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美洲热带雨林中的玛雅文明科潘遗址发掘现场,传出激动人心的消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玛雅文明中心——科潘遗址考古及中美洲文明研究”的支持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派出的考古队,对科潘遗址中8N-11贵族居址第一阶段的发掘取得成果,初步揭露出分别位于上下两层台基上的中殿与东殿、西殿,并发现多件雕刻残块和一块翠绿小玉坠。 目前,这项考古发掘正紧张进行。随着工作的进展,充满谜团的玛雅文明将被进一步揭开神秘的面纱。 到科潘遗址“打擂台” 赴科潘遗址进行发掘和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继启动乌兹别克斯坦的发掘项目后“走出去”的重要一步,更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的支持。 项目总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告诉记者,到洪都拉斯发掘玛雅文明遗址的背景,是中国国力的提升和国际话语权的增强。中国是文明古国、考古大国。但改革开放以来直到2010年前,在考古学领域,主要是欧美、日本等国外学者来华合作发掘,这导致迄今为止我们对国际上超出中国范围之外的重大课题发言权甚微,只能作为局外人旁观国际舞台。我国学者“知己不知彼”,而美、德、日等发达国家对世界主要文明、主要区域都有学者研究。从考古大国发展为考古强国,这个软肋亟待弥补。 赴世界主要文明的发祥地开展发掘和研究,影响力不言而喻。考察和策划后,万里外的科潘遗址被选定为目标。2015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洪都拉斯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举行《关于科潘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的合作和互助协议》签约仪式。 科潘(繁荣期约为5—8世纪)为玛雅文明最重要的核心城邦之一,包括核心神庙宫殿区和贵族居住区两大部分,保存有高大的金字塔式庙宇、墓葬、王宫和贵族居址等重要遗迹,出土大量代表玛雅文明最高水平的雕刻、艺术品和文字。 王巍表示,这是我国迈向考古强国的重要举措。考古研究所希望通过此项目今后持续开展中美洲文明的研究,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学术交流中,该战略令国外同行眼前一亮,又惊叹又钦佩。发掘与研究工作虽刚开始,但已在国际上产生影响。 他还介绍,一定程度上,科潘遗址是座“擂台”。此前已有美国等国的学者在此发掘。而我们是全面的、多方位的投入,就像一场战役,运用海陆空三军各兵种。项目在图书资料、人才培养等方面均有全面、系统的部署。其中,专门招聘两位专门研究中美洲文明的博士后,培养方式是发掘期间到洪都拉斯,无发掘工作期间到哈佛大学学习和研究。 在此项目的推动下,哈佛燕京学社已确定与哈佛大学合作,资助开办为期一年的中美洲考古培训班,培养以中国为主的东亚青年考古学家开展中美洲古代文明研究。 在热带雨林寻找玛雅文明线索 科潘遗址此前的发掘工作由美国学者主导,在田野技术、理论方法上都成为美洲考古的样板,但也存在技术手段更新缓慢、田野工作尚不够精细等问题。 王巍表示,中国考古学经过几十年特别是近一二十年的发展,一些理念等跟上了国际前沿并有特色与创新,如对整体性的考虑,将局部与整体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对一个区域内各类遗迹强调有机联系;多学科、各种技术手段的应用,也有所发明创造。希望这些进步通过这个舞台全面展示出来,使国际考古学界认识到中国考古学的最新发展和所达到的水平。 2015年7月,考古工作正式展开,选定8N-11贵族居址进行发掘。其所在的区域被称作“La Sepulturas”,位于庙宇和王宫聚集的核心区的北侧,是科潘城邦的贵族居址区。8N-11处在此区的北端,位置重要。此建筑群被废弃后,屋宇倒塌,形成矮丘一样的废墟,因被划归国有遗址保护区,停止耕作,造成热带林木丛生,覆盖整个遗址,最粗大的树木直径近1米。发掘前,考古队用了近一个月时间清理植被。 正在主持现场发掘的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新伟称,发掘中使用了在国内田野考古中已普遍使用的新技术。为更全面准确记录遗物的空间信息,使用该所科研人员自己装配调试的飞行器,进行系统的空中拍摄,再利用专业软件,综合全部航拍照片生成高分辨率的遗址三维模型,精确表现所有倒塌石块的位置、形状和性质,为分析建筑的倒塌过程和复原重建提供了重要信息。 发掘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绘制探方的各个层位的平面和剖面图。采用摄影后生成探方正投影照片,再以之为底图的描绘方法,效率和准确性均有极大提高,此方法已获得洪方文物管理部门的批准,正式应用。 美国学者主导的发掘中,一般只记录倒塌堆积中雕刻和加工规整的砌墙石的位置和性质。而倒塌堆积中还包括填充建筑基址台基的填充石。其中既有河滩上的鹅卵石,又有加工砌墙石或雕刻的废弃物和残次品。 李新伟介绍:“有了高性能的全站仪和相关软件,我们在发掘中对所有石块的位置都进行测绘,并记录其主要特征。对于分析玛雅建筑工艺的细节、雕刻和砌墙石加工工艺、建筑材料的获得和消费方式以及建筑废弃过程等,这些资料都有重要价值。” 首阶段发掘成果超出预期 对8N-11贵族居址发掘的第一阶段,已提供了一些新的关于此贵族居址等级和功能的重要历史信息。 王巍介绍,发掘的目标是对这个单元做系统的揭露,这与此前国外学者发掘一个角或面就发表成果有所区别。目前,从发掘迹象来看,达到并超出预期。 目前,已基本揭露了倒塌堆积的第一层,北侧建筑的整体结构日趋明朗。李新伟介绍,该建筑有两层长方形台基。第二层台基居于第一层台基的中部,其上为主殿。东、西两个偏殿则建筑在第一层台基上。中部主殿分三间:即中室和东西侧室。东、西偏殿也分室,但具体情况还不清楚。台基的具体结构需要下一步发掘才能确认。现在看,其结构与已发掘的东部建筑台基有差别,有可能具有墨西哥古文明的核心遗址提奥提华坎的风格。 玉器是玛雅王室贵族的专用品,玉饰的发现,足证此居址主人的重要身份。该玉饰出土于台基西北角的一块巨大的转角石上,不排除其与建筑仪式有关的可能性。目前发现的可辨认的雕刻主要为墨西哥风格的新年符号和交叉火炬符号的组合图案,这些雕刻残块分布在中部主殿的四周,推测当时此建筑四面墙体上均有此图案。这一组合图案也出现于已发掘修复的王宫区建筑群10L-2的第29号建筑上,是王室祖庙的专属符号。据科潘Q号石刻祭坛上的象形文字记载,科潘第一位王就是在提奥提华坎的一座以交叉火炬为标志的圣殿中受命,踏上远征科潘之旅的。 李新伟认为,这一方面佐证正在发掘的北侧建筑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暗示这一建筑在8N-11建筑群中可能具有祖庙的性质。1982年,墨西哥考古学家曾对8N-11的广场进行试掘,在北侧建筑的东南角和西南角各发现墓葬1个,墓室深入到建筑基址之下,应与某种祭祀活动有关,这也证明了此建筑的特殊性。 项目顾问、哈佛大学玛雅文明权威学者威廉·费什对现有成果给予了肯定。洪都拉斯文化遗产官方网站、科潘电视台对项目进行了报道。 发掘的第二阶段即将开始。考古队将全面揭露北侧建筑的整体结构,并将以挖掘隧道的方式对其内部进行探索;在以后的发掘和研究中,还将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使用更多记录和分析方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