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故宫博物院为了迎接90周年大庆而推出的“石渠宝笈特展”在北京隆重开幕。这次展览最大的亮点莫过于《清明上河图》528厘米长卷将全卷铺开陈列,而上次全本展出还是在10年前故宫80岁生日之时。既然号称“石渠宝笈特展”,那就有必要了解无数藏家朝思暮想的《石渠宝笈》到底是一部怎样的书籍?除了人人皆知的《清明上河图》外,“石渠宝笈”里还有哪些宝贝? 《石渠宝笈》是清代乾隆至嘉庆年间由张照、梁诗正等词臣奉敕编纂的一部大型的皇家收藏书画作品的著录。它用文字形式收录记载我国上迄魏晋,下至清初近两千年间书画名家最优秀的12000余种书画作品。该书不仅是中国书画鉴藏史上极为重要的大型书画著录文献,而且至今不失其用,在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及参考价值。2014年,江西美术出版社和故宫出版社在《石渠宝笈》的基础上,联合出版《故宫博物院藏清内府抄本合编石渠宝笈(精选配图版)》,为《石渠宝笈》配图,是前者在当代的新发展,增加了其研究价值和鉴藏价值。 《石渠宝笈》是如何编成的? “石渠”一名,典出《汉书》,本意为西汉皇家藏书馆——“石渠阁”。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宫廷所藏书画颇丰,自比“石渠阁”,于是皇室召集当时书画名家,打算编纂一部大型著录文献,《石渠宝笈》由此诞生。该书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编四十四卷,是一部清宫旧藏书画的目录和明细。 《石渠宝笈》的编纂反映出清代皇室对汉文化的推崇。康雍乾三代,清室汉化逐渐加深,皇族贵胄全部都要从五岁左右开始接受满汉两种文化的教育,而汉文化中的书画对乾隆皇帝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乾隆对于书画的喜爱不亚于宋徽宗,当他还是宝亲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习书画,同时也开始收藏书画,《石渠宝笈》中的作品就有不少是他年轻时收藏的。 除了乾隆当朝,康熙、雍正两代的清宫书画旧藏也非常丰富。清代中期,书画逐渐从私家收藏转为内府收藏,官员奉献、出资购买、抄家罚没以及承接明代宫廷留下来的书画作品数目巨大,例如《清明上河图》就曾为湖广总督毕沅所藏,毕沅死后其家被抄没,此图遂入清内府,之后便收录于《石渠宝笈》。到了乾隆时期,宫廷书画收藏达到顶峰,《石渠宝笈》可谓应运而生。 2014年,江西美术出版社和故宫出版社在《石渠宝笈》的基础上,联合出版《故宫博物院藏清内府抄本合编石渠宝笈(精选配图版)》,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皇家书画秘藏,中华民族历史和艺术史上最为珍贵文化遗产”。《石渠宝笈》(精选配图版)首次将原版文字著录与作品图像相汇集,以文释图,以图佐文,实现了“文献”与“图像”的合一,从而使《石渠宝笈》的价值通过精心编纂,配以精当的摄影、精美的设计,最后由精进的印刷技术,最大程度、更加全面地呈现给世人。《石渠宝笈》(精选配图版)的出版,在我国当代书画出版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填补了我国大型书画著录文献图录出版的空白。 《石渠宝笈》中的作品都是真品? 近年来,熟悉和关注古代书画拍卖市场的人应该会发现,凡是经过清内府庋藏的钤有“石渠宝笈”或“乾隆御览之宝”等印记的书画,在拍会上的价格往往居高不下。换句话说,只要是经过《石渠宝笈》著录的书画作品,在拍卖市场上势必会受到追捧。 这当然是由于《石渠宝笈》这部著录丛书本身对于书写中国书画史和书画鉴定都具有极大的权威性。例如,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摹本)、王珣《伯远帖》(摹本)、顾恺之《女史箴图》(摹本)、展子虔《游春图》、阮郜《阆苑女仙图》、黄筌《写生珍禽图》、董源《潇湘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文徵明《真赏斋图》卷等这些中国书画史上的名作都著录于这部文献中。那么,是否可以说著录在《石渠宝笈》中的作品都是价值连城的书画真迹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通过专家研究,现在国内文物鉴定界基本可以肯定,《石渠宝笈》中除了有在中国书画史上不容忽视的精品瑰宝外,还有历代大量的伪作和仿作,其中既有明末“苏州片”,也有清当代作伪的古代“巨迹”或当时“四王”的“名笔”。更有少数人如高士奇,他故意把自己收藏中的精品留在家中另立秘册,而将伪劣、价廉之品进呈给皇帝,其中一些也入了《石渠宝笈》著录。由此看来,乾、嘉两朝的内廷鉴定水平相当有限。 这是由于一方面当时没有博物馆,无论是皇帝,还是身边的近臣,其对书画的了解和学习条件比现在要差很多,鉴定者由于自身见识有限,判断力自然就会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在中国传统社会,皇帝一言九鼎,文臣的鉴定还会受到皇帝喜好的制约。例如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传世的明清两代名家摹本多达10余本,乾隆就曾先将摹本当作真迹,反复题咏,并著录进《石渠宝笈》初编,后来当真迹出现时,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只能命词臣梁诗正将真迹题为伪作,后来此卷也被编入《石渠宝笈》三编。 《石渠宝笈》著录作品流向何处? 虽然《石渠宝笈》中著录的作品并非全然真迹,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是古代的伪作放到今天,那也是相当值钱的。所以在清朝灭亡后,清宫内大量收藏的这些书画作品下落如何,便成了人们关心的话题。 如今《石渠宝笈》著录作品大部分被集中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上海博物馆、辽宁博物馆这几个大馆中,还有一些在各省市博物馆里,相对零散,另外一些就流散至国外,比如美国的大都会、克利夫兰博物馆,法国的吉美博物馆等等。所有这些博物馆所藏《石渠宝笈》著录书画加起来约占著录总量的十分之八。 其余的部分从各种渠道散佚出去,一种是皇帝以各种各样的名目赏赐出宫。第二种就是末代皇帝溥仪在逊位后留住紫禁城期间向外偷运。辛亥革命后,溥仪利用北洋政府给予的“清室优待条件”作庇护,趁机大肆窃取宫中财物,千余件历代书法名画因此被盗运出宫。 延伸阅读 9月6日,故宫“石渠宝笈特展”在武英殿书画馆和延禧宫展厅同时开幕,近300件珍贵的书画藏品呈现在观众眼前,这其中就包括东晋王氏家族唯一流传的真迹《伯远帖》、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五牛图》以及《清明上河图》等杰作,可谓规模空前,以至于博物院研究部主任在介绍这次展览时说:“这个展览实际上就是给皇帝晒家底儿!”不过,想必读者在了解过“皇帝家底儿”的来龙去脉后,再去看展览,眼睛就不会只盯住那幅《清明上河图》了。 据了解,本次展览更将于10月12日更换部分藏品,分两期展出,至11月8日结束,但是部分重要藏品按规定实际展出时间仅为一个月。所以说,要想亲眼看到《清明上河图》《五牛图》,那就最好抓紧时间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