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共同主办、中国经济网和21世纪韩中交流协会联合承办的“第七届中韩媒体高层对话”在北京举行。图为东亚日报社论主编黄镐泽出席论坛并发言。中国经济网记者裴小阁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0日讯(记者 张翔)“如果能够继续地共享和发展汉字文化,中韩一定会在各个领域更加地亲近”,韩国东亚日报社论主编黄镐泽在今天举行的第七届中韩媒体高层对话上如是说。 黄镐泽用生动的语言和例子讲述了汉字在中韩交流之间的地位和作用。他谈到,韩国文化长期以来都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论语》、《中庸》、《诗经》这些中国的古典都是韩国知识阶层用来培养哲学和道德修养的必读典籍。但是随着没有学过汉字的青少年越来越多,现在报纸也开始逐渐地不再使用汉字了。近年来,在韩国年轻大学生中,能够阅读中国古典原文的学生是越来越少了。 黄镐泽指出,“我们这一代人,当时只要接受过大学教育的话,基本上都能够掌握2000个常用汉字,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这样了”,所以韩国不同年龄之间文化断层现象越来越严重。 黄镐泽说,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国,学习汉语的韩国学生也在逐渐的增加,但是他们只是把汉字当成外国的文字来学习,他们并不了解汉字在韩语中是非常必要的因素。韩国人祖先也有很多诗、书籍和碑文,如果不学习汉字的话也很难理解这些文化遗产。 黄镐泽认为,现在世界正从由技术知识主导的知识经济转向创造经济,在基于技术知识的经济模式下,科学和理工是重点,而在创造经济模式下,和知识相比,这种创意会成为核心。在这个时代,重要的是能够发现其他人看不到的、能够想象出前所未有新事物的能力,所以不断地能够涌现出创意的人文学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 黄镐泽说,中国的这些典籍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就是因为它其中含有生活的普遍真理和智慧,所有人文学的中心都是有古典存在,才能够成为中心。韩国人应该学习一下中国的古代典籍。 据悉,第七届中韩媒体高层对话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共同主办、中国经济网和21世纪韩中交流协会联合承办。中韩媒体高层对话自2009年起在两国轮流举办并实现机制化,对话形式和主题不断创新,对话氛围不断改善。对话的参与者涵盖了两国通讯社、报纸、电视、广播、新闻网站等所有主流媒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