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宗教文化生态略议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中国民族报》2014年5月 答小群(西北民族 参加讨论

    宗教文化生态是在宗教活动的环境与宗教间展开的,主要指宗教与宗教、宗教与社会两个方面。宗教间的生态,指多种宗教间的结构及其融通适应关系;宗教与社会间的生态,指宗教与社会之间的互动适应关系。狭义的宗教文化生态仅仅指的是宗教间的生态关系,有时也简称为宗教生态;广义的宗教文化生态则包含上述所指的两个层面。在两层生态关系中,宗教与社会的互动适应关系直接决定着宗教间的生态关系。
    宗教在不同区域生发的多样性及宗教的跨地域传播是形成多宗教关系的前提,这也是人们对宗教发展的普遍认识。关于宗教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曾提出过3种图式:自然宗教——多神教——一神教;自发宗教——人为宗教;部落宗教——民族宗教——世界宗教。从历史发展看,早期人类最为普遍的宗教是多神的、自发产生的原生型宗教,如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神崇拜等,这在西方社会、东方社会都是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为性的因素开始在宗教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民族国家的出现产生了融合多神灵信仰的民族至上神,又如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等创生型宗教的出现。而随着宗教传播范围的扩大,又形成我们现在所说的世界宗教。但由于世界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历史文化传统及区域社会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使世界各地的宗教呈现出多样性。某区域多宗教关系的形成除了本地因素外,还有宗教传播的因素。文化本身就有一个不断层累、积淀、习得、继承、传播的过程,具有连续性。某一区域后生的文化总是在先前文化积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而来,而外来文化在本地的传播也不能不受到本地先前固有文化的影响。也就是说,某一区域的宗教生态格局一定是建立在历史文化层累的基础之上。因此,在讨论某一区域的文化生态时,必须厘清该区域文化层累的历史过程。如中国,早期是宗法性传统宗教及儒学,其后是佛教、道教,再之后是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的传入。而传播范围广、层累时间长的宗教文化易形成整体宗教文化生态系统的基始层。
    每一种新生文化都有其早期文化基础,而每一种后嵌入文化历史的外来宗教都面临与本土文化的关系问题。一旦外来宗教成为本土文化的一部分,就会形成新的文化传统。如佛教在与中华文化长期互动融合的基础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至宋代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某些情况下,则是后嵌入文化历史的宗教涵化先前已经存在的宗教,如基督教在欧洲早期传播过程中融合多种原生宗教成份后,逐渐形成教义教制较为固定的基督教,并在“蛮族”大迁徙过程中逐渐涵化了其原来固有的原生型宗教。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牟钟鉴指出,从宗教文化关系的角度看,宗教关系的生态可以分为一元主导型、多元紧张型和多元和谐型。一元主导型指多宗教融通后的一教坐大,一种宗教在某一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多元紧张型指多宗教相互关系紧张,对话融通效果不佳;多元和谐型指多宗教和谐共生,有一定的融合机制。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通,从倡导文化多样性的角度讲,一教坐大与多元紧张都不利于多元文化的创新发展。
    影响宗教间生态的内部因素主要有宗教的社会文明前进方向,宗教自身的排他性程度,宗教文化的传播模式,宗教之间的互补关系等等。
    从宗教的文明程度看,宗教素质较高并符合社会文明前进方向的宗教,可以在宗教之间的竞争中占据较为优势的地位。比如,宗教理论体系的完善、宗教伦理程度的高低、宗教与其他文化的适应程度等。
    从宗教文化的排他性来看,排他性较强的宗教较难与其他文化做到很好的融合。一般而言,一神信仰相对多神信仰有较强的排他性。当然并不是说一神信仰就是绝对的排他。伊斯兰教与犹太教在早期形成时,其中都杂有原生型信仰的成份,只是权力的干预及对宗教制度的不断固化,原生型信仰的内容才被逐渐筛除。而当一神信仰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后,便有可能对其他信仰不宽容。从宗教发展看,有的一神信仰的宗教体制有较为严格的教阶制度,宗教组织严密,容易造成权力的集中,形成信仰权力的垄断。而多神信仰具有较大的“兼容性、开放性、模糊性和易变性”,其多元神灵减少了宗教的排他性,易于形成相对包容的宗教观。同时多神信仰较为弥散的宗教组织形式,也使其较难形成唯一权威。
    从宗教的传播模式看,历史上形成了两种典型的文化传播模式,即吸附型文化模式和扩张型文化模式。这两种模式虽然都形成于农牧经济时代,但在其影响下形成的民族文化品格至今仍然对文化的传播产生重要影响。当然,这两种模式与神灵数量的一或多有着密切关系,多神信仰较易吸收、接纳其他文化,具有强大的融化功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而一神信仰的排他性,则易于形成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的文化认同观,在文化交往中容易形成对外扩张、唯我独尊的文化性格。同时,在对外传播中,扩张型文化模式相较于吸附型文化模式来讲,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张力较大,易引发宗教冲突。
    从宗教文化之间的关系看,文化的互补有利于文化的创新。相互借鉴,优化组合,取他之长,补己之短,是文化交流的应有之意。文化因子的自由借入是文化融通的重要因素,这由文化自身的特性所决定。当然,从每种宗教的发生、发展来看,都是宗教与社会互动适应的结果,只是由于宗教所处社会环境不同,才形成宗教的多样性并进而导致宗教间生态关系的不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