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伦理研究的创新之作——评斯仁的《伦理思想研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内少数民族伦理思想史研究取得了可喜成就。但总体上以“史”冠名的宏观研究较多,多人和个人文集较多,而以人物、文本和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微观纵深研究较少。如此氛围中,《<蒙古秘史>伦理思想研究》的问世,不仅为民族伦理研究带来了新的气象,也必将对今后少数民族哲学和伦理思想史研究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读全书,文字平坦自如,整体印象通俗而不趋俗,可以用叙述完备、分析详尽、考据精到来概括此书优点。作者以蒙汉文兼备之长,很好地利用了各类蒙汉文原典和研究论著,尤其对《蒙古秘史》中以蒙古语形式体现的伦理道德概念、范畴和命题的“原生态”分析,达到了让人信服的程度,这一特色是他人难以做到的。在内容编排的逻辑次序上,除常规性的绪论和结语,依次按《蒙古秘史》在蒙古伦理思想史上的地位、《蒙古秘史》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蒙古秘史》道德规范论、《蒙古秘史》人生价值观论、《蒙古秘史》婚姻家庭道德论、《蒙古秘史》道德教育思想论等顺序安排,可谓秩序井然、毫无赘语。 绪论部分主要叙述了选题依据、《蒙古秘史》及其伦理道德问题、前人研究的得与失,研究资料与方法等。众所周知,《蒙古秘史》是蒙古族保存至今的第一个文献,是全面反映古代蒙古社会的百科全书,向来是国际蒙古学研究的重点领域。然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学、文学和语言学的老三门,斯仁从伦理思想史角度专门研究《蒙古秘史》,并取得首创性的成就令人钦佩,在此意义上称此书为填补空白之作实不为过。 《蒙古秘史》在蒙古伦理思想史上的地位问题之讨论,本是个新课题。作者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可以从这一章所占篇幅得知。在讨论蒙古史前道德,蒙古伦理思想产生、发展的轨迹时,作者不仅依据《蒙古秘史》的思想材料,同时也参考了文学史和民族史研究的相关成果;《蒙古秘史》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一章,以“腾格里”(天)“约孙”(道理)二范畴为切入点,对当时蒙古社会思想意识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探微。不管是研究方法还是叙述方式,在蒙古族思想史研究领域尚属首次。其中,游牧人“腾格里”观念的表述及对其中所包含的伦理道德、思想内容的挖掘表述,特色鲜明,独具一格;对《蒙古秘史》的道德规范论,可以说是此书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中叙述的道德规范类型,从图腾、禁忌、礼仪到箴言、规则、义务,极具民族特色,尤其是对蒙古语概念、范畴的阐释,详细到位;对《蒙古秘史》的人生价值观的论述、《蒙古秘史》的道德教育思想的论述,资料运用娴熟,论说形式精当,考据、论证均很严谨,毫无把己见强加于古人之嫌。其中,人生价值论部分的思想观念之理论分析和生活场景之应用语言分析,均体现了与以往思想史研究不同的新的方法论,即以独特的视角表现了当时蒙古上层贵族的人生价值观,阐释了其不惧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力争战胜一切的英雄主义伦理特征。尤其对幸福、名誉、训谕等概念的蒙古语语境分析,彰显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作者认为,在研究《蒙古秘史》的时候,必须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就是要在分辨历史事实与其中所包含的合理思想观念的同时,特别注意当时以成吉思汗为代表的蒙古统治阶级带领的蒙古铁骑纵横天下,破坏文明成果的种种恶行。这种说法、观点是否恰当尚且不论,但思想史研究者尤其是研究本民族思想史的学者能敢如此言谈,我们也应该首肯才是。任何时代都有其自身的特质,都有其自身的历史使命。古人在完成其历史使命时多半采取了野蛮的形式或战争的形式,其目的可能是为了和平、统一,也可能是为了侵略、扩张,但不管是何者我们都不应该用现代文明的视角去审视,而应该从当时时代的特质出发去公正评判,这是一个学者应有的良知,这种良知是不分民族的。 专著题目虽以《<蒙古秘史>伦理思想研究》命名,但其中基本体现了蒙古族传统伦理思想的要义或概况,为世人展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游牧伦理道德观,这也是作者的首创。出现这种文化效应也很自然,因为《蒙古秘史》本身是“古代社会历史的百科全书”(著名蒙古史学家亦邻真语),蒙古族伦理道德及思想内容必然是这种“百科全书”的组成部分。故选题虽限定在一个文本,但其文化效应却达到了宏观、全方位的大口径。可以断言,这本书不仅会引起蒙古学界的关注,还会引起想了解蒙古族和北方少数民族思想文化的普通读者的兴趣。 当然,任何一部优秀的学术专著也难免有其瑕疵,就本书来说亦是如此。如《蒙古秘史》思想材料与同时代其它文本资料的相互印证、整部书的思辨性、个别部分(如道德教育论部分)的结构框架等还有可推敲、细作之余地。
责任编辑:焦艳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