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文明的曙光——比较视野中的彝族历法与玛雅历法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中国社会科学网 杨红君 参加讨论

    摘要:历法,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皆以其精湛的历法著称于世。本文通过对玛雅十八月历,及对云贵川的彝族十八月太阳历与彝族向天坟等的实地调查研究后得出:被认为是星外来客之遗迹的中美洲墨西哥玛雅十八月历法在历法、图腾崇拜、读写方式等不少方面与彝族文化有相同之处,然而彝族十八月太阳历的产生时代却先于玛雅历,彝族人民先进的十月太阳历,就是由彝族十八月太阳历衍生而成的,对其探究人类文明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及历史意义。
    关键词:太阳历  十月历  彝族文化  向天坟  墨西哥  玛雅人  玛雅历法
    一、一枝独秀的彝族十月太阳历
    彝族十月太阳历,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历法,倘若人类社会的文明主要由历法、天文、文字来表现的话,那么,我认为在世界文明体系中,恐怕只有印加文明、玛雅文明、黄河文明等几个为数不多的人类文明,可以与彝族文明相提并论了。
    说到彝族十月太阳历,不能不先说说历法。历法属于天文学范畴,它通过对天象的观测来确定年月的周期、季节的更迭。根据历法,我们能明了四季的变化,日月的轮回,从而方便安排生产和生活。因此,人们对历法的基本要求就是能准确、真实地反映寒暑的变化。世界历法发展到今天,大致可以划分为太阴历、太阳历和阴阳历三大类。太阴历依月圆月缺来定年月季节,月亮每圆缺一次定为一个月。太阳历根据太阳运动的周期来定年岁季节。阴阳历则囊括了以上两种方法,取月亮圆缺的周期定月,以太阳运动的周期来定年。由于太阳运动决定着地球上气候的变化,所以,以太阳运动作为参照的太阳历和阴阳历都设置“闰年”或“闰月”来调节对季节的计量偏差。
    经过现代科技的精密测定,地球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一次所需的精确时间是365.2422天,天文学上称为一个回归年。这个数字介于365与366之间。鉴于此,一部好的历法为了精确地反映出回归年的周期变化而又不致于使季节发生错乱,每隔数年就需要进行一次“微调”,把小数点后面的数累积为一个整数,这就是我们说的“闰日”。今天,我们用现代科学的眼光去衡量过去的某一种历法是否科学、适用,通常用两个指标:第一,它所采用的计量方法是否能和现代测量的结果吻合得很好;第二,是否方便掌握,易于记忆。换句话说,它的“一年”是不是能与365.2422天非常接近,同时又易学易记。
    据说彝族十月太阳历源于上古时期的伏羲氏族,起源于夏代以前的西羌文明,已有上万年历史。它通常将一年分成10个月,每月分为36天整,不分大月和小月,过完10个月后的5至6天称为“过年日”。“过年日”通常是5天,每到第四年时的“过年日”闰作6天,用这样的历法,通常年是365日,逢闰年是366天,4年平均为365.25天,与回归年(太阳年)365.2422日相近。这套历法既方便记忆,又与回归年数值有相当高的重合度。这种历法结构科学、测量精确、形式简明、使用方便,这在古代完全算得上科学、实用了。
    占地五百余亩的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坐落于云南省楚雄市西北方向,在十月太阳历广场上,在红白黑相间的花岗岩墙壁上,图文并茂的雕刻着彝族十月太阳历的发明过程和计算方法,彝族的发展历程及文化精髓。十月太阳历广场上矗立着10根巨大的图腾柱,这10根图腾神柱分别是:祖先神柱、天神柱、火神柱、羊神柱、鹰神柱、龙神柱、葫芦神柱、竹神柱、太阳神柱、虎神柱。位居中央的是巨大的“祖先神柱”, 直径3.5米,顶端是10米高的“三女托太阳”不锈钢雕塑,活像一颗璀璨的星星闪烁在北斗星下方。
    10根柱子高矮不一,看似随意而不规则的排列,殊不知它的设计却暗藏玄机。按照立杆测日影的方法,10根柱子能显示出春分、秋分、冬至、夏至等节令。例如夜间站在祖先神柱下朝正北看葫芦神柱柱顶,北斗星斗柄指向正下方是“大寒”, 北斗星斗柄指向正上方是“大暑”。早晨,太阳照竹神柱影落祖先神柱上是夏至,太阳照虎神柱影落祖先神柱上是冬至。傍晚,在太阳将要落山时,太阳光照龙神柱影落祖先神柱上是夏至,太阳光照在鹰神柱影落祖先神柱上是春分,太阳光照羊神柱影落祖先神柱上是冬至……
    广场将园坛分成5个部分,每个部分由两个生肖占据。尽管十月太阳历也是用动物来记月,但相较于汉族的十二生肖却生猛许多。例如它不以鼠为首,而以虎开头,分别是一月黑虎、二月水獭、三月鳄鱼、四月蟒蛇、五月穿山甲、六月麂子、七月岩羊、八月猿猴、九月黑豹和十月四脚蛇。彝族十月太阳历中每两个月为一季,一年分五季,民间又将十月太阳历叫做十兽历。
    二、掐算好日子的 “北斗星月历法”
    人类历史上所有历法,最初都是通过自然界万物变化和人类自身感应不断总结出来的,彝族先民将视点聚焦天空,通过观测太阳运行的方位定季节,例如当太阳的出、没达到最北点时为夏至,称为大年;当太阳的出、没达到最南点时为冬至,称为小年;在云南彝族聚集地区,人们还通过观测北斗星的方位定节令。例如,北斗星的斗柄正上指为大暑,此时可过“火把节”;北斗星的斗柄正下指为大寒,称星回节,此时可过十月年。
    在深邃久远的彝族文化中,除了十月太阳历这种“测量太阳运动定年月、观察星斗方位定节令”的精妙历法外,更不乏与汉族农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掐算“好日子”的历法,例如《彝族北斗星月历法》。
    在凉山彝族聚集区做户外田野调查期间 ,76岁高龄的彝族毕摩阿硕把杰告诉笔者,其祖辈们就是用“对照月亮数星宿”的方法来记事和推算日子的。小时候,其父辈们会经常在夜晚对照着北斗星,看月亮是在前还是在后,等到月亮与“七姊妹星宿”运行成一排时称为“星宿齐”,“星宿齐”这一天就是良辰吉日。从星宿齐开始算起,历时二十八个昼夜,第二十九天又为星宿齐,各天分别用火日、雪日、虎日等称谓来记载,与十二属相合用推算吉日。
    阿硕把杰告诉笔者,小时候附近十里八村的彝族村民,每逢娶亲嫁女或建房等喜事,都要背着一壶小酒、几扇红糖或一块腊肉来请他父亲推算吉日。由于小时候的耳濡目染,久而久之,阿硕把杰最终也学会了这部掐算“好日子”的彝族历法,并将它取名为称《彝族北斗星月历法》。
    三、暗藏玄机的“东方金字塔”
    彝族十月太阳历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将一个月恒定为36日,10个月为一年,一年终结另加五至六天为“过年日”或“岁余日”,由于置闰,不但每月日数整齐,季节也很准确。然而在科技滞后的上古时期,彝族先民们是如何摸索出如此精确的天文历法,当中玄机的确令人费解。
    然而,出乎我们预料的是,彝族十月太阳历的这种观测方法,竟然与古代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彝族火葬场地“向天坟”有密切关系。“向天坟”不但是彝族特有的葬俗,也是彝族先民观测天文星相的工具,这种火葬坟场,因坟顶有葫芦形的凹陷向天而得名,它一般都较高大,兼具古观象台或天文台的作用。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刘尧汉教授等学者在“云贵川”等地调查彝族向天坟时发现,这些造型奇特的墓穴竟与十月太阳历有着密切的联系。
    刘尧汉教授研究后认为,向天坟是古代一种独特的墓葬形式,从外形和结构看,大致分为圆环状、单圆台状和三圆台堆垒金字塔状3种类型。这种墓葬的特点是每座坟丘的顶部都有一个向天的圆形凹口,死者火化后将骨灰盛于瓦罐内,再埋葬于凹口处。刘尧汉教授研究后发现,云贵川等地的向天坟大多位于南北走向或北南走向的山冈,兼有彝族十月太阳历古观象台的功用。并认为石质墓冠上的八角图案,代表了彝族十月太阳历“八方之年”周期纪年法。
    目前,国内彝族聚集地区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的一座向天坟是贵州威宁盐仓区古彝王的向天坟,呈大、中、小三圆台堆垒而成的金字塔形。墓基周长217.2米,直径70米,墓高47.3米,有台阶自基台、中台而达顶台。据考察,这座名为“直穆乌屈”(彝语“乌屈”为坟墓,“直穆”为王、酋长、首领之意)的向天坟,建在一座山上,正南有一个孤立的山峰,而东、西、北三面都只有比向天坟矮得多的小山。这样,坟南的山峰为向天坟附近唯一的突出标志物。根据南面山峰的高度,以及与向天坟之间的距离,冬至那天,日中时分的峰影正好投射在向天坟顶的“葫芦口”,因而成了测定冬至的场所。而向天坟北面是一片开阔地,夏天晚上,北斗星斗柄南指之时,又正好在坟顶的上面。就这样,世所罕见的向天坟,成了古代彝族先民们用来日测太阳运动以定冬夏,夜观斗柄南指以定寒暑的观象台、天文台,所有这些观测活动,都由彝族毕摩主持进行。顺便提一下,当北斗星斗柄上指时,我们彝族同胞就要过火把节了。通过测量太阳运动的时间来定年月,观察星斗的方位来定节令的方法,从而制定出了十月太阳历。
    1995年9月,当我在盐仓做户外田野调查,每逢站在那个叫大坟梁子的地方,远远凝视那高四十多米,周长二百余米的巨大土堆时,总有无限的感慨和困惑。因为在这之前,我所目及到的有关文章,除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刘尧汉教授与南京大学卢央教授合著,1986年12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文明中国的彝族十月太阳历》一书,作过较为详细客观的介绍外,大多数文章及报道都停留在向天坟是彝族的特有葬俗,是天文台这两个层面上,甚至有的研究者,在彝族传统文化研究等领域,仍然是各自为阵,以牺牲彝族文化的人性和神性为代价,口口声声高喊百家争鸣,鲜有人对向天坟做纵深的研究。如今,我们成天在高喊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但是我们的研究水平仍然苍白地停滞在自己也说服不了自己的状况。说难听点,我们好比是用花哩胡哨的西装换下了彝族毕摩的法衣而已。
    四、貌似惊人的十八月太阳历与玛雅历法
    继彝族十月太阳历之后,又一种古老而神秘的历法——彝族十八月太阳历,最终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被发现了。巧合的是十八月太阳历在诸多方面与中美洲墨西哥的玛雅十八月历法有着惊人相似。
    玛雅人通用的历法有两种,一种叫“圣年历”,作宗教崇拜用,把一年分为13个月,每月20天,全年共260日;第二种是“太阳历”,又称“民历”,每年有18个月,每月20天,另加5天是禁忌日,即全年共365天,每4年加闰1天。在平时,玛雅人是把两种历法同时使用的。他们的纪年,由“5日”的名号,与1到13的数字相配合,便能组成52年循环一次的周期(颇像中国的天干地支纪年)。这套历法,玛雅人早在纪元前已熟练运用,其精确程度远远超过同时代古希腊或古罗马人所用的历法。
    武定县彝族十八月太阳历,与古代玛雅人所用的太阳历一样,一年分为18个月,一个月为20天,共360天,所不同的仅仅是余下的5天,玛雅人称为“禁忌日”,而武定彝族则称为“过年日”。
    玛雅文明先进而高深莫测,甚至有一种主流观点认为,他们就是来自域外的“天外来客”。玛雅的十八月历法不仅与彝族的十八月的太阳历基本一致,玛雅人的类似“金字塔”的图画文字,也与彝族金字塔形的向天坟颇为相似。两者的相似之处还包括,玛雅文的读写方式,行由上到下直书,读自左至右,都与彝文相同。
    此外,玛雅人崇拜虎神,墨西哥城里有“老虎神庙”,与彝族人自称虎人“罗罗”颇为相似。
    彝族虎图腾的典型表现是“老虎笙”,它是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法脿乡小麦地冲的一种原始的祭祀舞蹈,表现彝族的生产生活和繁衍后代的场面。每年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五这段日子,小麦地冲的彝族都要由成年的男子装扮成虎态,用红、黑、黄、白等色将脸画成虎面,手脚画上虎纹,再穿上用羊皮黑毯制成的虎衣进行表演,很像汉族的“狮子舞”,“老虎笙”的高潮是带有浓厚神秘色彩的“虎神驱邪”,表现为一只只老虎驮着神灵走村串寨为各家各户驱鬼逐疫。“老虎笙”浓缩了彝族罗罗人生产生活的内容,是彝族虎图腾崇拜的典型表现。
    另一个巧合是,中美洲秘鲁文明古国印加帝国也分别有十八月历和十月历这两种历法。一些观点甚至认为,玛雅文化、古印加帝国的开创者正是亚洲中国居住在金沙江两岸的彝族先民。据专家研究,彝族十月太阳历,源于远古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距今已有一万多年,其历史比古埃及太阳历和古巴比伦的太阴历要久远得多。
    如果这种观点被越来越多的证据所支持,那么,彝族太阳历将把中华文明史推到一万年前,排在4大文明古国之首。
    五、结语
    因为历史也已经再三证明,太阳历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为科学的历法。聪明的彝族先民们早在一万多年前就发明和掌握了完整的十月太阳历。类似的成就,在广袤的东方没有第二例。而在具有天外来客之称的玛雅人那儿也才发现相同的蛛丝马迹。崇山峻岭之中的彝族先民们长期处于半游牧半农耕状态,其阶级分化最为缓慢,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们透过遮天蔽日的树林,而对太阳作出如此叹为观止的判断和运用呢?
    河流孕育和诱发了世界上的几大文明,都是凭借江河之利,遂成文明之势:古代中国凭据黄河长江,古代埃及得利于尼罗河,古代印度发祥于恒河,古代巴比伦起源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相对来说,古老的彝族先民们对江河湖海的利用毫无任何优势可言,但是,处江河之远的彝族先民们,恰恰取得了与其它民族殊途同归的文明成就,并创下了彪炳史册的文化成果,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不得不算做是个奇迹!不得不令后人叹为观止!
    总而言之,彝族文化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样,彝族文明也是世界文明中不可分割的文明。在各种伪文化泛滥成灾的今天,克服语言、克服文化障碍,从整个人类的文明着眼,正视并积极掌握和运用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有意识地梳理彝族文化同其它文化之间的关系,高屋建瓴地从全球视野下解读彝族文化,努力将彝族优秀的传统风俗、信仰、价值观上升为民族意志,铸造民族精神,从而完成彝族传统历史文化新的传承和发扬,是我们每一个彝族文化研究者的文化使命,同时也是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作为新一代彝族文化研究者们所必须恪守的文化立场。对于当代彝族历史文化的研究者们来说,我们没有理由不反躬自问,更没有理由袖手旁观。好在,古老的彝族文化并没有完全将我们抛弃,时至今日,它仍然躲藏在各个地方的图书馆,它仍然游荡在哀牢山、无量山、乌蒙山、大凉山、小凉山之间,它仍然守候在老毕摩干裂的嘴唇背后。上个世纪,我们错过了彝族历史文化传承的黄金时代,今天,是时候了,是我们重新找回那一段段一度失落的文明,是我们实现光荣与梦想的时候了!    
    好在今天,随着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到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神奇美丽的彝州大地,早已焕发出生机一片,到处都是一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新气象,许多流落于民间、十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之下,已得到了合理的保护、发掘、整理、研究、传承和开发利用,已开始显现出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引起了社会及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及重视,勤劳勇敢的彝族人民,也正以崭新的时代风采和豪迈情怀,投身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他们正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着美丽和谐的家园,创造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为祖国边疆的民族文化长廊增一分明媚的春光,添一片绚丽的秋色! 
    作者: 杨红君(1997年毕业于云南民族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大学,迄今为止,已公开在美国《中外论坛》、香港《华夏纪实》、《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旅游报》、《中国民族报》、《中外文化交流》、《文化月刊》、《传记文学》、《寻根》、《中国生态旅游》、《大西南月刊》、《绿叶》、《人与自然》等海内外60余家刊物公开发表诗歌、散文、小说、论文等900余篇,摄影作品600余幅,在CSSCI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篇,在全国性各类征文大赛中获奖三十余次。作品曾入选中英文双语对照,并公开出版发行的《2013中欧可持续旅游发展论坛文集》,《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沿理念与实践案例》,多篇学术论文被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IPCD)全文收录,被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CPCD)全文收录。现为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旅游文学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旅游景区协会副秘书长;现供职于中国.云南元谋旅游经营有限公司.元谋新华浪巴浦土林风景区任总经理职务;研究方向:民族学、人类学,旅游文化 、旅游文学、旅游地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