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颜旭:增强文化软实力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发挥作用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解放军报》 颜旭 参加讨论

    在文化的诸种存在形式中,理论、学术无疑居于重要地位,它代表了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思想成就,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制度规范,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习惯。谁在理论学术领域拥有话语权,谁就具有影响政策主张、引领社会大众的主导权。正是在此意义上,习主席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
    经济实力不等于文化实力,经济发展也不等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19世纪的德国经济上很落后,但人才辈出、群星灿烂,黑格尔、费尔巴哈、歌德、席勒无不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留下了厚重脚印。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文化软实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要与之相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国家形象调查报告2012》显示,海外民众最熟悉的中国文化元素前十名依次是:熊猫、长城、成龙、中国美食、故宫、龙、茶叶、中国功夫、扇子和瓷器。外国民众之所以对中国的这些文化元素比较熟悉,主要是因为中国“走出去”的文化大多是器物类层面的文化。停留在器物类层面的文化,宣扬民俗和风情,仅仅是一般层次的交流,这种交流很难深入到文明的内部神经。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是思想上的交流。
    应该说,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有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集中表现在“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曾说,我们今天缺乏的不是思想,而是思想的力度。没有力度的思想是平庸的,不吸引人,也抵制不住西方的话语霸权。打造有力度的思想文化,核心是打造有力度的哲学社会科学。
    强化问题意识。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习主席指出:“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一个时代来说,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今天的中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已经成功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也为世界广泛关注。但如何聆听时代的声音,把握时代的脉搏,善于提出和回答推动时代发展的大问题真问题,仍然是创新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迫切任务。在当前的研究中,问题意识匮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症结,突出表现为“学院化”“边缘化”“贫困化”倾向日益严重。一种理论不一定被另一种理论驳倒,却极容易被社会现实问题所驳倒。一种理论不关注社会,社会就不需要这种理论。创新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积极回答时代发展提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生活问题。这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着力点、着重点。
    秉持民族情怀。习主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发展的深厚基础,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传统是过去的,也是现在和未来的。中华文化中有着非常宝贵的民族精神财富,历史的积淀已经使这些精神财富升华为民族的精神家园,凝聚成为民族的脊梁。但长时间对传统文化认识的不到位,以及不时泛起的文化虚无主义思潮,无不在侵蚀着我们的精神家园。近年来,文化虚无主义沉渣泛起、甚嚣尘上,“反传统”似乎又成为一句时髦的口号,“西方话语”也仿佛成了学术研究的基本范式。历史不能割断,需要全面辩证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糟粕更有精华。今天,经历改革开放伟大时代锻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显成熟,在与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交流中更加充实,展现出民族的魅力、历史的厚重、时代的光芒。我们有理由对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信,有理由在世界不同文化相互激荡的今天捍卫民族文化地位。当然,在全球化的今天,树立文化自信、秉持民族情怀,绝不意味着我们要追求单纯的民族性,关上面向世界的大门,而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恢弘气度。
    树立世界视野。小视野是做不出大文章的,大文章需要大视野。习主席指出:“观察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视角,需要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去看。”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世界性思想,它产生于欧洲,但关注的不仅仅是欧洲的问题,更多的是世界历史问题和整个人类社会发展问题。今天的地球已经变成了地球村,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民族沃土,也需要世界视野。中国要成为真正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家,必须学会思考世界的问题,必须在那些事关整个世界和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发出中国的声音,提出中国的见解,建构中国的理论,不仅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