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人类学应用 >

木老元乡布朗族义务教育的现状与思索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云南信息港 newdu 参加讨论

    木老元乡位于施甸县城东部,全乡共有人口5995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8.2%,少数民族人口中又以布朗族居多,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0.4%苋丝诘?2.5%。木老元乡是布朗族的世居地,除了版纳、临沧的布朗族以外,木老元乡就是另一个布朗族聚居的地区。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木老元乡被列为全国22个人口总数在1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简称为人口较少民族。
    木老元乡有龙潭、哈寨、木老元、大地4个村民委员会。在木老元乡哈寨村,记者们参观了哈寨小学,在这个学校就读的是1-5年纪的学生,六年纪的学生得集中到木老元乡中心小学去上学。这是一栋两层的黑白砖瓦楼房,一楼的两间教室里,一年级的学生们约30-40人,正在跟着老师读语文课本。朗朗的读书声带有浓厚的地方方言音调,听起来像是在唱歌一样婉转。学校共有6间教室,低年级的学生人数多一些,高年纪的学生大概就只有10多个。家离学校远的学生,学校提供住宿;离学校近的学生则采取走读的方式上学。
    据哈寨小学的校长介绍,木老元乡共有4所小学,中心小学设在乡里,六年纪的同学便是集中在这里上课;木老元乡下辖的4个行政村共有3所完小,哈寨小学便是其中之一。这所小学教学楼占地320平方米,属于特困民族扶贫综合开发项目之一,该项目2003年由县扶贫办组织实施,共投资21万元。以前没有学校的时候,布朗族的孩子们不能上学,很早就开始帮父母干活。现在有了这所哈寨小学,附近的村民都很高兴,因为孩子终于能够多学点文化知识,比以前强多了。
    在这栋教学楼的旁边,又有一栋两层的黑白砖瓦楼即将竣工,三三两两的建筑工人正在粉刷墙壁。为什么又要盖这栋楼呢?哈寨小学的校长喜忧参半的介绍说,学校共有6位老师,都是上面分配下来的,但是今年其中2位即将退休,这样孩子们可能面临着没有老师上课的问题。因此,4个村委会决定,合并3所村级学校中的2所,这样以来,老师的人数就多了,也就不担心老师缺乏的问题了。在这所学校里,每个老师都必须是全才,需要教给学生所有的科目,语文、数学、思想品德、音乐等。
    通往哈寨小学的路弯弯曲曲,一场小雨让路变得泥泞起来,但是校长说,以前这条路上全是黑色的山土,雨后,人畜踏上去就会陷入泥泞,抽不出脚来;和过去相比,这条路已经不错了,因为泥地中铺了砂石和大块青石,道路路面已经是经过硬化,地基不会塌陷。
    谈到布朗族语言的问题,校长的神色开始凝重起来。布朗人属孟高棉语系,有语言、无文字,这样就给民族语言的传承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以前在推行普通话教育的过程中,许多布朗人已经被“汉化”,现在,除了纯正的布朗密集聚居地的村民外,已经很少有人能够流利的用本民族语言交谈。在欢迎媒体团的队伍里,身着五颜六色民族服装的姑娘们会说简单的布朗语,例如“我爱你”、“美女”、“你真帅”等,但是细问她们某句话怎么说时,许多姑娘都笑着摇头。
    哈寨小学现在正推行双语教学,也就是既学汉语,又学布朗语。教布朗语的老师几乎全部都是那些能讲布朗语的布朗人。当问及教布朗语的后继师资如何保证时,校长回答说,我们正在寄希望于这一代孩子,希望他们可以好好学习本民族语言,将来担当起传承民族语言的重任。在扶贫开发的过程中,一方面,渴望脱贫致富的布朗乡亲们正在被外来的文化和观念的冲击而改变,一方面,本民族的语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又迫在眉睫,一旦掉以轻心,只重经济效益,民族文化很可能濒临消失的绝境,而这又违背了扶贫开发、帮助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初衷。
    哈寨小学目前面临的另外一个难题,是关于学生的学费和补贴问题。自从政策规定不能收取农村小学生的学杂费以来,哈寨小学严格执行了这一规定,但是后来的规定当中,又有解释说明是“不得收取教材费”。小学教材每门课一般只有一本,可以实行免费,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习题、练习册、课外补充材料等等,都是学习必须品,但就不属于免费的范围。因此,许多老师上课只有一本课本,其他什么参考书都没有,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而学生也相应的缺少辅助教材,对他们的学习造成了一定影响。
    根据规定,每个小学生都有补助,补助的种类共有4种,例如特困生补助、少数民族学生补助等。4种加起来,每位学生每年可获得约124元的补助,但是,这个数目因人而异,例如,某位学生既是少数民族,又是特困生,又住校就读的话,他可能得到的补助数目会超过124元。补助的领取需要学生家长的签字才行,而其,补助款是直接发给家长的,学校无权保留款项的使用权。但有些布朗家长由于家里贫困,或者由于有抽烟喝酒的嗜好,他有可能把孩子的学习补助款挪作他用,如此以来,本来给孩子的教育补助就失去了它原有的作用和意义。
    以上种种,都是哈寨小学在推行义务教育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是木老元乡整个布朗族教育中的两难抉择:一边是扶贫开发惠民政策的推行,一面是具体执行过程中的种种难题。何去何从,如何能够在开发致富过程中,找到更适合本民族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值得深思。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的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义务教育的培养。对于世居深山中的布朗人来说,扶贫,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他们离致富还有差距,而如何在致富的同时也保护好传承好本民族的优秀语言文化艺术,更加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