纽,又是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逶迤于赣、湘、粤、桂边界的五岭山脉,绵亘千里,崇山峻岭,藩篱层层,关锁叠叠,犹如一道坚固的屏障,其地形、地势非常优越,易于保存革命力量和便于开展游击战争。 湘南起义直接传承了南昌起义的革命精神,起义历时三个半月,起义烽火照亮了湘、粤两省5个地区20余县,发动农民达百万之众。在暴动中,开展了建党、建军、建政和土地革命活动,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