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从小学课本中,我知道了赵州安济桥。大学毕业,参与第一次石家庄地名普查活动,我进一步认识了赵州永通桥和柏林禅寺。后来,又参与主编了《石家庄通史·古代卷》,沉醉于赵州禅茶历史文化的深厚悠远。如果说禅茶是赵州的一种文化标志的话,那么,赵州桥则是其地理标志。赵州,是一个充满历史之谜的故地,让我魂牵梦绕。 一 说起赵州桥,每个中国人都很熟悉。但是,赵州桥之于世界的影响和地位其实很多人并不真正地知晓。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一座美洲河大桥,是世界上第一座平面弧形悬索桥。1979年在全美建筑设计比赛中获第一名,如今它已成为美国的名胜之一。这座大桥的设计者是一位出生在中国的设计师。他叫林同炎。林同炎在桥梁和建筑设计方面创造性的杰出贡献,让这位华裔科学家在国际上获得了百余项殊荣。美国土木工程学会为表彰他的特殊贡献,将该会的“预应力奖”改名“林同炎奖”。这是美国科技史上第一个以华人命名的科学奖。因此,这位从赵州桥走过,到唐山交大(西南交大前身)就学的华人,被称为“世界预应力先生”。有人称,林同炎的设计借鉴了赵州桥等经典作品,至今,赵州桥头屹立的那块由美国土木工程学会授予的牌子,引人瞩目,赞誉其为最悠久的“国际历史上土木工程的里程碑”。 1999年林同炎被美国建筑工程界权威杂志《工程新闻录》选为125年来最有贡献的人物。林同炎在获奖感言中说了一句经典的话:“我的科学技术基础全是在中国奠定的。”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出成就,为林同炎走向世界的桥梁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再说赵州桥,其又名安济桥,是隋朝开皇年间赵州巧匠李春营建的大石桥,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敞肩式石拱桥。 在这座宛若彩虹的石拱桥建成一百年后,一位唐朝中书令张嘉贞跨过安济桥,留下了著名的《石桥铭序》:“赵郡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说出了这位大唐重臣内心的震撼,也道出了赵州桥的神奇和宏伟。 赵州桥采用单孔形式,河心不立桥墩,石拱跨径长达37米之多。这是我国桥梁史上的空前创举。赵州桥采用敞肩结构,就是在大拱两端各设两个小拱。这种设计不仅可以增加泄洪能力,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还可节省大量石材,大大减轻桥身的自重。 在欧洲,直到1883年,法国在亚哥河上修建的安顿尼特铁路石拱桥和卢森堡建造的大石桥,才揭开欧洲建造大跨度敞肩拱桥的序幕,比安济桥晚了近1300年。 安济桥的科学魅力,给了当代预应力先生林同炎教授一个伟大的启示:如何能够用最少的建筑材料,以最轻的重力,设计建造结构最合理、稳定性最强的大桥,这是林同炎一生的追求,他设计的每一座建筑,都在追求这种境界,于是他影响了世界。 1931年,结束留美生涯的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回到祖国,加入了中国营造学社。中国营造学社汇集了一大批包括梁思成、李四光、刘敦桢在内的中国精英。他们革故鼎新,掀起了一股田野调查热潮。1932年梁思成来到赵州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不是通过精研典籍,而是由一首妇孺皆知的民歌指引,发现了这座精妙绝伦的桥梁。”他说的民歌,就是著名的《小放牛》,唱的就是赵州桥的神话故事——“赵州桥(来)什么人儿修?玉石(的)栏杆什么人儿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 第一次见到赵州桥的梁思成,犹如见到了心仪已久的恋人。在《赵州安济桥调研报告》中,他欣喜地记录了当时的感受:“我在那里得见这伟丽惊人的隋朝建筑原物……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1937年秋,梁思成离开被日本侵略军占领的北京。途经天津时,他仍然记挂着赵州桥,一定要让世界了解伟大的中国,一定要让世界尊重中国。于是他把赵县大石桥的英文论文手稿寄给他在美国的好友——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先生的夫人费慰梅。费慰梅找到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威廉·爱默生请教,而这位法国建筑史的专家,恰巧研究题目之一就是法国最早的石拱桥,而它比中国先行者要晚十个世纪。爱默生怀着极大的好奇,审视了随稿子附寄的精美图画和莱卡照片,他读完文稿,就把手稿寄给美国权威建筑杂志《笔尖》,并附了推荐信。随后,1938年1月号和3月号的《笔尖》杂志上,分两次刊出了这篇论文。这让赵州桥走进了西方人的视野。 梁思成的这篇文章还引起了另外一个20世纪伟大学者的注意。他就是英国人李约瑟,是一位著名的汉学家和科学家。他称梁思成为“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宗师”,并把梁思成这篇文章收录自己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这本书列举了26项从1世纪到18世纪先后由中国传到欧洲和其他地区的重要科技成果,其中第18项就是“弧形拱桥”。李约瑟写道:“在西方,圆弧拱桥都被看作是伟大的杰作,而中国的杰出工匠李春,约在公元610年修筑了可与之辉映,甚至技艺更加超群的拱桥。” 隋朝赵州的李春是幸运的,因为一位唐朝重臣张嘉贞的铭文,让历史记住了他的名字,而林同炎、梁思成、李约瑟的研究文章和理论分析,震惊了西方世界,也让西方人知道了中国工匠李春,知道了举世闻名的赵州安济桥。 二 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创造了一座丰碑,留下了千古经典,也对华夏乃至国外桥梁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世界各地的能工巧匠,也在不断传承学习赵州桥的创新精神。 洛阳的天津桥,原是一座浮桥,唐代开元年间借鉴了赵州桥的范例,改建为石拱桥,又称洛阳桥。“天津晓月”成为洛阳古城的著名景观之一。 在赵州以北20公里的栾城苏丘村南,大唐武周时期的宰相苏味道在建造祖坟时,参照赵州安济桥的敞肩式结构,创建了著名的清明桥。 我国的石拱桥建造技术在明朝以后传到朝鲜和日本等国,促进了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本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长崎市的眼镜桥,是中国明代的一位福建和尚创建的,借鉴了赵州桥的石拱结构。位于东京的日本桥始建于1603年,最初为木制,其后多次被烧并重建。现今的日本桥是第19代,在1911年4月重建开通,为花岗石双拱桥,桥长49.5米,宽27.5米,为日本重要文化遗产。日本鹿儿岛市甲突川上的石桥群,包括玉江桥、新上桥、西田桥、高丽桥、武之桥,创建于江户时代末期,都带有中国古代石拱桥的印记。 赵州桥建成100年后,在赵州城边,又建造了另一座不朽的石拱桥,发展并优化了安济桥的敞肩式结构,把安济桥主拱与敞肩拱的科学结构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它就是赵州永通桥。 永通桥是与安济桥齐名的赵州名胜。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长39.5米,宽6.63米,这座与安济桥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石拱桥,最伟大的创造,是克服了安济桥主拱拱顶过高、桥面坡度太大的弊端,永通桥不仅造型秀逸,而且桥面近于水平,便于车辆通行,是一座真正把天堑变坦途的杰作。这是对安济桥建造技术智慧的发展与创新,也是赵州古城为世界桥梁建筑创造的又一经典之作。 赵州安济桥、永通桥的建成,不仅成就了中国桥梁建筑的经典,也使古老的赵州成为南北驿道上的交通重镇,成为隋唐佛教大发展时代的五台山进香道上多国礼佛师团的必经之路。 三 在赵州桥的不远处有一处清雅的古寺院——柏林禅寺,它是中国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创于东汉的观音院,隋唐时期成为一方名刹,吸引着四方高僧前来研习佛法,声名远播。 在西安大雁塔碑林,保存着《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碑记》。碑文中记载,唐三藏玄奘禅师去西天取经前,到栾州拜谒道深法师。《旧唐书·地理志》记载:武德五年改赵州为“栾州”,栾州治平棘(今赵县赵州镇),玄奘就学之栾州就是现在的赵县。 魏晋以来,西域传来的各种梵语佛经很多,各地高僧理解上不同,就需要通过学术交流,相互沟通。而赵州的道深禅师是成实宗的高僧。成实宗主要以《成实论》为经典。唐朝,禅宗盛行,成实宗逐渐衰落,唯有赵州道深禅师还很执着,守望着成实宗的佛学,在国内佛教界很有影响。年轻的玄奘就是慕名到赵州向道深禅师学《成实论》。在这里,玄奘潜心研究佛经,对融会佛教各宗所长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也给他留下了很多疑问。于是他决心西天取经,从而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留下了一段传奇和经典。 在唐僧玄奘离开赵州300年后,一位日本高僧从这座古桥上走过,踏上了五台山进香道。他就是被称为三大东方游记之一的《入唐求法巡礼记》的作者圆仁禅师。他从山东经过赵州、恒州、定州,到达佛教圣地五台山,成为大唐历史上具有非凡成就的日本遣唐高僧。在圆仁禅师踏过安济桥十五年后,一位受唐武宗灭佛驱赶的僧人,行迹匆匆地走过赵州桥,涉过滹沱河,在靠近真定城一个僻静的小村安身,创建了一座小小的寺院。 就是这位苦行僧,就是这样一座小寺院(今正定临济寺),却成就了中国禅宗佛教最重要的门派——临济宗。这位苦行僧,就是临济宗开山鼻祖义玄禅师。他创立的临济宗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在200年后,临济宗传到东瀛,对日本佛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如今,每年日本的临济、黄檗佛教代表团都要到正定临济寺祭拜祖庭。 公元858年,也就是在义玄禅师创立临济宗时,一位80岁的老和尚,也沿着古老的安济桥,跨过城西的永通桥,来到赵州。 他入住赵州观音院,创造了在东方文明史上充满睿智光辉的禅茶文化,为中国茶道奠定了文化基础,也成就了他的一代传奇。他就是被后世尊崇为“赵州古佛”的从谂禅师。 从谂(778年~897年),俗姓郝,山东曹州人,是义玄禅师同乡。幼年于本地出家,前后十年。在嵩山须弥坛受具足戒。行脚七省,遍访大德,广事参学,禅风高卓,僧俗景仰。那么,这位年逾八旬的老和尚为何来到赵州呢? 唐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局面形成。成德、魏博、卢龙三镇势力最强,被称为“河北三雄镇”。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发动了历史上第三次灭佛运动。中原大地拆毁各地寺院数千所,驱赶僧众几十万人。但在藩镇割据的河北,控制安济桥南北的成德军节度使王元逵、王镕家族,笃信佛教,拒不拆毁佛寺,更不驱赶僧尼。 十年间游荡的从谂禅师,便以八旬之身,跨过安济桥,来到赵州。应众僧之请,驻锡城东观音院(今柏林禅寺),其后居赵州近四十年,时人多以“赵州古佛”敬称之。 一个贫苦出身的高僧,一位傲视权贵的智者,一位普度众生的贤哲,一位寿比南山的老者,在安济桥畔的赵州古刹,无门无宗,却留下了太多的传奇。 四 从谂禅师浪迹大江南北,体悟民间疾苦,依他年高德劭的智慧,把通俗幽默的禅风与品茶、操茶的乐趣,绝妙地结合起来,通过轻松通俗的对白,展示东方文化的智慧,发展中国佛教。 从谂在赵州观音院居住时,各地前来瞻礼求法的信众络绎不绝,他谈佛论经,都像家常话一样平易近人。用“吃茶去”“喝粥”“洗碗”“扫地”这些生活中的平常事,让信众们参悟禅学的真谛和人生的智慧。 因为从谂名气很大,人们都用“赵州”来称呼他。他的一句“吃茶去”,成为赵州古佛的经典口头禅,也成为中国禅茶的经典。 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茶叶原产地,具有东方魅力的茶道源于中国。中国在唐代以前,就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文献中对中国茶道的最早记载。 唐朝寺院僧众念经坐禅,皆以茶为饮,清心养神。智慧的中国古人把加工茶叶、制作茶具、炮制茶饮、敬茶、饮茶融入生活礼仪之中,创造了中国茶道丰厚的文化。 而禅学把佛学与生活结合起来,使玄妙的佛学在生活中传播。禅茶修养和从谂禅师的人生哲学,是磨炼,是顿悟,也是启迪,由于赵州古佛睿智幽默,在唐朝享誉南北禅林,有“赵州眼光烁破天下”的美誉。 在日本《铃木大拙全集》等佛教经典中,都记载有赵州从谂禅师和有关赵州桥的故事内容,为中日文化交流起到了一定作用。1168年和1187年,日本高僧荣西禅师两度入宋求法,携带茶种回归日本,传播茶艺,被尊为“日本的茶祖”。赵州古佛“茶禅一味”的遗风,被荣西引进日本,传播每日修行吃茶之风。自此,茶风盛行,并逐渐形成了日本茶道。 韩国的茶道与茶礼,也深受中国禅茶文化的影响。这个位于朝鲜半岛南部的国家,在新罗善德女王时代(632年-646年)就自唐朝传入喝茶习俗,在新罗兴德王三年(828年),遣唐使金大廉从中国带回茶种,开始种植茶。宋元时期全面学习中国的禅茶文化,汲取中国传统文化,成就了以“和、敬、俭、真”为宗旨的韩国茶道和茶礼文化。 历史反复证明,带有赵州智慧的禅茶文化,通过宋元时期的茶叶之路、丝绸之路、瓷器之路,传播到亚洲各国,对这些国家和民族的茶文化、茶具、茶道和茶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城、古刹、古佛,禅与茶、禅与生活、禅与社会的和谐,成为一个古老而常新的主题。探索当代佛教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把博大精深的中国佛教与当代社会心态调整结合起来,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得到社会广泛关注,也为赵州禅茶文化续写新的篇章。 一座安济桥,不仅在世界石拱桥建筑史上创造了伟大的经典,让中国建筑影响了世界,同时也为经济和文化交流,构筑了一道通途。赵州禅佛早已走出佛教的范畴,而成为东方茶道的符号。 如今,横跨中国和中亚、西亚的丝绸之路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并焕发出了新的生机,给我们深刻的启示。然而,赵州桥何时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能否以赵州桥为龙头,整合隋唐以来经典的古代大型石拱桥,作为“中国古代大型石拱桥”项目,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值得思考,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