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杜甫》演出现场房潇 摄 8月20日、21日晚,大型民族音乐《寻找杜甫》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首登舞台,由中央民族乐团和成都民族乐团联合演出。 第一章《田园》,通过《锦江春色来天地》、《秋江月夜》、《燕归来》、《春夜喜雨》四首曲子描绘出了一幅幅悠扬、美好、哀而不伤的画面。第二乐章由《石壕吏》、《路有冻死骨》、《新婚别》、《兵车行》、《国破山河在》五首曲子组成。第三章《梦想》,杜甫个人命运的悲愤哀叹转化成了为天下苍生的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三个乐章,三段人生历程,概括了杜甫的一生。 《寻找杜甫》的艺术特色,我认为有以下方面: 一、采用国际艺术形式“音乐剧场”。导演易立明介绍,“音乐剧场”是近年来活跃于国际舞台上,非常受欢迎的艺术形式。这种形式以音乐为主,融入戏剧性。“音乐剧场”从上世纪90年代初发源于德国,目的是更大范围、更大规模展现音乐内容。做这样的剧需要戏剧导演的介入,所以在国内,仅从民族音乐方面来说,至今鲜有音乐剧场形式的演出。这种形式的好处就是可以相对简单直接的在剧场里让音乐与观众紧密交流。同时,借助舞美、灯光、多媒体的视觉呈现,可以帮助观众理解剧情。 二、首创立体格子式的民族乐队摆位。 格子一共四层,目测长20米、宽3米、高12米左右,由28个均等的小格子组成,共容纳了约70人。一层分别是低音笙、中音笙、大鼓、定音鼓、排鼓、大锣等低音乐器以及箜篌;二层是弹拨乐器,琵琶、阮、柳琴、古筝等;三层是吹管乐器,笛子、唢呐、管子、高音笙等;四层是扬琴、排鼓及合唱领唱。与以往不同的是,乐池不是作为伴奏角色,而是升上台来作为舞台呈现的一部分,70多人组成的超大型弦乐队以及90人左右的合唱队平均陈列在两侧,总共算起来,乐队和歌队近240人的庞大阵容参加演出。这样的形式对于拓宽乐队综合表现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舞台创意的功能性、思想性及审美三者之间做到了高度结合。 三、音乐串起全剧灵魂。我们可以把整台音乐理解为一部民族管弦乐套曲,它包含了领奏与合奏、独唱与合唱的形式,以及独唱、合唱与乐队的形式。作曲家梁仲祺总结他的创作经验说:“关键就是怎样在配器上分配现代和声的布局,在几件乐器上是密集排列还是开放排列。”这点,他根据大量细致的研究,力求做到发扬民族乐器的个性、规避民族乐器共性差的特点,拎出来独奏乐器写成独奏与乐队作品,在配器上能较好解决一些问题。 这几年中央民族乐团不断创新,从《印象国乐》到《又见国乐》,再到这次的《寻找杜甫》,确实做到了每一次都能让大家耳目一新。此次携手成都民族乐团,落实文化部发挥国家艺术院团示范作用的要求,带动地方乐团勇于尝试民族音乐的创新形式,不仅使两团的演奏水平得到巨大提升,在思路上、思想上、资源上也实现了交流和共享。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席强说,一定要在当今时代有自己的文化自信,更要有民族乐团的特色。让传统音乐更具时代性,更具舞台创新意识。《寻找杜甫》是值得人们尊敬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