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目前已召开的30省区市地方两会上,多省区市表示将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23省区市立下2016年扶贫“军令状”。 各省区市2016年及十三五扶贫目标 201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目前已召开的30省区市地方两会上,多省区市表示将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23省区市立下2016年扶贫“军令状”,14省区市明确提出十三五的扶贫目标为“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23省区市定2016脱贫目标精确到万 14省区市“十三五”誓摘“贫困帽” 目前公开可查的各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已有23省区市将2016年扶贫目标人数精确到万,其中11省区市明确将完成百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而在提到十三五扶贫工作时,“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成为各地共识,14省区市更是明确表示将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其中,福建、广西、甘肃定出了较为详细的分阶段扶贫时间表,江西提出要“努力成为全国扶贫攻坚的样板区”。 北京、上海两直辖市的扶贫重点为帮扶:北京将扎实做好脱贫帮扶和对口支援工作,加快制定对口帮扶河北贫困地区发展的落实方案,安排相关区开展对口帮扶,帮助贫困县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海将积极帮助对口支援地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精准扶贫”屡被提及 各省区市因地制宜出妙招 “打好扶贫这场战斗,要向精准下手。”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在谈到脱贫工作时表示,领导干部要带着感情和责任做好脱贫工作,要在精准上下功夫。脱贫工作要落地,细化到人,细化到户。 福建表示要注重精准识别,坚持贫困标准,坚持公开公正,规范建档立卡,确保扶贫对象到户到人;注重精准施策,完善挂钩帮扶政策,分类制定帮扶措施,实行发展产业脱贫、转移就业脱贫、“造福工程”搬迁脱贫、发展教育脱贫、生态补偿脱贫、低保兜底脱贫、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切实提高脱贫攻坚实效;注重精准管理,做到贫困人员应进则进、应退则退,强化扶贫资金监督管理;注重精准脱贫,建立贫困户脱贫退出认定机制,对已经脱贫的农户加强跟踪服务,在一定时间继续享受扶贫政策,确保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广西则提出全面完成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加快建立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 除了注重扶贫工作的精准管理,各省区市也积极利用本地资源,因地制宜地引导贫困人口就地发展电商、旅游、生态等产业来脱贫致富。 河北实施“一村一品”扶贫计划,培育设施蔬菜、优质林果、特色养殖和手工业等脱贫产业,开展电商、旅游、光伏、生态等新业态扶贫,支持每个贫困县打造一个现代农业园区,扶持发展500家扶贫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贵州将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贫困县转移支付,让一批贫困人口就地转成生态保护人员。 甘肃因地制宜扶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在50个贫困村开展旅游扶贫试点,实施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 多省区市倾力教育脱贫 欲从根上断掉“穷基因”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因为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所以教育常被认为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在2016年的扶贫工作中,多省区市也在教育扶贫方面制定措施,力图用教育断掉“穷根”。 河北要下大力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免除在省内公办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普通高校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学费、住宿费和教科书费。 内蒙古提出对不在低保范围的贫困户子女接受职业教育给予资助。 河南将深入推进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工作,启动新一轮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贵州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新建、改扩建200所贫困地区村级幼儿园、200所标准化农村寄宿制学校,落实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 陕西对贫困家庭子女,从学前到小学、中学、大学直至就业“一条龙”帮扶,实现教育脱贫。 甘肃表示落实教育扶贫各项政策措施,在58个贫困县1500人以上的贫困村和17个插花县有实际需求的行政村建设幼儿园,完成“全面改薄”项目3500个。 扶贫工作责任制落地 脱贫工作层层落实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谈到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时,明确要“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在今年两会上,扶贫工作责任制也成为各省区市扶贫工作的重点之一。 河北提出,建立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查问责机制,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倒排时间、强力推进、务求实效。 山西则将扶贫工作细化到省市县三级,严格落实“一把手”负总责的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省委、省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负总责、抓好目标确定、项目下达、资金投放、组织动员、监督考核等工作;市级党委、政府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督促检查工作;县级党委、政府承担主体责任,县委书记和县长是第一责任人,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 贵州提出强化脱贫攻坚考核问责,建好用好“扶贫云”和“扶贫专线”。 西藏将制定出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明确责任,明确任务,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 习近平为何看重“精准扶贫” 中国扶贫怎么扶 未来5年,脱贫已成为举国上下一场必须要打赢的攻坚战。“精准”更成为脱贫之举成败的关键。 对扶贫工作有着深入思考、对贫困群众有着真挚情感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考察和讲话中反复强调“精准”的重要性: “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 “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 …… 习近平为何如此看重精准?新华网“讲习所”推出《精准,在习近平的扶贫观里有多重要》为您详细解读。 贫困,发展中大国不协调的画面 扶贫一直以来是习近平牵挂和担心的事情,也是40多年来让他花费精力最多的事情。他曾说“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 当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可人均收入还排在世界第80位左右,国内仍然有7000多万贫困人民连吃喝等基本生活都成问题。 按照年收入2800元的贫困线标准,贫困人口每人每天的购买力只在7.7元左右。在北京,这些钱可能连一顿早餐都不够。 有媒体曾报道,在我国贵州一处苗族聚居的贫瘠石山区,孩子们住在山上,上学要爬十几公里的山,经过悬崖峭壁,还要躲避突然滑落的石头。村子里没有洁净的生活用水,也没有干净的厕所,人畜都住在一块…… 这些情景,与常常“霸占”媒体版面的富人开豪车、出入高级餐厅、狂买奢侈品等画面是如此不协调。 在我国富裕的地方还有着食不果腹的贫困,这无疑反映了我国经济秩序的整体失守,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不是很高。 贫困问题,成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拦路虎”,成为国家领导人的心头之痛。 贫困,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2011年由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合作出版的《贫穷的本质》一书曾指出,多年来扶贫政策大都以失败告终,原因就在于人们对贫穷的理解不够深刻,钢没有用在刀刃上。 贫穷是什么?是吃不饱吗?是看不起病、上不起学吗?过去国家扶贫的措施基本是从吃得饱饭、能看病、能上学等方面入手来摆脱贫困,但为什么还有7000多万绝对贫困的群体。 很多人没去过贫困地区,不知道贫困人民到底有多穷。曾经有一部纪录片,片中几个场景是,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不知道原来要吃中午饭,因为他们长这么大,都没吃过;那些孩子冬天赤脚、衣衫褴褛,手脚全是烂掉的冻疮…… 对于绝对贫困人民来说,他们每天挣扎在是否活得下去的现实困境当中,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储蓄,没有创收,甚至没有生活。 但比这些更糟糕的是,他们长期生活在与贫困对抗的绝望和冲突中,贫困均衡很难打破,他们“贫穷志短”,缺乏改变的欲望和信心。 因此,贫困地区的廉价资源和劳动力所剩无几,又缺乏内生动力。不管是外界一时的帮助,还是贫困人民一生的勤劳,或许都无法改变命运。 要改变贫困,就要改变“帮扶就是帮钱帮物”的传统观念。我们要多研究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拿出能改善他们贫困境况的有效手段。 导致贫困的原因各不相同 贫困是一个结果,导致贫困的原因却各不相同。 不可否认,我国贫困问题十分复杂。在7000多万贫困群体中,除了居住在石山区,还有深山区、高寒区、黄土高原区等偏僻、不适合生活的地方。 不管是历史条件制约、经济基础落后、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过度增长……都只是贫困成因的冰山一角。 今年,一名自称来自湖南某村村民,给上级领导写了一封“扶贫名单不公平、不精准”的投诉信,希望引起领导的重视,给真正贫困人口翻身的机会。 他在信上说,村里的扶贫主要扶领导干部的亲戚,而自己一家四口常年挤在一个40平米、墙砖大裂漏雨的破烂房子里,却没有被登记和通知。 从投诉信中,我们能看到过去扶贫工作存在没有扶到点子上、实惠也没真正落到贫困人口身上的问题。例如,贫困居民数据来自推测估算,扶贫资金“天女撒花”,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的社会不公,甚至滋生腐败。 这不仅暴露了政府作风上不严不实的问题,也集中反映了扶贫工作不精不准、大而化之的缺陷。 贫困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现象,倘若不深入贫困地区,不了解贫困群体所思所想所需,政府所制定的政策与具体贫困环境不相符合,没有针对性,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数以万计的贫困人口,都得细细分类,一一对应找到办法,“精准”二字呼之欲出。 精准扶贫,或将成为撬起贫困大山的支点 尽管挣扎在贫困线上的人们生活依旧艰难,但中央态度很明确,就是要消除贫困。各级扶贫部门均以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己任,精准扶贫。 从对贫困宣战的态度中,我们看到国家的责任变得确定、明确和巨大。习近平对新一阶段的扶贫工作提出精准的要求。这意味着,要撬起贫困大山的支点,要利用精准这根杠杆。 扶贫攻坚忌讳含含糊糊、画粗线条、搞一刀切的扶贫方式,关键在找准找实贫困户,把家底摸清、把情况搞准,从而根据具体情况、贫困户家庭人口、产业特点、气候条件、环境因素等,制定出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帮扶措施。 而具体怎么扶?我们可从广东精准扶贫帮扶“双到”(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模式中,发现精准逻辑。 扶谁的贫——对3407个村36.7万贫困户158.6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 谁去扶贫——全省派出3541个工作组11524名干部进村驻点; 用什么去扶贫——筹集227.3亿元资金为“双到”提供支撑; …… 正如诺贝尔奖委员会在一次颁奖后表示,“除非大量人口找到摆脱贫困的办法,永久和平是无法实现的。”从这个意义来说,精准扶贫不仅是中国样本,更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智慧。【综合人民网、新华网报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