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少数民族就业与融入动态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中国社会科学网 周学文 参加讨论

    《就业与融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资源整合与城市融入问题探析——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视角》(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马伟华)指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职业、社会关系网络、语言、习俗、观念、心理等方面与汉族流动人口相比存在较大差异。相对特殊的文化习俗、宗教、心理,不仅增大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困难,也是他们在新环境进行文化适应的核心所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资源获取与社会适应、城市融入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共同影响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生活质量。为了改变与适应这些要素,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都离不开在城市里获取更多、更好的就业和谋生资源,获得立足城市的生存之本。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省( 市) 相关政府部门应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京津冀地区城市间合理流动,实现人口均衡发展,促进就业资源的高效整合,便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
    《城市少数民族人口的行业结构分析——以乌鲁木齐市为例》(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高永辉,温晶晶)指出,行业结构是就业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行业结构是否合理深刻地影响着城市少数民族人口的就业水平、收入水平,甚至会对民族关系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对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人口的行业结构的研究发现,乌鲁木齐市各少数民族在整体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业聚集现象; 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的行业结构存在不均衡现象; 少数民族人口的行业分布呈现出一些结构性问题,如在民族传统行业、公共部门分布较为集中。
    为改善不合理行业结构,本文建议:第一,继续提升少数民族教育水平,特别是职业技能教育,提升其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第二,提升少数民族人口的城镇化质量,使他们真正融入到城市的就业体系中,让更多的人口向非农行业转移。第三,减少公共部门行业的少数民族就业优惠政策,通过政策导向鼓励少数民族人口向非公共部门转移。第四,打破传统的束缚和就业壁垒,调节民族传统行业的就业人口比重,通过政策引导少数民族向一些新兴行业转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