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经济生态 >

喀什的生态城市化发展之路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中国民族报》2014年6月 杜发春 参加讨论

    喀什正在加速发展城市化,穿戴着传统服饰的女子背后是一片正在建设的现代化楼房。
    
    资料图片
    世界城市化发展的经验表明,城市化快速发展是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都必经的阶段,而且其发展或多或少都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推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也是如此——借助深圳市对口援助的东风和各级政府的优惠政策,喀什市的城市化得到很大发展。
    喀什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喀什市的城市化是多元主体推动的城市化,即政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企业(国有企业、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个人(市民和农牧民)等多个主体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和共同推动城市化。其中,政府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最为明显。可以说,喀什市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就是在中央政府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举措下快速推进的,即在政府主导下的快速城市化。
    从政府方面来看,喀什市通过产业布局、规划城市功能区、实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使得喀什市的市场逐渐繁荣,市场活力增加。同时,喀什市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使得产业都围绕着出口而开展。特别是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随着对外开放口岸和各项限制措施的松动,喀什市对外经济发展更加顺利,规模不断扩大,“外引内联、东联西出、西来东去”发展模式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延展,从而促进了喀什市城市化的加速发展。
    从市场方面来看,优惠的政策吸引到更多的产业和企业落户喀什市,周边地区的资源、人才开始向喀什市流动,土地按照市场配置进行扭转,促进了城市的扩展,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喀什市的经济发展得益于深圳的对口援助建设,引进了很多符合当地实际需要的新兴产业,使得喀什市产业结构和层次得到了很大提升。新兴产业的引进,伴随而来的就是人才和资源的引入,人口流量增加,对城市规模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要求更加明显。产业园区和生产基地不断增加,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不断改善,吸引着人才和劳动力不断进入,从而经济得到持续发展,城市化水平和规模不断提高。
    从城市化的集聚与扩散来看,喀什作为南疆地区的中心城市,在南部沿铁路线城市中的集聚效应更加明显。特别是近几年,依托“五口通八国”的优势,产业、人才、技术等因素的集聚效应越来越明显,喀什市得到跨越式发展。但是目前,城市化的扩散效应还较弱,主要表现为产业和服务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及城市功能布局的分散。
    走生态城市化发展之路
    回看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加上近年来中国东部发达城市特别是北京、天津、河北等地雾霾天气的大面积出现,人类看到了粗放型传统城市化发展所带来的恶果。对喀什市的未来而言,不能再走传统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老路,而应代之以生态城市化之路。换言之,只有创新转型、绿色发展,才能将喀什市建成物质丰富、环境良好、人民幸福的“西部明珠”。
    1987年,美国生态学家理查德·瑞杰斯特在《生态城市伯克利:为一个健康的未来建设城市》一书中,最早对“生态城市”作出系统阐述。他提出了一系列的生态城市建设原理,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转变观念。按照生态学最重要的原理“所有事物彼此联系共存于一个复杂的关系网络中”,生态城市建设的标准是“生命、美、公平”:生态城市首先是要给各种生命提供庇护所,而不是使精英们最大程度受益,也不是妥协地寻找平衡点,既满足大多数也满足少数。在生态城市中要考虑两种目标,即提供健康的、美丽的、便于创业的环境,拥有满足个人和集体的需求和愿望的功能。概而言之,生态城市化是指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前提下,以生态经济体系为核心,以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使城镇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实现最佳结果。
    喀什市是我国西部最远且知名度最高、最古老、最有民族特色的城市,加之紧邻很多国家,喀什成为我国西部最有吸引力的商业集散点、旅游集散点。对此,只有不断加大力度,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商业环境,才能吸引国内外游客来这里旅游,吸引更多的投资。
    喀什市在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着一些矛盾和挑战,主要表现为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生态城市理念较难落实。喀什市在2011年提出了打造“第五代城市”理念。同年,由英国环保组织“气候组织”和喀什特区战略发展研究院共同发布的《喀什,绿色新“丝”路》指出:“第五代城市跨越传统城市的发展顺序和阶段,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构架以绿色、低碳、高效、清洁为特征的现代产业结构,建立自然和谐、经济高效和人文健康的综合性城市系统。” 根据这个报告的定义,喀什还处在第一、二代城市之间。尽管提出了超前性理念,但在实践中难以落实。在喀什市的发展中,各项指标基本还是按照传统习惯来的,如虽然也存在部分高新产业,但主体还是传统产业;当地市民对更加富裕的未来感到兴奋,但对“更加绿色”的规划方向却所知甚少。虽然提出了“发展城市生态化”这个口号,但是实际做到的不多,很多地方只是以生态化作为商业宣传。如楼盘宣称“生态住宅”,实际上却与生态大相径庭,能源都来自喀什的市政管网,与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无关,垃圾处理也和喀什其它地方无异,都倾倒在机场附近,市民抱怨交通越来越堵、环境越来越差。
    第二,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协调。喀什市的城市化已经处于中期阶段,而工业化还处于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这主要是由喀什市当地的实际决定的。喀什市历史上就是一个发展集贸市场的地区,喀什人具备经商的天赋。加上喀什市周边人口较少,生活条件差,人口都向着几个集镇聚集,从而促进了城市化快速发展。但是,喀什市的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化发展缓慢。虽然近几年受政策推动,工业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是这些工业还处于建设、规划中,带动效应作用不明显。此外,工业化理念比较滞后。不少集镇是农业主体型经济结构,许多干部、群众都习惯沿用政府计划模式搞农业,尚不熟悉运用市场经济理念来推进现代工业文明。
    第三,少数民族的参与度低。喀什市绝大部分劳动力是少数民族,存在通用语言障碍、文化程度不高、劳动生产率偏低等问题。在政府推动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民市民化问题更加突出。如何跨过这一道门槛,政府没有明确的措施,目前对于这些失地农牧民采取的都是发放一次性补助的措施,其后续生计问题得不到解决,在人口城市化过程中,形成了“人虽城市化了,但生活和观念还是原来的”这一局面。根据笔者的调查访谈,当地居民反映,虽然建起来了高楼大厦,道路变宽变好,但与他们没有太大关系,反而带来了大量的污染问题。近郊地区的居民反映:“现在房子拆了,钱花完了,没事可以干,生存出问题了。”这一现象还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很明显,由于缺乏少数民族的参与和支持,这种形式的城市化是不完整的城市化。
    此外,在新一轮援疆工程中,喀什特区70%的资金都用在了民生工程上,例如老城区改造、就业、生活环境等,但是当地居民实际感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较少。
    推进生态城市化的战略体系
    未来喀什在建设“西部明珠”、推进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应从3个方面来推进生态城市化战略体系:
    第一,依托生态产业建设生态城镇。在产业选择上,要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从发展模式上,主要从生态工业、农业、服务业、居住和消费模式角度分析。在工业上采取生态工业模式,即工业向园区集聚,集中建立清洁产业园;在农业上采取生态农业模式,即采取土地规模化经营,建立生态城郊观光型和林粮牧业型生态农业;在第三产业上采取生态服务业模式,即生态旅游与生态物流模式;在居住条件上采取生态居住模式,即人口集中居住,建设生态居住区;在消费观念上采取生态消费模式,践行“低碳消费”方式。
    第二,构建环境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在大气污染方面,实施“蓝天工程”,削减大气污染负荷,稳定优化能源结构,建立以电力、天然气等优质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供应体系,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率;对于工业污染源治理,主要通过实施电力及集中供热企业脱硫除尘改造工程、提高水泥行业除尘效率等途径,采取有效的治理技术措施,实施污染治理工程项目,严格各类大气污染源的环境监督管理;建立扬尘污染防治长效管理机制,一方面通过改善道路质量,加强道路洒水及清扫,减少车辆抛撒逸散,另一方面加大对采石取土、建筑施工和渣土运输等施工环节的监管力度,减少扬尘污染的产生和排放。
    在水资源方面,大力发展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业,严格限制高耗水产业发展,从源头上控制好用水量;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在全社会推进实施节水生产、生活方式,降低水耗,减少浪费;积极推进中水回用和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在各领域大力开展中水、污水的重复利用,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在降低噪音方面,控制城市交通噪声污染,推广使用低噪路面材料,对市区道路两侧噪声敏感路段采取限制机动车鸣笛、种植绿化带、建设声屏障、安装降噪装置等降噪措施,控制交通噪声污染影响;控制城市建成区工业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控制建筑施工噪声污染。
    在垃圾处理方面,实施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建设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场所或设施;坚持废物回收、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相结合的原则,对全市固体废物进行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对垃圾分类收集,配备与分类收集相适应的垃圾储存、转运、运输等设施,尽量使得垃圾资源化,发展循环经济。
    第三,将生态城市化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相结合。喀什市的城市化发展依靠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主导且相互融合、补充和渗透,以及自身特征与时代需要的耦合。城市化发展是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紧密相连的,二者都属于城市整体规划的目标,都是其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因此,在发展城市化、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的同时,也要同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喀什市的城乡一体化建设不仅要重视区域一体化,更重要的是“人”的一体化:一是本地人与外地人的一体化,二是少数民族和汉族的一体化。简言之,就是要在就业、学习、工作中一视同仁,不搞差别化,但是必须照顾弱小群体和少数民族。只有实现了“人”的一体化,才能顺利地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改善民族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统一,最终实现喀什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