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是伊斯兰教思想体系中固有的重要思想,认为万事都讲究不偏不倚,不左不右,谨守事物的中正和谐与完美。中道既不是人们平常理解的折中,也不是自然学科的平均,它超越了空间上的含义,具有中庸、适度、公平、中正、不轻不重、不枉不纵、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正确的路等内涵,与中国儒家文化的中庸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传统儒家典籍《中庸》上说:“从容中道,圣人也”,能够从容不迫地践行中道之人才是圣人。这正如《古兰经》中所言:“这确是我的正路,故你们当遵循它,你们不要遵循邪路,以免那些邪路使你们离开真主的大道。他将这些嘱咐你们,以便你们敬畏。”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正是中道的最好践行者。真主在《古兰经》中说:“就这样,我使你们成为中正的民族,以便你们作证世人,而使者作证你们。” 既然是中正的民族,理所当然地要遵循中正的道路,无论是在宗教功课上,还是在社会生活上,要倡导事物的度与衡的适中与适度,强调事物之间的中正与和谐。 伊斯兰教的中道思想在宗教功修、社会交往、个人信仰以及和他者的关系上均有体现。 信仰体系里的中正之道。伊斯兰教承认世界有许多的宗教信仰,《古兰经》中说:“信道的人、犹太教徒、拜星教徒、基督教徒,凡确信安拉和末日,并且行善的人,将来必定没有恐惧,也不忧愁。”并说在伊斯兰教之前已经有许多的宗族过世了,其中有偶像崇拜者,也有一神崇拜者,有无神论者,也有多神论者。有的宗教偏重于物质,有的宗教偏重于精神。而伊斯兰教是介于二者之间,既重视物质,又重视精神,不偏不倚。它所倡导的是“两世并重”的中道原则,既不能只贪图现世的物质利益而忘记后世的功修,也不能只做后世的宗教功修而忘记现世的生活,一个人寻求的应当是物质与精神不相悖、今世与后世相融合、世俗生活的乐趣与宗教功课的神圣并不矛盾的一条中正之道。 信仰方面的中道还体现在伊斯兰教和其他宗教之间的关系上。伊斯兰教在对待其他宗教的关系上主张平等生存、互不侵犯而又相互包容。它的先知信仰包括了之前所有的先知,如基督宗教里讲的摩西和耶稣,否认任何一位先知都是违背真主命令的;在它的末日学说里,未来继承穆罕默德传播伊斯兰教的将是基督宗教的耶稣;在它的部落家族概念里,易卜拉欣是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共同的祖先;在它的圣地观念里,耶路撒冷既是以色列人的圣地,也是阿拉伯人的圣地,耶稣在这里成道,穆罕默德在这里登霄,记载着犹太人悲情苦难历史的哭墙和焕发着辉煌历史的清真寺共同矗立在一神宗教的发源地。 面对不同宗教的排难,穆罕默德发出的声音是:“你有你的宗教,我们有我们的宗教。”主张包容、平等和认同——你的宗教以前就存在,现在存在,将来还存在;你拜你的,我拜我的,互不干涉、侵犯,没有那种只有我的宗教是真宗教的强迫。英国当代宗教哲学家约翰·希克说,基督教的基要主义者应当认识到基督教并不是唯一的真宗教,它只是许多真宗教中的一个,这种理念在1400多年前就由穆罕默德作出了完美的诠释。宗教之间的相互包容是中道的绝好体现。 履行宗教功课时所遵循的中正之道。宗教功课要求做到中正适度,勿过勿激。《古兰经》中这样说:“信奉天经的人啊!你们对于自己的宗教不要过分,对安拉不要说无理的话。”真主还格外强调“最中间的拜功”的尊贵。在规定穆斯林封斋的同时,又允许旅行者、生病的人、有故者(比如妇女例假、孕产)不封斋或者开斋;规定礼拜为主命的同时,又允许旅行者缩减礼拜数量;规定穆斯林礼拜必须有大净和小净的同时,又许可在水源过远或沿途有野兽、水冷、生病等情况下可以以土代水,打“土净”做礼拜等等。关于类似的律例,《圣训》中有许多传述。据传述,穆圣起初用夜晚二分之一的时间来礼拜和诵念《古兰经》,以致双脚都肿胀了。真主因此降示“塔哈章”说:“塔哈。我降示《古兰经》给你,不为使你辛苦,却为教诲敬畏者……”这些因人而异、简便易行的做法都体现了伊斯兰教的中道思想。后来几位圣门弟子讨论通过不睡觉、不近妻、常年封斋等方式虔修以接近真主时,先知穆圣阻止了他们,说他是最敬畏真主的,但他也吃饭,也睡觉,也近妻,并教导他们说:“也许真主没有厌烦,而你们已经厌烦了。” 社会与生活方面倡导的中正之道。伊斯兰教是个两世并重的宗教,既重视宗教精神,也重视物质生活;既重视现世的合理享受,也重视为后世而作的严谨修为。在物质享受过程中,既不能过度享受,也不能太过寒酸吝啬。《古兰经》和《圣训》中有许多经文和传述,教导人们不可过度饮食,不要过度花费钱财,反对过分的享乐主义,也反对过分的苦行主义。 所以,当一个富有的人穿着不修边幅的衣服来到穆圣跟前显示自己的虔诚时,没想到穆圣却教导他只要有能力就要穿着体面,要把真主给予他的恩典体现出来。因为体面、整洁、美好的服饰和外表可以给人一种宗教的庄严和神圣,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让人产生欢喜心,从而体验到真主的宏大恩典。 在穿衣着装上,男性享受男士应该享有的着装,而女性则享有着女性服饰的权利,穿着美丽漂亮,显示真主对人类的无比恩典,这才是伊斯兰教中道思想的体现。在伊斯兰教已经本土化的中国,如果戴面纱遮蔽面容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甚至造成冲突,那就不符合伊斯兰教所倡导的中道思想。同样,过度注重外表的炫丽、穿着奢华也是不可取的。 在饮食方面,伊斯兰教要求人们遵循中道。以养为本、以洁为要、以德为先是清真饮食的三大特点,也是中正思想的体现。“以养为本”是指清真食品均要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对人体有害的食物坚决不食,对动物的相貌、本性、习性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以洁为要”一指食用的食物首先要洁净,不食污秽的、丑陋的、凶残的;二指动物一定要按伊斯兰教法规定进行宰杀后方为洁净,才可食用。“以德为先”指清真食品传递的是一种诚信,在食物的质量、清洁、营养以及符合教法与否等方面讲究诚信,而且食物向人类所提供的也是符合道德标准的正能量。 启示与理性之间的中正之道。启示(或信仰)和理性是一对永恒的话题。伊斯兰教的哲学家阿威罗伊创立了信仰和理性“真理二重论”,著名教法学家艾布·哈尼法始终主张在启示之下进行理性活动,既不超越启示,也不过度贬低理性,其思想影响至今。伊斯兰教信仰并不反对理性,《古兰经》也多次讲“对于有理智的人,其中确有一种迹象。”但也不倡导完全依赖于理性,遵循的是启示与理性之间的中正之道。 中道思想是伊斯兰教所固有的,它主张在各宗教之间寻求中道以至和谐共存,求同存异;在宗教内部寻求中道以求共同发展;在各教派之间寻求中道以达互相包容、不相互指责;在不同民族之间寻求中道以至互相尊重。坚守中道,才能远离极端主义和狭隘的宗派主义。追寻中道可以让世界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