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地区发展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开创广西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广西日报 newdu 参加讨论

    导读: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十分关注广西发展,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了广西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其中关于民族工作方面的重要指示,为广西的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指明了方向、带来了新机遇,对进一步做好广西民族工作意义重大。为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近日,自治区民委组织我区民族问题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根据中央精神,结合广西实际,撰写了一系列研讨文章。本版予以集结刊发,展示专家们一段时间以来的深入思考和理论成果,以飨读者。
    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掉队
    李富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这不仅是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少数民族同胞的关怀,更是我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思考与谋划。为广西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对进一步做好广西民族工作意义重大。
    “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是广西的政治责任和任务。由于自然、地理和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难度较大,必须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国务院继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之后,最近又批准了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只要我们抓住这一重大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主动适应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就一定能够不辜负党中央和习总书记“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的期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要紧紧抓住民族工作主题,立足于促进民族平等团结和发展。民族平等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促进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是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和长远性的工作。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的:“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共同繁荣发展,是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根本保证。广西之所以能够成为民族团结的模范,就是因为广西各族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共同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上,同样需要立足于民族平等团结,共谋发展。
    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新中国成立65年来,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我国民族关系总体是和谐的,我国民族工作是成功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大基本政治制度,是对前苏联模式、任何形式民族自决的摒弃,是对“大一统”而又“因俗而治”政治传统的超越,是我们党探索创新和深思熟虑的伟大创举,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这一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广西的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广西各族人民平等、团结、和谐、发展的根本制度保障。只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能逐步克服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困难,消除发展的不平衡,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
    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要进一步做好对外开放工作,加快形成面向国内国际的开放合作新格局。当今世界,全球化迅猛发展,中国已经深深地融入全球化的潮流之中。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的推进,广西在国家对外开放大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我们要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充分发挥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构建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构筑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对外开放平台,扩大和深化同东盟的开放合作,在开放中加强交流合作,在竞争中争取先机和主动。
    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要积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稳定的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才能保障人民群众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只有培植出文明的法治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要努力营造公平有序的经济发展法治环境,把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维护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纳入法治化轨道,依法管控边境秩序、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努力增强法治观念、法律意识,坚持有法必依,依法理政,让人民群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要积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需要党的领导做坚强保障。只有依法治党,从严治党,使党越来越坚强,越来越有凝聚力,才能带领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作者系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博士、教授)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 兑现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凌经球 赵禹骅
    2015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的讲话中指出:“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再次宣示了我们党“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的庄严承诺,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的方向。
    兑现我们党“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的庄严承诺,必须树立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强烈使命感和紧迫感。首先,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全国人民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其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必须树立起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把它摆到十分重要的日程上来,采取超常规的举措来抓紧抓好扶贫攻坚工作,才能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不掉队”。
    兑现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必须采取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在这次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的讲话中,就如何抓好扶贫工作问题,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了“排好工期”“算好明细账”的新要求。为此,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必须迈开双脚深入基层,以务实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扎扎实实开展调查研究,惟其如此,才能掌握到真实的“明细账”,反之,如果不深入到贫困村、贫困户,只是开开会、看看材料、听听汇报,这样得来的“明细账”就必然是一笔“糊涂账”。因此,科学求实的态度是解决当下扶贫攻坚精准度差、效益不高等问题的前提基础,是务实解决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不掉队”问题的有效途径。
    兑现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必须运用互联网思维,紧紧抓住互联网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积极推动扶贫产业的高端化发展。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哪里的产业扶贫做得好,那个地方的贫困群众就能脱贫致富。因此,要兑现“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的庄严承诺,关键在于抓好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推动扶贫产业的高端化发展。贫困地区远离中心城市、远离市场,具有区位边远性、发展滞后性、生物多样性、民族文化多元性、生态涵养性等共同特征,“信息鸿沟”凸显了其市场阻隔的制约瓶颈,导致了其产业发展的“掉队”。当今时代,互联网(包括物联网在内的广义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发展带来了产业扶贫的巨大变革,给贫困山区以脱贫致富的新希望。这是因为,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需求呈现倒三角形结构(即消费支出中生存需求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小,发展需求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产品质量等高端需求呈旺盛趋势;另一方面,基于互联网搭建起来的智能交易、智慧制造、增信金融和智能物流,形成了统一的产、供、销一体化平台,可以整合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可以消除“信息鸿沟”,打通供需渠道,进而整合各类生产要素,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这两方面的合力,使得贫困山区可以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依托自身比较优势来整合外部的技术、商务、资本等高端要素,发展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高端产业。例如,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传统稻作文化可发展精品有机米产业;依托山地生态可发展有机茶、有机畜禽养殖业等;依托生物多样性可发展天然中草药产业;依托独特地质地理和民族文化可发展休闲养生等高端旅游业;依托民族特色村寨可建设民居聚落式科技研发、文化创意基地,等等。因此,顺应当今科技发展的趋势,破除传统的思维定式,运用互联网思维来谋划扶贫产业的发展,促进贫困地区产业的高端化发展,是持续有效地减少贫困人口的必由之路。
    推动贫困地区互联网产业扶贫还必须突出抓好以下重点环节:一是实施村屯道路交通和信息基础设施提质上档工程。二是要建立“一村一企”的扶贫产业工程。三是建立贫困村产业扶贫基金。四是建立贫困村村级股份合作组织。五是健全社会帮扶机制。六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作者分别为自治区党校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及南宁市签约理论专家;自治区党校教授)
    广西少数民族迎来发展新机遇
    俸代瑜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广西的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带来了新机遇。
    首先,习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对广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至关重要性。广西的少数民族散布全区各地,其中有一半以上县(市)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当地总人口30%以上。可以说,广西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正如总书记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掉队”“一个都不能少”。
    其次,习总书记的讲话,喻示着广西的“民族”资源、民族工作大有可为。广西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全区扶贫攻坚的重点难点也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从某种程度上说,广西的扶贫攻坚工作,实际上也是民族工作。全区的精准扶贫搞好了,受益最大的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总书记关注广西、关注广西的扶贫攻坚,实际上也是在关心广西的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
    总书记强调,广西要发挥“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我理解,这里的“独特优势”至少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先天的地缘区位优势;其二是后天的民族文化优势。广西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京等12个世居民族,其中壮、汉、瑶、苗、京、彝等为跨界民族,在越南或东南亚其他国家均有分布,相互之间除在称谓上稍有差异外,在族源、历史、文化、习俗以及经济生活等方面均关系密切,或属同源异流,或为迁徙支脉,彼此之间同气连枝、相互认同。此外,在东南亚地区,有不少华人华侨来自作为全国第三大侨乡的广西,他们对包括广西在内的祖国大陆怀有特殊的感情。如果将广西先天的地缘区位优势视作发展的硬件,那么,其后天的民族文化优势就是最好的软件。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将“硬件”和“软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升华。具体地说,就是要通过组织跨界民族之间、同源异流族群之间的交往交流,进而推进邻近地区、相邻国家之间的交往交流,通过文化交往促进经贸交流与合作,最终使我区潜在的区位地理优势和民族文化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产业优势,获得“近水楼台先得月”之利。
    第三,深入学习和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开创广西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广西是我国民族关系最融洽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素有“民族团结模范区”之誉。但与此形成明显反差的是,广西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在全国却相对落后,这就意味着广西目前良好的民族关系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还是一种较低经济发展水平下的民族团结关系,相对来说较易受到影响和破坏。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广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破解民族关系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矛盾,实现民族关系良性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多措并举,以发展促团结,以发展促和谐,开创广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作者系广西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广西要啃下民族乡扶贫攻坚这块“硬骨头”
    蓝芝同
    今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两会”广西团审议时指出:“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啃下的硬骨头。”“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这为广西50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特别是广西民族乡未来5年的扶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广西5400万各族人民倍受鼓舞,干劲十足。
    目前,广西共有59个民族乡(其中瑶族乡最多,占47个),土地总面积为1.569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36万人。“十二五”期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帮扶下,广西各民族乡在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工农业生产获得较快发展,农民人均收入持续增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非物”遗产得到有效抢救保护,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各民族和睦相处,社会安定团结。
    但是,由于地理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广西民族乡仍然存在诸多发展中的特殊困难。一是大多数民族乡分布在山区或大石山区,山多地少,土地贫瘠,山道弯曲狭小,难通公路,生存条件恶劣,农业生产发展受到先天性的制约。二是乡级财政十分困难,人均财政收入偏低。三是农民人均纯收入远远低于全国和广西平均水平。
    为了进一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啃下广西民族乡扶贫攻坚这块“硬骨头”,特作如下建议:
    1.单独制定《广西民族乡“十三五”扶贫攻坚计划》。明确广西民族乡“十三五”期间扶贫攻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重大事项,重点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第十三条关于“整村推进、集中投入,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贫困村相对集中的地方可实行整乡推进、连片开发”的规定,确保2020年广西民族乡同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
    2.及时制定出台《广西民族乡工作条例》。民族乡工作条例是指导民族乡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全面科学发展的重要法规,对于促进民族乡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繁荣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广西涉及民族乡的条例只有《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2009年修正本),一直没有制定《广西民族乡工作条例》,严重制约了广西民族乡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建议尽快制定出台《广西民族乡工作条例》,从法制轨道上进一步确保和促进“十三五”期间广西民族乡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3.取消民族乡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配套资金。鉴于广西民族乡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生存条件恶劣等特殊性和特殊困难,建议参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政策保障第三十四条“投资倾斜”规定,取消民族乡在村屯道路、农田水利、电力、通讯、人畜安全饮水、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项目配套资金。否则,民族乡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水、路的重点建设任务,很有可能将无法全部完成,影响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作者系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教授)
    全面建成56个民族的小康社会
    何成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强调指出:“绝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要让13亿中国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成果。”我认为,全面建成56个民族的小康社会,是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做出的郑重承诺,其内涵博大精深、高瞻远瞩。这一重要思想观点,既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人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殷切关怀与制度设计,又丰富发展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内涵;既反映了其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现状问题的准确把握与正视,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中的民族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
    小康,这个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梦想,今天已经被中国共产党人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用“小康”一词表达中国“四个现代化”之意。2012年11月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之时,用群众语言向海内外庄严宣示了全面小康社会之意。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又强调,“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这一重要观点凸显了“全面”二字,注入了全面小康社会的新内涵,使小康特征新升级——覆盖人群全、涉及领域全。这是补齐发展短板的过程,是提升小康水平线的过程。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和关心下,少数民族的扶贫工作顺利推进。另一方面,一些民族地区群众困难多、困难群众多,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面临很大的挑战,其任务还很艰巨。民族地区和广大农村依然是我国发展的重点、难点,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这就需要我们抓住“全面”这个难点和“发展”这个关键,将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放在民族地区和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分类指导民族地区和广大农村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赖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扎实推进。在实现全面小康中,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保证,只有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以全面依法治国确保现代化建设有序进行、以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才能绘制出全面小康的宏伟蓝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发展。发展仍然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既需要我们分配好现有“蛋糕”,但更需要加快经济发展,以做大“蛋糕”为保障。在这一意义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即抓住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瞄准经济、社会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对于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来说,扶贫攻坚需要有新思路新举措:坚持精准扶贫,不能拿着国家大笔扶贫资金,在贫困县修建“长安街”,到贫困乡镇盖起“天安门”;中央继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用于扶贫的资金更多,所占比重更大;扶贫先扶智,绝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要采取特殊帮扶政策;做好民生工作需要稳定性、连续性和累积性,不能半途而废;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让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
    全面建成56个民族的小康社会正在奋力前行,这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的完成,更需要我们“继续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那么一种精神,继续保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那么一种警醒”,以给历史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作者系自治区党校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