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雷公山下的雷山县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发展生态经济,应坚持以发展经济为目标,以改善和保护环境为基本出发点,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保护好和建设好现有生态环境是基础、是前提,但把生态建设仅仅理解为保护是不够的,必须与治山、治水相结合,必须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 一、用生态建设理念理清雷山县发展思路 要将雷山县经济社会发展置于广阔的生态建设背景下去谋划,使经济活动更加自觉地适应生态环境发展规律。也就是将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在保证自然再生产的前提下扩大经济再生产,强调生态资本在经济建设中的投入效益,将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式经济系统重构为新型的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集约型经济系统,摒弃传统的过分注重经济效率的理念。更多地注重经济与生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走科技先导、结构优化、循环生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 二、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农业、生态、文化旅游协调发展 针对雷山县不同生态环境类型,进行分类指导,统筹兼顾,全面加强大生态环境建设。把治山治水作为大生态环境建设的首要任务,常抓不懈。一是要继续扩大森林覆盖率,加强对山区资源的研究和开发。二是着力推进生态农业持续发展。要因地制宜,规划农业生产布局。大力发展蔬菜、花卉苗木,观光农业等产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和服务业,有序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积极实施农产品进超市行动,提升精深加工水平,提高附加值,形成产业链,实现产业化发展;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快认定认证步伐;逐步建立绿色食品生产档案制度和可追溯制度,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标志使用行为实施监督、检查、考核和评定,维护绿色食品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良好形象。三是着力推进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建设。一要确立精品意识,实施名牌战略,打出西江、郎德、雷公山生态公园等品牌。不断丰富文化内涵,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提高全县旅游经济发展水平。通过税收、价格等杠杆,引导发展方向,使旅游业成为雷山县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的重要驱动力。 三、大力推进雷山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化建设 雷山是苗族聚居的县份,生态文化为生态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能力,是发展生态经济的基础。一要加强生态意识教育。加大生态知识、生态形势、生态法制和生态道德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力度。二要推进生态制度建设。全面强化《环境保护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土地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自觉克服生态治理中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三要拓展公众参与渠道。鼓励职能部门、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开展群众性生态实践活动。四要建立和完善干部政绩考评机制。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的干部政绩考评体制机制,建立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的干部政绩考评机制,杜绝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切实将“建设生态文明”落实到各地、各部门的工作安排、工作部署之中,不搞一纸空文。严格追究破坏生态的管理者、责任者,重用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善用生态环境推进科学发展的干部,培育领导干部勤奋的精神、实干的劲头、开拓的勇气、自省的作风和有为的追求。要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和荣辱意识,进一步优化良好的政治生态,为生态经济发展战略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