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瞭望杂志刊载了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的《湘西小康建设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指出,实现湘西自治州全面小康,是自治州人民的强烈愿望,更寄托着党中央国务院的殷切期望。省长在调查报告中要求,举全省之力支持湘西,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杜家毫省长还特别强调,湘西自治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自治州各级政府和各族人民的事业,也是湖南省的责任和使命。必须在充分发挥自治州主体作用、调动自治州各族人民积极性的同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举全省之力加以支持。省长的调查报告,进一步把湘西的事情,提高到了全省的愿望乃至全国的期望来谋划、来落实,这不仅是湖南决策层把执政智慧和执政情怀、底线思维深度照进贫困地区的生动写照,更是湖南决策层在精准扶贫问题上提出的一份时代问卷,必将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和深刻的溢出效应。 湘西是全国扶贫战场的缩影,是习总书记的心结。正如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自治州考察时所指出:“湖南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大多是重合的,抓民族地区发展离不开抓扶贫开发”,并进一步强调“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核心是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湘西作为秀美的民族地区的化身,名声与民力却极不对等,少数民族与贫困落后交织重合。这些年来,历届中央政府和湖南省委、省政府都十分重视,仅去年以来,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到湘西自治州调研,并召开系列会议专题研究加大自治州扶贫攻坚力度、加快改革发展步伐,与湘西自治州干部群众共同探索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的路子。应该说,各级党委政府在输血造血方面给了湘西以极大支持,湘西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仍是湘西经济发展的现状,虽然今年1~8月,各种投资增长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增速均排在湖南省前列,但由于历史、区位、自然、政策等多方面原因,自治州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仍然任务艰巨。所以,如何进一步握指成拳地突破湘西发展的瓶颈,把湘西作为精准扶贫的战场,打一场样本建设的攻坚战,不仅关系湘西的发展与福祉,也关系全国类似地区精准扶贫的经验探索。这是湘西人民的时代呼唤,也是全省和全国的共同心愿,更是习总书记十分牵挂的重要心结。 湘西是湖南发展的面子,与湖南全局息息攸关。新华社高级记者段羡菊曾写过《湘西在追赶,湘西在忧患!》的报道,深情认为,“湖南地图被人比之为人头,长株潭城市群处于大脑中枢,湘西则如同脸面。如今,武陵山区扶贫开发进入热潮后,湘西的发展快慢,不仅攸关自身,事实上也关系湖南的‘面子’”。他通过大量的实地采访认为,“湘西人的呼吁,值得倾听。湘西人最盼望的还不是资金,而是项目;不是输血,而是造血功能。当然,湘西人也要自醒。正如原州委书记何泽中等州决策者所倡导的,湘西人自己也要‘开放心灵’,把求安求稳的观念洗涤”。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对于湖南全局来说,面子不存,何来小康?湘西自治州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边远山区于一体,扶贫开发与全面小康建设任务十分艰巨;湘西是湖南全局的有机组成部分,湘西不建设好,其他地方再好,也不能说湖南就建设得很好。杜家毫省长这次调查报告,正是看到这个重要性与紧迫性,多措并举,尽心竭力,只为着力建设好、发展好、维护好湖南的面子,必惠及湘西,美至湖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更是湖南落实习总书记苦心良愿的一种努力,顺时势、得民心。 湘西是湖南扶贫开发的经济增长极,内生动力无限。据杜家毫省长调查报告,在过去五年里,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以上,贫困人口减少近50万人,至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是2008年的1.8倍、2.1倍和2.6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据测算,自治州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程度仍比全省低20.5个百分点,8县市中有7个县实现程度在50%以下。人均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分别为湖南省平均水平的44%、52.4%。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贫困人口多,仍有72万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的十分之一;基础设施差,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全州整体文化程度低,医疗条件较差......这些数据与事实枯燥而凝重,但数据与事实真正敲打了一个负责任省长的情与心。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湖南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湘西自治州无论是内在发展动力的积聚、自身优势和潜力的激发,还是外部发展环境的改善,都处于建州以来的最好时期。2013年,习总书记的关注、指示,已为自治州推进扶贫开发、加快发展步伐指明了方向。2014年,杜家毫省长的调查报告,既为湘西的病灶开出了药方,也再一次吹响了全省在湘西扶贫攻坚的集结号,湘西正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期,可以说,其势已成,其风正劲。 事实上,建设好湘西,也是湖南经济的重要增长极,精准扶贫推动发展的溢出效应将进一步带动全省发展和周边省份发展的内生动力。如今,需要的只是要抓住发展契机,整合用好政策资源,落实好湖南省委省政府去年启动实施的湘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和实施好出台的资金、项目、人才、对口扶持等方面点对点的帮扶措施,发挥最大政策效应。需要的是全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推动自治州经济有一个大发展、扶贫有一个大成效、民生有一个大改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攻下湘西这块洼地,我们将创造湖南腾飞的一块新天地。 湘西的发展要走湘西特色之路,成为两型湖南的又一名片。湘西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谈到湘西自治州的优势时指出,湘西自然条件较好,风景优美,处处山青水碧,这是很好的资源;历史文化厚重,古迹多、传奇多、名人多,有很好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包括朱镕基总理也曾经深情写诗指路。是呀,只要自治州依托好丰富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着力推动向产品、产业的转化,整合扩大特色农产品、文化旅游产业及猕猴桃等一批知名品牌的影响及效益,进一步突出优势和特色,走特色旅游、特色产品、特色产业、特色资源的发展路子,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在着力兜住最低生活保障、新农合、新农保、农村义务教育“四张网”,推进农村水、电、路、气、房、环境整治“六到户”的基础上,扎实做到保障民生与保护青山绿水并举,作为底线要求,资源优势就会加快转变为发展优势,夯实好湘西全面小康的产业基础,成为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的又一示范。 “竹笋居深山,清香亦飘远。”湘西是一只正经历凤凰涅槃的金凤凰,杜家毫省长已给我们发出了打一场全省人民支持湘西精准扶贫攻坚战的战略声音,这是时代的为民问卷,期待全民的共同参与,一起绘就扶贫也能成为经济增长极的发展诗篇。 我们期待,大美湘西,光耀三湘,影响中国。 文/江世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