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习近平“守望相助”民族工作思想初探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中国民族报》2014年4月 张时空 丁龙召 许 参加讨论

    2014年1月,习近平同志在内蒙古自治区考察时指出:“希望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守,就是守好家园,守好祖国边疆,守好内蒙古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望,就是登高望远,规划事业、谋求发展要跳出当地、跳出自然条件限制、跳出内蒙古,有宽广的世界眼光,有大局意识;相助,就是各族干部群众要牢固树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思想,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通观习近平同志此次讲话精神,“守望相助”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对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发展都有指导意义。它凝聚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处理民族问题的智慧和心血,是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创新成果,包含了党在民族工作方面的丰富思想,不仅对内蒙古自治区的民族工作具有特殊指导意义,而且对指导全国民族工作具有普遍意义。
    “守望相助”是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我国民族工作的正确方向,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国际社会风云变幻和民族问题日益凸显的新形势下,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释,深化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对民族问题的认识,通过“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举措,有力地维护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进入新世纪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第四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理论成果及工作经验,确立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守望相助”,是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的高度概括,是对中国共产党新时期民族工作指导思想的新诠释。“守望相助”的民族理论政策创新成果,是与毛泽东、邓小平民族思想,江泽民、胡锦涛民族工作理念一脉相承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的指导方针和根本原则,是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守望相助”是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创新成果
    守望相助,原意是为了对付来犯的敌人或意外的灾祸,邻近各村落互相警戒,互相援助。习近平同志针对我国民族理论政策,赋予了这个词更加深刻而广泛的涵义。
    一方面,“守望相助”是对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内容和本质特征的新概括。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我国民族关系的新纪元。少数民族地区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彻底废除了各民族内部原有的私有制度、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制度,从根本上消灭了产生民族压迫的社会根源,为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邓小平同志指出:“我国各民族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早已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结成了社会主义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经过几次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用法律的形式加以确认。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发展作了新的阐述,提出了新的要求。2005年5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民族关系是多民族国家中至关重要的社会关系。正确处理民族问题,使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并强调:“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守望相助”,是对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基本内容和本质特征的新概括,它强调各民族互为条件、互相依存、互相帮助,强调各民族权利、责任和义务的有机统一,更强调了各民族互相帮助的必要性、重要性和主动性。
    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实践一再证明,只有各民族“同呼吸, 共命运, 心连心”,各民族“守望相助”,才会有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在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守望、相助二者紧密相联,它们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民族平等和团结是实现守望的前提和基础,各民族相助是民族守望的必然结果。各民族相助是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谐的途径、保障和推动力。只有巩固和发展“守望相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造民族团结的亮丽风景线。
    另一方面,“守望相助”还是对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主题的新诠释。2005年5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全面、系统、深刻地阐明了“两个共同”的科学内涵及其辩证关系:“共同团结奋斗,就是要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共同繁荣发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只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才能具有强大动力;只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才能具有坚实基础。抓住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就抓住了新形势下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就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开创民族工作的新局面。”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守望相助”对“两个共同”的进一步深化,反映了实现各民族繁荣发展的保障、途径和手段。守望,即是守家并奋斗,在守好家园、守好祖国边疆的基础上登高望远,规划事业、谋求发展;相助,即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和进步,把我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来。
    “守望相助”是党对各族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2014年初,习近平同志在考察内蒙古时的讲话,从内蒙古的实际出发,在尊重内蒙古各族人民建设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明确了内蒙古今后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奋斗目标,要求内蒙古各族群众拧成一股绳,守好家门;登高望远,跳出内蒙古,拥有世界眼光;齐团结、谋发展,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从习近平同志的讲话中,可以看出党对各族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既要“守”,即团结稳定,也要“望”,即改革开放,最终通过“相助”实现繁荣发展。“守望相助”蕴含着团结稳定、改革开放和繁荣发展的辩证关系。
    改革开放、繁荣发展和团结稳定三者之间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各民族繁荣发展是目的,是硬道理,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要靠各民族的发展。改革开放是动力,是各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我国各民族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团结稳定是前提,各民族无论改革开放还是繁荣发展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守望相助”就是要求各地政府和各族群众处理好改革开放、繁荣发展、团结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若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
    如何把改革开放的力度、繁荣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程度有机统一起来,是习近平同志要求内蒙古人民“守望相助”的核心思想和精神内核,也反映了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最终目的与团结互助、顾全大局谋求发展途径手段之间的辩证统一,是党对各族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守望相助”是培养和塑造中华民族意识的新途径
    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格局,这是费孝通先生潜心研究的成果,已成为我国各族人民的共识。“多元”是指各兄弟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一体” 是指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我国任何一个民族,不论其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有何差异,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56个民族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共同构成了五彩缤纷的中华民族文化,各民族形成一个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统一体。 
    习近平同志2013年10月1日给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同学回信时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在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同志参加全国政协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讨论时也指出:“要不断增强各民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全国各族人民都要珍惜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局面,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铜墙铁壁。”
    当前,我们要培养和塑造各民族群众的中华民族意识,引导大家自觉维护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各民族“守望相助”,就是要求各民族发扬心连心、手拉手的优良传统,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他号召的“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有助于培养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意识,共同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