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正是久负盛名的新疆石榴成熟的季节。 漫步新疆各地的石榴种植园,红黄相间、艳如火球的石榴压弯了枝头,那些饱满得裂开了外皮的石榴则露出一颗颗珍珠玛瑙样的石榴籽,密密匝匝、紧紧实实地簇拥在一起。 这是个丰收的季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迎来自治区成立60年华诞。 一个甲子 古老土地勃发强劲生命力 “希腊文明、穆斯林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这四大文明是伟大的,真正交汇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新疆——别的地方没有。” 这番文字的论述者是季羡林先生。新疆的地理位置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历史上东来西往的人流在这里留下最丰富的人文交流。 今天,随着人流徜徉在乌鲁木齐市二道桥的“国际大巴扎”,世界各地的商品琳琅满目,不同肤色和装扮的人摩肩接踵,10种以上的不同语言以各种音调此起彼伏。世界四大文明体系的各种元素在这里炫目地碰撞交汇。 这个窗口展示给世人的依旧是一个多元的新疆。这里,原本就是一片融合的土地,厚重丰富,异彩纷呈。 而自治区成立后的60年,才真正是这片古老土地勃发生命力的第一个甲子。 60年来,国家和内地省市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支援新疆建设,成为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 60年来,国家行动的大迁徙和西部寻梦的个体小迁徙,将五湖四海的军人、知识青年、工人、农民聚集到祖国西部,支援边疆建设,他们和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把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疆展示在世人面前; 60年来,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党的民族区域制度得到成功实践,新疆各族人民走上了一条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光明之路。 一个家园 守望相助成就水乳相融的情谊 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多次表示,民族团结工作就是要牢牢把握根基和中心任务,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互相欣赏,推动各族干部群众多层次、多形式、多方式互动起来,让各族青少年从小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成长在一起,从小手拉手,心贴心,交朋友,从小培养珍惜爱护民族团结的感情,建立水乳交融的民族关系,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才能有保障。 新疆有47个民族,13个世居民族。以天山为界,疆分南北。南部主要以维吾尔族居多,而北疆则混居着哈萨克、汉、维吾尔、回、蒙古、满、锡伯、达斡尔、俄罗斯、塔塔尔等众多民族,大家相生相依,不分你我。 北疆的名城也很多,无论你去阿勒泰、塔城、伊宁、克拉玛依,还是奎屯、博乐、昌吉,都可以印证和感受到这份水乳交融的民族情谊。 塔城自古是草原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交界地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条支线,东来西往的民族在这里汇聚交融,奠定了各民族共生共荣的基础。 在塔城市的一个新建商品房小区里,汉族退休干部老林告诉记者,他的左邻右舍有维吾尔、达斡尔和乌孜别克族,“这些邻居厚道得很,各家碰到啥事情都是互相帮忙,各民族的节日大家就串门,借调料、借凳子、搬桌子,大家一起过一起庆祝,亲得很!” 行走在北疆各地,很多受访的群众告诉记者:“我们几乎没有交流障碍,每个人懂几种民族语言是很普遍的事情。” 记者发现当地人的对话完全是各种语言的混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汉族的日常交际中会大量使用哈萨克语、俄语和维吾尔语词汇;而哈萨克语中更是大量吸收汉语、俄语的词汇;就连当地的维吾尔族也在语音、词汇等方面明显地受哈萨克语式的影响。 亲近感,有多种表现方式,彼此信任亲如一家是一种;共同的混搭语言,跨越了族际障碍,让交流畅通无阻也是一种;而饮食、文化风俗的趋同,则更拉近了各民族彼此间的感情。 新疆师范大学教授、新疆少数民族现代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平用“异族通俗”来概括新疆各民族间的关系。 由于历史的原因北疆多民族混杂居住,交往频繁,开放包容,彼此借鉴,相互学习,在一些文化特征上就会出现趋同,出现共同的文化认同,促进了各民族跨越文化边界的交往交流交融。王平说:“各民族在日常生活中守望相助,手足相亲,自然铸就了民族团结和维护稳定的精神内核,巩固了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血肉联系。” 一个“微行动” 汇聚民族团结正能量 作家王蒙先生非常赞赏“尊重差异,相互交流,相互包容,相互欣赏”。他曾表示,这是新疆提出的非常美好的理念。 正是在这样一个理念的指导下,新疆全面深入的开展民族团结互助,共同维护安定团结大好局面的活动,号召各族干部群众“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以一个个“微行动”汇聚民族团结的巨大正能量。 做好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自2014年起,自治区开展“访惠聚”活动,利用3年时间中选派20万名各级机关干部下到南疆基层,为群众办实事,旨在增强民族互信,促进宗教和谐,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长治久安的基础。 记者走访喀什、和田的10余个“访惠聚”住村工作点,印象最深的是下基层的干部们用真情实意为群众解决了大批实际问题,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软弱涣散的基层组织面貌正在得到改变,反恐的维稳基础正在逐步强化。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已经连续开展了33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内容在不断地丰富,载体在不断地创新。“面对面畅谈交心”“互学语言文字”“青少年融情实践”“交朋友结对子”等活动正在新疆大地上火热开展,而一个又一个“民生建设年”,更是突出解决了多年困扰群众的民生问题,持续温暖着各族群众的心窝,快速提升了民族团结的热度,为维护社会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波澜壮阔的60年来,新疆从来就没有缺少过民族团结的优秀代表:扎根高原的医生吴登云、坚守国门的布茹玛汗、收养10个民族孤儿的阿尼帕、为维族兄弟无偿捐肾的王燕娜…… 这是一组楷模的群像,是一种具有浓郁边疆情怀的奉献精神,更是新疆从一个起点走向另一个起点的不竭的力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