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经济生态 >

保安族生态环境变迁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民族日报 newdu 参加讨论

    
    同仁保安镇被绿树掩蔽的是撒尔塔大庄遗址  摄影 马世仁
    “成吉思汗自公元1219年开始征伐新疆以西的中亚西亚各国,占领了辽阔的西域疆土。由于持续不断的残酷战争,蒙古军人日益伤亡减员,为了战争的需要,从占领区大量补充兵员。”他们把占领区信仰伊斯兰教的工匠手艺人分派到各部队,金属工匠手艺人为随军维修冷兵器和战马套具。这部分人后来成为保安族的先民。
    
    保安族故居撒尔塔大庄遗址黄果树  摄影 马世仁
    蒙古远征军1225年回师河西(黄河以西),1227年灭西夏国、金国,占领河州、西宁州、积石州(包括青海同仁保安地区)。保安族先民是“探马赤军”中的金属工匠,派到保安地方驻防。他们来自中亚农业发达的两河流域(锡尔河、阿姆河),有成熟的种植业技术和园艺栽培技术。他们驻扎在保安隆务河畔后,开渠灌溉土地。清乾隆《循化县志》记载:“保安堡渠道,引保安大河之水。按:旧册以为野雀峡山渠一道,自野雀峡脑起至吴、季、李、脱四屯,流入黄河,浇地一千三百五十段。考之,当即保安大河也。四屯分别河东西,则非独一道之渠也。”明、清时,在隆务河两岸台地上己经开发出水浇地一千三百五十段(一段等于7.6亩,合10260亩)。他们根据土壤和隆务河谷地小气候,培育出高原优质梨——黄果。由于土地得到灌溉,那时地埂生长着榆树,隆务河畔滩涂地种植的杨树,沙棘等灌木生长茂密,生态环境好,各种野生动物与人类和谐共存。笔者叔父回忆说,在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60年左右),我们的高祖在保安城商铺当店员,有天凌晨背着货物过保安桥时,从树林中猛地窜出一只老虎,吓得他撂下货物跑回店铺。店掌柜认为是祥瑞之兆,从此,不让高祖干背送货物等苦力活,换成站柜台的店员。证明150年前隆务河畔生态环境优良。
    
    保安族故居现青海同仁保安镇撒尔塔大庄遗址  摄影 马世仁
    据笔者考证,清同治年间保安族与当地土族、藏族寨发生过水资源争夺,宗教文化方面也起过冲突。清同治三年(1864年),从现今的青海同仁县保安地区迁徙到循化境内居住。1868年青海循化大旱,生存环境恶化,又迁徙到甘肃的积石山下。保安堡的“营伍人”定居在梅坡村、李家村;“尕撒尔人”居住在大墩村;撒尔塔大庄的“尖尕仓大马家人”定居在甘河滩村;“尕马家”人分别定居在高赵家和柳沟斜套村。他们定居后,沿用保安地方的农业技术,开垦荒地,兴修水渠,扩大水浇地,粮食产量稳定增长。他们在房前屋后植树,空闲地种果树,以“哲麻提”为单位管护所属的草坡山林,开发利用滩地山坡,养畜放牧,河滩里长满乔木和灌木,村庄被榆树、核桃树掩盖。
    2004年6月,笔者在青海同仁县保安镇做田野调查时,当地老人说:清朝同治年间,保安城西面河滩是林棵,有两眼“亥沙办勒亥”(泉水)可供全城人饮用,保安族迁走后泉水干枯了。同年7月,笔者在积石山县甘河滩村田野调查时,看到西山根冒出5眼清泉,甘河滩、周刘家的保安族老人说:“我们保安人居住干河滩后,保安城西河滩的‘亥沙办勒亥’跟着我们到甘河滩,在西山根冒出5眼‘亥沙办勒亥’,这是安拉赐给我们保安人的甘泉。栽植树木,保护河滩植被,现在干河滩变成甘河滩。”到清朝光绪年间,因积石关内循化厅属孟达工的孟达、索墩坡、木场等村的撒拉族人,住在黄河切割很深的南岸山区,木场峡谷中有堰塞湖形成的孟达天池,四周是松树为主的原始森林,耕地很少,主要靠砍伐林木产品出售为生。历史上,积石关内大河家地方的回族、保安族、汉族群众进山砍伐树木,时常与孟达人发生纠纷。保安族聚居的大墩村南面是积石山麓几千亩天然乔木和灌木林,为砍伐也与关外撒拉族人发生矛盾。因此,清朝地方政府在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制定护林制度,立石碑明示两地百姓遵守。
    碑文:《积石关禁伐林木告示碑》
    甘肃尽先候补直隶州署兰州府河州正堂童
    钦命提督军门河州挂印总镇喀尔莽阿巴图鲁沈为
    补用知府实授甘肃西宁府循化厅抚番府潘
    出示严禁事。照得积石一关,建置已久。关内为河州境地,关外为循化境地,界限分明。关内河州属之,上下前川,旷宇天开,素称沃壤。关外循化属之,山岭重叠,地土无多。该工居民,尽属撒回,向藉山内柴木养生。从前因为砍伐柴薪,彼此争斗,叠经上控,经前督宪饬委河循文武并邻封洮州厅会同勘验,令关内汉回民人毋得砍伐,以免滋生事端。等因。孟达工民人缴呈咸丰年间告示一纸,尚可按验。年久弃弛,仍有因砍伐柴薪滋事者。虽经随时了清,相安无事;然不明事理对于禁令,彼此均无遵守,仍恐不无争竞。应饬关内汉回民人,仍遵旧案,不得出关砍伐。关门为必经之路,并责成该关汛弁,随时查察,遇有出关採柴民人,即行阻止,毋得瞻循(徇。)即有无知之人偷赴山林砍伐,准孟达工民人指名稟控,以免发生斗殴。合行出示晓谕。为此,示仰两属汉回民人永远遵照,毋违!
    特示光绪八年八月
    右仰通知 告示
    此碑原立于积石关口,现移存青海省循化县孟达乡木场清真寺内。近百年来,这个制度有力地保护了黄河上游甘青两省,循化县和积石山县一带保安族、撒拉族为主的各族人民的生存生态环境。
    1868年保安族在积石山下定居重建家园,二十年后,随着人口增长在山区置业分家,调整生存资源配置,形成23个自然村。他们合理开发土地和水资源,高赵家、李家村的保安族人利用刘集河水灌溉农田。高赵家、李家、甘河滩、大墩、肖家、安民湾、尾嘴、斜套、袁家河的保安族人利用当地水资源,修建了31座水磨,磨渠沿植树绿化,在无任何污染的情况下,利用河流的自然落差形成的动能磨面、榨油,增加收入,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1958全国搞“大跃进”运动,虚报浮夸,“提出‘乘卫星,驾火箭,踏破地球冲破天’钢铁产量超英国”的口号,用土炉子烧柴炼钢铁,人文和环境灾难开始降临。“1958年8月15日,中共临夏县委提出,年底完成炼铁7920吨,全县内抽调万余人开崔家峡,土法上马硬炼铁,日夜苦战6个月,耗资无数,未炼出1斤铁下马。”同年刮起“共产风”,“随后,所有农业社一举实现集体食堂化,将群众的面粉、灶具、碗筷全数收入食堂,排队集体吃饭,来往行人吃饭不要钱,实现向‘共产主义过渡’。各种花果树、四旁树乃至核桃树砍2万余株,用作烧柴。敬老院、幼儿院、托儿所纷纷成立。造成极大的浪费和损失。”由于违背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1959年至1961年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饥饿的人们剥吃榆树皮充饥,保安族各村榆树绝迹。《积石山县志》记载:“1959年1月至1961年2月,由于农村工作中犯了严重错误,加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造成人口大量外流和死亡,县内正常、非正常死亡10000多人。”人们为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行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只搞“革命”不搞农业生产,基本生活用品极度馈乏,为了生存,人们进山砍柴,用以烧火做饭。冬天上山铲草皮,用以添热炕取暖,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草原退化,致使河流来水减少,粮食减产,人民群众挣扎在每年缺半年口粮的贫穷生活中。改革开放后,保安族人民响应党和政府植树造林的号召,在各自房前屋后、地埂空地栽适宜树种,集体山坡、滩涂地植树造林,生存环境得以恢复和好转。保安族人喜欢干净优美的居住环境,喜欢在庭院里种植花卉。各家庭院有果树、杏树、李子树、核桃树,春季花香,秋季果香。
    保安族人历来自觉保护水体和水源地,禁止在水体和水源地大小便,禁止把垃圾倒入河中。但是,随着保安族逐步走入城市化社会,水冲式厕所和各种污水直接排入河中,住在城市的保安族人也在无意识中改变着这个优良传统。笔者在纳闷,这是文明进步,还是落后倒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保安族村民都用太阳灶烧水,用煤气做饭,煤炉子取暖,不进山伐木砍柴,不刮草皮,积石山麓植被得以恢复,各自然村都有集体林场,为了保护林木,各庄林场归清真寺管理委员会管理。这样,穆斯林群众更加自觉地保护林木,加之长期坚持,使保安族各庄的自然环境更加优美,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保安族逐步走向城镇化,生活习俗也悄然发生变化。由于农业生产中大量施化肥,耕作中施农家肥减少,加之大量使用塑料地膜,造成土壤污染和耕地板结。从市场购物带来的塑料包装等垃圾大量堆积在村头、沟边,造成环境污染。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如果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我们家乡的风光,将会逐年退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