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宫梦”就是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故宫,东方皇家建筑巅峰。一条中轴线纵贯。金色琉璃瓦顶下、朱红高墙内,圈住的是有形的宫阙亭台,播散的是无形的历史氤氲。90年前,神秘的紫禁城第一次以博物院的身份向世界敞开了大门。当天到底有多少人来参观,早就无从考察,只有史料记载,当日闭馆后工作人员捡了一大筐观众挤丢的鞋。 201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迎来九十华诞,没有大型庆典,没有纪念仪式,而就在这一天,宝蕴楼、慈宁宫区域等联手推出了8个展览,5000余件久居深宫的文物珍品展现在世人面前。 90年过去了,来故宫参观的世界游客络绎不绝。今年起,故宫正式实行每日限流8万人次及实名制售票措施,同时加强研究和探索,更好地实现削峰填谷和观众参观的精细化管理。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未来故宫计划实现门票全部通过网络预约,取消现场售票窗口。同时,将增加分销渠道,为网络预约购票提供更多便利。另外,故宫将研发网络预约购票系统的手机版,实现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系统购票。此外,在端门设立票务服务中心,为不方便网上购票的观众提供帮助和服务。” “我是文化机构的‘看门人’” “故宫博物院院长不好当啊!这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费心更费劲。”单霁翔是北京人,自幼对北京文化有着深厚感情,但是来故宫后发现,这个岗位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地方”。 从神武门向西沿故宫巡查一圈,贯穿着单霁翔自2012年初上任至今的每个工作日。对故宫9000多间房子一一踏足,走破了20多双布鞋,也让单霁翔熟悉了这里的每一个角落。 在同事们的眼中,这个外表粗犷的院长内心却极为细腻,作为故宫掌门人,单霁翔已经习惯了弯腰,从砖石缝里抠出一个香烟头,很自然地攥在手里。他捡烟头,在故宫里是出了名的。2013年有媒体报道,他一年在开放区捡了1000个烟头。 “一个烟头也管,一个井盖也管,一块墙皮也管。”同事们说管得太细。他轻松笑笑:“把一件一件小事做好,就能看出大的变化。”2013年初,当单霁翔提出“故宫的开放区不允许有一片垃圾”时,同事们的第一反应是“怎么可能”。单霁翔天天在院内巡查并随手捡拾垃圾。有人质疑他作秀,他反问:“作为故宫人,见到地上有垃圾,难道不去捡吗?”他要求负责清扫的工作人员必须眼睛敏锐,一见到垃圾就立即捡起来。的确,在很多人的逻辑中,地上有垃圾的话,他们就会跟着扔。当地上干干净净的时候,人们是不愿意去污染的,清扫人员的实际工作量反倒大大减少了。 一年之后,单霁翔又提出“屋顶不能有草”。飞鸟或大风将草籽带到房顶,草生命力很强,生长过程中会拱瓦,瓦松动了,就会漏雨,导致木头糟朽,木结构的古建筑就得大修。为尽量完整保存文物信息,就应减少大修,加强日常维护。“我们做到了。从高处往下看,紫禁城的屋顶没有一根草。” 捡垃圾也好、拔野草也罢,这在单霁翔看来,是极具有操作性的。只要是对维护文物生态有好处,就得有令即行、有禁即止。为保证执行力,须坚持原则,甚至下猛药。“我始终认为,保持故宫环境净化大如天,其直接影响观众参观时的心情和接受文化熏陶。”单霁翔说。 现在的故宫“三禁”:一是对内“禁烟”,实行“连坐”制度,一旦发现一例,就扣部门安全奖,至今无人触碰“红线”;二是对外“禁火”,把观众的打火机一律挡在入口处,一天下来,往往能查收上万个,收来的打火机放在出口,让观众自行领取;三是“禁车”,为保护观众安全及古建筑安全,也为了故宫的尊严,2013年起禁止机动车穿行开放区域,对国宾甚至是外国首脑也不破例。 故宫计划到2020年,完成古建筑群的整体保护修缮,不但让古建筑“益寿延年”,也使故宫的开放范围逐渐扩大。“故宫整体修缮”与“平安故宫”两大工程如一体两翼,托起故宫飞向美好的未来。 “我就是这个文化机构的看门人,我的心愿是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这是单霁翔对媒体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他详解道:“壮,就是健康;美,就是魅力;关键,在于完整。无论保护还是利用,真正的目的是传承。我希望,经过我们的手,让这座17余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得到真正的保护和永续的传承。” “成为一名真正的‘故宫人’” 《中华儿女》:上任三年多,对于故宫的感情与日俱增,您说自己是“看门人”,那您打算如何看好它的大门? 单霁翔:故宫旧称紫禁城,自明永乐皇帝于1420年建成至今,已有将近600年历史,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也是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共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故宫博物院就是在明清皇宫(紫禁城)及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级大型综合性博物馆。成立90年来,故宫博物院为保护、传承、传播、研究故宫文化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但有的观众把故宫博物院仅仅当成是旅游景点,其实不然。当观众踏入午门正门,一段奇妙的博物馆之旅已经开始。故宫博物院的第一件“文物”就是古建筑群。106万平方米的用地和9000余间房屋,构成了故宫博物院独一无二的博物馆空间格局。故宫每年设置约40个左右的展览,每年展出文物在1万件左右。目前,故宫博物院还在不断开辟新的展厅,增加展示文物的数量和质量,提升展览效果。 给故宫看门其实很有讲究。一要把门看牢,避免火灾盗窃等闪失;二要把门看好,还故宫以尊严;三要把“主人”伺候妥帖。文化遗产是有生命的,只有善意对待故宫,挖掘它的文化内涵,并让它保有存续的生态方式,故宫才有尊严。作为公共文化设施,故宫的主人是观众,只有当主人更方便、更畅快地在这片文化领地上享受精神生活时,主人才更有尊严。 《中华儿女》:在故宫博物院当院长的压力是什么? 单霁翔:故宫博物院院长不是好当的啊!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费心更费劲,大家能看到我们不断进步,我感觉很欣慰。90年来,故宫人对故宫非常有感情。就像自己的家一样来呵护。我认为,故宫既是北京的,也是全国的,还是世界的;故宫既是过去的,也是今天的,还是未来的。她从历史中走来,还要健康地走向未来。 既然是世界的故宫,故宫重新定位为一个开放的公共文化机构,那么就应该让每一位观众有知道权、监督权、管理权和收益权。我们现在把内部的所有管理项114项在网上和主办物上公开了,每个人都在被监督,我们每天在做什么事,是依照什么样的原则去做这样的事。还有我们每个月都会做一个资深媒体会,就是要让大家知道今天的故宫面对一个什么样的困境。这个月做了什么?这个月有什么成果?这个月有什么教训?下个月我们有什么样的诉求?有什么样的行动?这就是和社会上的沟通。 《中华儿女》:为什么现在正式实行每日限流8万人次及实名制售票措施? 单霁翔:参观故宫的人流量的无限制增长对于建筑文物和游客参观感受都不是很好,那么如何鉴定观众参观故宫的感受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平衡是个大问题。我们这些年一直在努力,2014年的365天故宫是没有休息日的,我们也希望适当的在每周一下午让故宫休息休息。但是我们的职工是不休息的,他们在修缮文物,改善参观条件。所以今年我们推行每天人流量不超过8万,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的东西。 《中华儿女》:之前故宫曾经试图控制人流量,但似乎不是很成功? 单霁翔:我认为今年的工作或许是一个节点,在08年的时候我们就采取过这样的政策,每天试图控制,但是第一天就失败了,很多排队游客敲窗户,要求售票,因为担心出事,我们又开始售票,放游客进去。但是在今天,我们为了观众的安全,文物的安全,还是要控制人流量。我们希望游客在淡季参观故宫,除了门票便宜很多,你也不会像旺季时候只能看见别人的后脑勺,被人挤着向前走,结果什么也没看见。以后我们还准备开设夜游的方式。对于这个想法我自己也吓了一跳。游客可以通过预约看故宫影院,我们说的夜游不是去黑洞洞的故宫而是故宫以外的数字博物馆或者别的场所。有了数字博物馆大家就可以身临其境地走入博物馆,不会有那种隔着玻璃看的感觉。人们可以点击进入自己想去的院落,大屏幕就会介绍其背景。有部分空间,人们会身临其境地走进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