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胡江洪) 过去,这里山高路远,信息闭塞,贫穷落后,是一个全村人靠砍柴卖柴为生的“挑柴村”;如今,这里果树成林,产业发展,农民致富,成了远近闻名的“冬桃村”——这样的巨大变化发生在富民县永定街道办事处白石岩村。 白石岩村是富民县的高寒贫困山区,海拔最高达2400多米,5个自然村里苗族、彝族、汉族杂居。因为山高石头多且为白石,故名白石岩村。几年前,这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通信困难,科技发展水平低,农产品难以运出,村内信息闭塞,与外界的联系困难,农业产品结构单一,生产效率低,农民经济增收的渠道少。 过去,白石岩村是富民县有名的“挑柴村”,那时村民们靠山吃山,卖柴为生,男男女女都挑柴卖,后来砍柴来烤烟叶,树都砍光了,严重破坏了生态。白石岩村因山高坡陡一直缺水,上了年纪的老人说,“天干之时渴死牛,有水之时遍山流”,这个山区村落根本无法蓄水去灌溉农田和果树,产业发展不起来。 “为山区群众解除贫困就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在富民县委、县政府关心支持下,近年来,白石岩村党支部、村委会带领乡亲们修渠引水发展经济果林,先后引导村民种植板栗、杨梅,但板栗生长周期长,而杨梅在富民县种植很多,白石岩不占优势。于是,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研究决定走差异化发展之路,为给山区群众找打一条致富路。在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他们终于找到了适合白石岩山区群众致富的路径——发展果树种植业,这里海拔高、日照好,红土种植的水果口感好,根据这一发展思路,村里先后发展了冬桃、核桃、甜杏等果树种植。 进入白石岩村,在山路两旁,1000多亩冬桃树漫山遍野分布,一个个熟透了的冬桃缀满枝头,压弯了树枝。村民们介绍,其中最多的一棵树结了130多个桃。这里山高雾浓,日照充分,昼夜温差大,冬桃2月份开花,到11月份进入成熟旺季,从开花到成熟,经过长达9个月的孕育期,难怪白石岩冬桃品质好,市场前景好。 春有樱桃艳,夏有甜杏黄,秋有板栗香,冬有冬桃红。这是白石岩经济果林带来的四季美景。如今,白石岩村是富民全县冬桃种植最集中的地方,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华缤向记者描述千亩冬桃的四季美景时充满自豪感:春天这里是一片桃花的海洋,到了深秋初冬,冬桃变得红艳艳一片,与金色的树叶交相辉映。村民们喜滋滋地说,这是白石岩村的“富贵色”,我们村成了“桃花源”。 “壮大冬桃产业,吸引八方宾客”,每年秋末冬初,白石岩村都要举行隆重热烈的冬桃开园活动,村里组织斗牛、斗羊比赛,举行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歌舞表演,从昆明、富民、武定等地赶来的游客摘冬桃、看演出、游山景,昔日寂静的大山里煞是热闹。目前,正值冬桃挂果成熟期,预计全村村民们种植的冬桃将达到600余吨,村委会想尽办法四处联系,把销售冬桃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吸引昆明市民到果园摘桃买桃,联系订单农业,把冬桃销到外地,让村民们有个好收入。 今年48岁的村民陈金录一家,几年前还住着茅草房,生活十分困难。这几年,党支部、村委会重点帮扶像他家这样的特困户,从项目、资金、政策多方面进行扶持,自从几年前种植了冬桃,陈金录家买了崭新的面包车,家里盖起了一栋漂亮的新砖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去年,白石岩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2400元,今年预计可以突破3000元。 通过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白石岩村基本实现了“六有”、“三建”、“两通”、“一输出”、“一达标”。吴华缤介绍,“六有”即全村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房住、有学上、有病能就医;“三建”即人均建成1亩稳产基本农田,户均建成稳定可靠的产业增收项目,户均建成1口沼气池或节能灶。“两通”即全户户村通电,全村通简易公路和村内公路基本硬化。“一输出”即符合条件的每户输出一个劳动力。“一达标”即全村农民达到解决温饱的标准。 一项项民生实事的推进,使白石岩村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据了解,白石岩村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到了100%,农村基本养老保险也实现了100%;村里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村民活动室,村民们在这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全村68户老弱病残、鳏寡孤独村民作为农村低保对象,按时领到了补贴,村委会还发动村民对他们进行生活照顾;近年来新建的白石岩公墓让殡葬改革的成果惠及每一个家庭;全村治安状况良好,文明程度不断提升,邻里和睦,社会和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