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萨有这样一个家庭,20多口人的大家庭里有三个民族:藏族、汉族、回族。三个民族的语言,饮食习惯不一样,信仰也不一样。在生活中,相同民族的家庭都免不了磕磕碰碰。这个三个民族的家庭已经一起生活了30多年,却把多民族家庭的日子过十分和美。 薄咏梅做清真餐,她介绍说:“我们这边准备的全部都是清真的,我老爸老妈他们也准备了,我们全家聚在一起,二十多人。” 今天是个周末,薄咏梅一家人要去郊游。一大清早,薄咏梅就麻利地准备好了两大锅牛肉、羊肉。因为丈夫马吾德是回族人,薄咏梅特意准备了清真餐。做事泼辣的薄咏梅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偶尔,薄咏梅也有她的小抱怨:“啥事离开我就完了,什么都得操心。”一切准备妥当后,他们便出发去接父母。 薄咏梅的妈妈中巴桑带了几块地毯,儿女们认为她带得太多了,中巴桑絮叨着:“郊外地都是湿的,我的儿女们没有座,你开玩笑的吧,那么多孙子呢。”最终,马吾德还是听从了岳母的安排,把两块地毯搬到了车上。 一路上遇到许多帐篷,这是拉萨人郊游的地方。 事情果然不出中巴桑所料,因为前一天刚下过大雨,草地上非常潮湿,中巴桑带来的地毯派上了用场。 薄咏梅的父亲薄金清把他们的食物介绍给央视记者,他说:“这个是卤排骨,我早上卤的。”薄金清的二女儿薄咏红补充说:“我们家出来玩都是这么弄的,这儿有三个民族的:清真的,像咖喱土豆啊那些是藏族的做法,糖醋排骨那些又是咱们汉族的做法。” 在这个大家庭中,马吾德是回族,他的岳父薄金清是汉族,岳母中巴桑是藏族,一个家庭三个民族,这样的日子,他们已经一起过了30多年。马吾德说:“这个食物都分得很清楚,不乱。现在都一起生活了30多年了,大家都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话,不会乱的。” 薄金清一家上次聚会是春节。今天他的三个子女带着各自的家人,四代人一共20多口人都到齐了。见到又长大了几个月的重孙,薄金清格外开心。孩子们在溪水里撒着欢,而大人们也用藏民族特有的方式表达着他们的亲近。 这个快乐的大家庭,家长薄金清是河北灵寿县人,今年79岁。1959年,年轻的薄金清随部队来到了西藏。此后50多年,他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这里。 薄金清第一次见到中巴桑的时候,她就扎了这样的两个小辫。当时,薄金清从部队转业到自治区气象局工作,而中巴桑刚大学毕业,分配到气象局来做翻译。当时的薄金清思想进步,一心想扎根西藏,找个藏族姑娘结婚。虽然他喜欢中巴桑,但气象局里十多个单身的小伙子,能歌善舞的中巴桑不乏追求者。薄金清就从学习藏语入手,找机会接近中巴桑。 薄金清:“学藏话有一个窍门,通用的最基本的,这个叫什么,你不懂就问藏族同志,他马上告诉你叫什么一天学一两句,一年就学会了。” 从1960年结婚到现在,每天早晨中巴桑起床时,薄金清已经把热气腾腾的酥油茶准备好了。 中巴桑信奉佛教,供奉圣水和卸圣水,是她每天必须进行的仪式。中巴桑祈祷都是希望全世界都健健康康,家人也身体健康,在外的孩子平平安安,在家的老人顺安。 每当这样的时候,薄金清就会开始打理他的小花园。在这个不大的院落里,瓜果飘香,绿意盎然。薄金清介绍说:“这是油桃树,樱桃,葡萄,有花有菜,从河北老家带来的花椒种子,院子里头得有绿色,干巴巴不好。” 薄金清表示,他和妻子是不同的民族,但是一起生活了55年,却并没有因为风俗、生活习惯的不同产生过大的矛盾,这里面有他自己的诀窍。薄金清说:“我对藏族宗教不懂的地方我就问阿姨(中巴桑)我该怎么弄,不会的我就当个傻瓜一样,懂的地方该怎么弄就怎么弄。” 夫妻俩唯一一次因为民族问题产生分歧,是因为女儿的婚姻问题。当时,大女儿薄咏梅和回族青年马吾德恋爱了,中巴桑却提出了反对。中巴桑不同意这门亲事的原因很简单,马吾德信仰伊斯兰教,生活习惯跟女儿也不一样,她怕结婚以后女儿受委屈。 当央视记者问道薄咏梅是什么民族时,薄咏梅笑答:“团结族,我爸是汉族,我妈是藏族,在西藏我们家就叫民族团结。当然,户口上写的还是藏族。” 薄咏梅这个被称为“团结族”的女孩,爱上了马吾德这个回族小伙。那是上世纪80年代,马吾德从老家甘肃来到西藏做生意,因为得了胃病,他在薄咏梅所在的医院住院。当时,回族在医院吃饭不方便,薄咏梅就专门跑了几公里路给他买来了清真餐。马吾德听不懂藏语,薄咏梅还热心地给他做翻译。面对善良的薄咏梅,马吾德动了心。 为了取得岳母的同意,马吾德经常买些蔬菜、水果偷偷地放在中巴桑家门口。岳母中巴桑回忆说:“老头说,他爱她的话,就不要去干涉,女儿幸福的话,我心里也是这样想的,我说也是。” 结婚后,女婿马吾德没有让中巴桑失望,婚后,马吾德对薄咏梅的照顾无微不至,现在,他们的孙子也已经一岁多了。薄咏梅常跟孙子做手势“格都”,传递爱。 马吾德从甘肃老家来到拉萨已经30多年了。近几年,有不少当年跟他一起来拉萨做买卖的朋友选择了回老家安度晚年。但是,他准备就这样一直在拉萨生活下去。马吾德说:“其实我把拉萨看成我们的故乡了!故乡就在这里,什么漂泊的感觉这样都没有,心里感觉很踏实。” 马吾德说,他能把拉萨当故乡,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家庭的温暖。十几年前,他因为缺乏经验做生意失败,亏损了几十万元。这时候,岳父薄金清一家对他伸出了援手。马吾德说:“假如我说,爸爸我要你的左手,爸爸绝对不会给右手。这作为一个父亲,对他的儿子相当够意思了。” 这个多民族家庭的相处,正像左手和右手的相握。患难见真情。2008年,中巴桑得了重病,将近一米六的个子瘦得连70斤都不到。薄金清和马吾德夫妇想尽了各种办法替她治疗,住院一个多月以后,中巴桑又恢复了健康。 三个民族一个家。55年前,一位藏族姑娘和汉族青年的爱情,拉开了这个幸福家庭的序幕;而回族青年马吾德的加入,让这个家庭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经受住了多民族共处的考验。如今,挂在墙上的这张全家福书写的“三族相敬,四世同心”正是这个家庭真实的写照。 薄金清总结了他家庭和美的秘诀,他说:“首先人要尊重人,民族也要尊重民族,没有少数民族,没有大汉民族,都大,民族都是平等的,在这个基础上,在家里我们没有想他是回族的,他是藏族的,我们没有这个想法,我们都是一家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