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史学 >

吴重熹:抗英夷维主权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大众日报 高士东 任连巨 参加讨论

    
    吴重熹
    ■政德镜鉴
    □高士东任连巨
    吴重熹(1838年-1918年),字仲饴,号石莲,晚清著名金石学家、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光禄大夫”吴式芬次子。他自幼深受父亲的爱国情怀与严谨治学态度的影响,不但成为晚清匡时救国的名臣,还在金石藏书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早期求索欲图强
    吴重熹自幼聪颖好学,“好闻道先世轶事”,受父辈嘉言懿行的影响,他遍读家藏诗书,年纪轻轻便立志光耀门楣。同治元年(1862年)科举人,援例授职工部,数年后擢郎中,后除职河南陈州府。
    吴重熹在陈州任上时秉承父辈遗风,慎于折狱,以振兴文学为先务,修圣庙建设崇经义塾。时逢郑州黄河决口,大水漫溢至府西数里之外,吴重熹亲自督促民夫分段修堤捍御,吴重熹调集民工备砂石木料,亲临现场督修堤坝捍御,设粥厂救活灾民无数,在百姓中赢得极佳口碑。
    转任开封知府后,他秉公审结全省重案,无枉无纵。时荥泽保和寨民等处大堤出现险情,他赤足立于泥淖中,督率民众连续两昼夜冒雨抢护,指挥若定,不休不眠,最终化险为夷。因功升江南江安粮道。
    吴重熹虽然在地方上颇具政绩,但是他并没有对此感到陶醉和满足。甲午战后,国难沉重,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吴重熹也不例外,他在《丁酉除夕感时书事》中写道:“中原今古开奇局,直欲乘云问帝闾。”
    光绪庚子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一同仓皇逃往西安,吴重熹奉两江总督刘坤一之命赴西安进献地方特产,然后又随行护驾返回北京,得以接触到朝廷的最高统治者。他在途中对慈禧一行备加照拂,又仿唐代杜甫诗作“麻鞋见天子”,集成诗册《麻鞋草》进献,深得慈禧欢心。此行不虚,很快便得到了提拔与重用。不久他被擢升为福建按察使,再迁江宁布政使。
    顺势展才图报国
    吴重熹中年后仕途顺达,主要在于自己才智超群、政绩卓然,深得朝廷注目。但与袁世凯的举荐也有一定关系。
    袁世凯,河南项城人,而项城为陈州府辖地。吴重熹任职河南陈州知府时,与袁世凯一家多有交从。后袁世凯考取生员落榜,在吴重熹的教导和帮助下,学业有了长足进展,府试时名列前茅。这对未青一衿的袁世凯来说,亦不无知遇之恩。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十一月,袁世凯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次年6月实授)。在使用人才方面,袁世凯当然不会忘记自己的老师吴重熹。是年底,吴重熹由江宁布政使调任直隶布政使,执掌京津之要。师生同在保定公干,交从日繁。翌年九月至十一月,袁世凯因回籍葬母,委吴重熹护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光绪二十八年(1902)十二月,清廷委袁世凯为督办电政大臣。袁世凯自然又想到了吴重熹。他把吴重熹请至私邸,想奏请以吴重熹为会办大臣,常驻上海。
    袁世凯的举荐,颇合吴重熹的心意。对有知识、有眼光、有抱负的吴重熹来说,正是展现才智、报效国家的大好机遇。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三月一日,吴重熹在沪主持接办各省电报商局,厘订章程八条,严申律令,命各地分局遵办。事情顺利完成,未出现任何差池。
    在任期间,谙熟为官之道的吴重熹立德立行,率先垂范,事必躬亲,属员莫不称道景仰。他还秉持一颗仁爱之心,时刻关注时局,关系百姓疾苦。翌年三月,吴重熹与工部尚书吕海寰、左侍郎盛宣怀等积极筹备,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红十字会——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成为海内外知名的慈善家。该会以济生救苦为宗旨,赢得社会各界的好评。在近两年的日俄战争中,红十字会各地分会共救护46.7万人出险,不但在国内享有盛誉,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了良好影响。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吴重熹出职仓场侍郎。
    抚赣赈灾兴实业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二月,法国天主教南昌主教王安之(Jean.Marie.Lacruche)为扩大传教特权,刺死江西南昌知县江召棠。消息传出,全城群情鼎沸,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民众连毁法英教堂、学堂4处,杀王安之等法、英教士9人。清政府一味屈膝,下令处死民众10人,判刑27人。巡抚胡廷干被罢职。
    这种情势下,清廷诏令吴重熹接任江西巡抚。他到任后,立即清理这起教案带来的诸多病垢,肃整衙门,安抚百姓,一连十几日不得安寝。
    此时,各地兴办实业,风头正劲。为了鼓励官民创办实业,发展江西的航运业,吴重熹与九江几名官员集资开办了道生公司,资本约集10万两,拥有小轮船7只,成为江西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一家轮船航运企业。同时,在政府的提倡下,开明绅士徐竹亭创办了祥昌公司,有资本8万两,4艘小轮,与道生公司一起成为当时江西两家实力较雄厚的轮船公司,江西航运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1906年夏,江西部分地区大雨成灾,而另一部分地区却遇到特大旱灾。吴重熹带随员走遍被水、被旱的新建、德安、庐陵、吉水、鄱阳、湖口二十六厅州县及南、九二卫了解灾情,及时据实上奏朝廷奏请减免灾区赋税,缓征粮租,并组织各府州县进行赈灾抗灾,以保百姓性命无虞。
    赈灾救灾事宜还未结束,湘赣交界处又爆发了民众、矿工起义。此次起义主要是当地的旧式会党(哥老会、洪江会)。吴重熹意识到,这次起义不是单纯的“会匪”行动,肯定有同盟会会员暗中主使。
    在初步掌握情况后,吴重熹和湖南巡抚岑春蓂立即出动兵力,分别进攻萍乡、浏阳。后湖广总督张之洞从湖北、两江总督端方从江苏分派兵力,会同作战。起义在10月底被镇压了下去。
    江西官衙拿获了不少同盟会会员。吴重熹知道这次起义与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有关,更感到事情的严重。他在总结事变经过的奏折中说:“此次匪乱……虽尚无深固巢穴,快利枪械,惟军以革命为名,意图煽惑响应”,“系由逆匪孙文(孙中山)暗中勾结,倘或日久未平,潜济精械,后患何堪设想!”
    是年11月,吴重熹调任邮传部右侍郎。吴重熹深知外国势力侵染的病弊,尤感外国修筑铁路之害,屡次上书要求维护国家权利。1907年初,吴重熹会同外务部官员向政府提议筹款赎回京汉铁路,并要求改良邮电路各项要政。清政府几经周折,最终在1909年1月,还请了借贷,收回了京汉铁路的管理权。
    豫省抗英夷维主权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八月,吴重熹出职河南巡抚。刚到任,他就接手一件棘手的涉外公案。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正月,英国福公司在河南焦作第四号井开始出煤。此时,适逢清政府废除科举考试制度,兴办新学堂,福公司拒不履行“于各矿开办之始,即于矿山就近开设矿务铁路学堂”的承诺。于是,河南交涉洋务局根据河南矿务章程之规定,委派交涉局路矿股文案、候补知县严良炳驰赴泽煤盛厂,会同交涉局驻该厂照料员候补知县邓伯龙,与福公司正式交涉。福公司哲美森厂总矿师堪锐克先是借口“公司投资甚巨,收效甚迟,对于开办路矿学堂未便承认”;继而又推诿,提出“公司事有专责,必须总董白莱喜来到矿厂方可开议”。会谈无果而终。
    再是,哲美森厂出煤后,所产煤炭一部分销往外地,但相当一部分在本地销售,这就直接威胁着民间煤业土窑的发展甚至生存。因而,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二月起,引发了河南人民收回福公司在豫北售煤的斗争。
    刚刚抵豫的巡抚吴重熹了解情况后,立即委派河南交涉洋务局议员、候补知府杨敬宸、修武县知县严良炳专赴天津,与福公司总董事长白莱喜谈判售煤方案和开办路矿学堂事宜,并叮嘱谈判人员一定要根据条款,据理力争,不可曲意退让。
    不料,一行人到天津后,白莱喜却大耍伎俩,还用重金贿赂交涉局官员,签订了补充协议,规定“华商如有自愿赴福公司购煤者,他人不得阻扰买煤”。吴重熹闻后怒火填膺,采取果断措施,一方面立即派出豫丰公司帮董、候补知府方镜赴津继续交涉、谈判,一方面当即责令交涉局“将未允准之续单,立即销废”。同时请求外务部迅速照会英国公使,转饬福公司“毋得违约而在内地买煤,以保治安而弥事变”。
    经过数月的艰苦谈判与斗争,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六日,河南代表和福公司代表在哲美森厂签订了《河南交涉洋务局与福公司见煤后办事专条》。《专条》在规定福公司售煤的同时,其中第八条对福公司开办路矿学堂又作了如下规定:“路矿学堂,议定本年春季开办,除饭食由学生自备外,所有堂中宿息、舍宇、游戏场以及教习员司、夫役薪工、书籍、文具、仪器、标本、灯火、煤水,统归福公司筹给。”至此,英福公司确认创建焦作路矿学堂,并立即筹建,于三月一日正式开学,招收本地学生20人,聘请英人李恒礼等4人和华人陈筱波等为教习。
    内地售煤事件过后,福公司又变本加厉地提出了开办铁矿、铁厂的要求。吴重熹本着“保制造之利益,守约章之范围”的宗旨,加以严词拒绝。
    在河南两年中,吴重熹经常深入村镇、矿区了解情况。他体恤民众之疾苦,关心百姓之生计,深知“变革”的意义所在。此时清廷下诏预备立宪,同时也规定了地方自治分期进行的程序,以设立推动自治机关和培养自治人才为根本。吴重熹积极支持新政,不断上书,要求变革。他及时奏报《于署内附设筹备宪政考核处》《河南第一届办宪政及第二年预备情形》等,期盼早振朝纲,以兴大业,并奏请豫省编修杜严、主事方贞、彭运斌等回籍协助,筹备成立河南咨议局。
    因劳绩超卓,吴重熹深得朝廷赏识,赏戴花翎,诰授“光禄大夫”。
    嗜金石纂著丰厚
    辛亥革命爆发后,吴重熹解任归寓津门。民国纪年后闭门谢客,与政事断缘,专心于金石学与家族文化的研究、整理。
    道咸年间,山东成为全国的金石学重镇,涌现出一大批卓越的金石学家,其中便包括海丰的吴式芬、潍县的陈介祺、日照的许翰、利津的李左贤等。吴重熹作为吴式芬的儿子、陈介祺的女婿、许翰的学生,深受家学的熏陶和来自父辈治学精神的影响,对金石考据学有广博的见闻和精深的研究。少年时,他曾帮助父亲整理金石收藏,为父亲修订书稿。父亲去世后又几次奔波,请许翰为其校正遗稿《捃古录》《捃古录金文》,并且主持刊印所著诸书。寓居天津时,他还经常与张钰、缪荃孙等知名学者讨论金石学术问题。
    吴重熹不仅继承了前辈的金石学,而且在图书收藏方面做出了作出贡献。藏书多是珍品,见于著录的善本有42中,其中手抄本30种,而且大多经过名家珍藏、批校、题跋。另外,他还藏有著名的西周晚期的颂簋盖全形拓轴,和唐人所书《四分律》一卷,吴重熹复请何绍基、严长明、张之洞、王懿荣等大家为《四分律》题跋,其珍稀可见一斑。
    袁世凯当国后,专门遣使入津,邀师以铨重任。吴重熹决然拒绝:“吾年逾七十,旦夕且死,宁有心依恋利禄耶?”使者返报,袁默然久之。居津七年,吴重熹专事编辑《吴氏文存》《吴氏诗存》《吴氏试艺》《吴氏世德录》等,付梓印刷,被称为吴氏“小四库全书”。《吴氏诗存》集有诗词专著《石莲闇诗》,还有古风、乐府、律诗、词曲若干卷。《吴氏文存》长篇巨著有《大清律例通考》《金石汇目分编》《捃古录》《捃古录金文》《封泥考略》《双虞壶斋八种日记》《宁远书钞》《人海丛谈》《南安书院记》《家训纪闻》等,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为国家图书馆藏明典。另外,还著有《石莲诗文集》、《石莲闇诗集》及奏议若干卷传世。
    吴重熹不仅是吴氏家族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晚清优秀民族文化的开拓者。他的宦绩文名,不仅无棣乡民引以为豪,也为国人所推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