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西藏兴边富民行动项目资金投入,主要用于边境地区、贫困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的农田水利、种养殖产业、技术培训、特色产业发展扶持等,实施项目2457个。 坚持因地制宜,做到科学立项。各地民宗委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个别走访、实地考察等方式,切实了解实际情况,摸清群众的真实需求,优先考虑其他重点项目幅射不到、群众需求又极为迫切的项目,重点考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的项目,突出特色,打响“民”字牌、“民生”牌。 坚持严格管理,把项目落到实处。自治区严格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和验收办法,定质量、定标准、定责任;严格监督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按照“谁建设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的监管机制,严把质量关,抓好安全生产、安全施工,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严把验收关,组成区、地、县三级检查组,做好初检、复检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建立资金管理制度,按照“财政统一管理、民宗协调使用”的方式,规范操作程序,严肃财经纪律,建立管理档案,加强监督检查,实现“专款专人、专款专户、封闭运行”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坚持舆论引导,切实加强宣传教育。西藏各地大力宣传兴边富民行动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的重大意义、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取得的成就,引导广大边民深刻感受到兴边富民行动确实是一项利民、乐民、富民、安民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广泛宣传党的富民惠民政策,在边境地区唱响共产党好、伟大祖国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主旋律;引导农牧民群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严格制度,强化资金管理。在资金管理上,自治区对各项资金和项目建设建立责任制,落实责任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和发挥实效。 兴边富民行动投入资金按每年20%递增。这些资金和项目,极大改善了边境地区和区内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的交通、水利、能源、卫生、教育、住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日喀则市定结县确布乡、扎西岗乡,自特色优势产业开发项目建设以来,带动954户、4428人经济收入稳步增长。米林县才召村利用兴边富民项目资金整合各种资源,启动整村推进工程发展生产,实现人均纯收入超4000元的目标,群众精神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成为有名的“小康示范村”。 通过兴边富民行动,西藏农牧民群众的市场经济意识、竞争意识逐步形成,健康、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逐渐养成,以往“等、靠、要”的思想正逐步改变,生产积极性大幅度提升,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意识明显增强。洛扎县积极组织群众参与工程建设,扩大劳务输出,不仅有效地增加了农牧民的现金收入,而且通过聘用外地技术人员,经过“传、帮、带”,群众学到了技术,学会了管理,增强了自信,进一步增强了发展意识。 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日喀则市岗巴县实施岗巴羊开发项目以来,通过对草场围栏、育肥及示范推广,增加良种的比例、改善牲畜结构,发展壮大绵羊产业,增强农牧民科技意识,大幅度提高了畜牧业生产水平,该县3043户、1.06万人直接受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