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民族的语言学习新趋势 中亚五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先后独立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在外交、政治经济、语言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跨境民族的语言学习也出现了新的趋势。第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及中国影响力的提高,促使中亚各国民众在语言教育的选择上开始逐步转向汉语学习。由于受做生意、想在中亚的中资企业就业、想让子女接受更好的语言教育等需求的驱动,再加上“一带一路”以中亚为优先的中国国家政策扶持和各种奖学金的设立,吸引了一批批中亚跨境民族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可以预期,今后来自中亚的跨境民族留学生还会更多,他们学成回国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连接中国和中亚国家的友好纽带,发挥重要作用。第二,中亚华裔学生来中国留学成为新趋势。这些华裔学生或是20世纪60年代从中国迁移到中亚邻国的移民后代,以哈萨克族为主,还有吉尔吉斯(柯尔克孜)等其他民族;或是中亚的特殊跨境民族东干族(回族)人。东干族主要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他们原本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国人,清朝从陕西和甘肃迁徙到中亚并定居下来,语言保留了当时的中国西北方言特色,同时又都会俄语或当地语言,成为中亚特殊的民族。东干族近年来与中国联系紧密,大部分人都希望子女高中毕业后回中国读书,中国政府为他们在陕西、甘肃和新疆提供奖学金。这些华裔跨境民族学生将成为“一带一路”新的语言服务力量。第三,由于哈萨克斯坦的本民族回迁政策鼓励,中国的哈萨克族前十年左右有人迁入哈萨克斯坦成为新移民,这部分移民中的高层次人才大部分成为高等院校中教授汉语或中国学的师资,直接为培养“一带一路”汉语人才服务。 重视跨境民族语言纽带作用 “一带一路”建设所要求的五通中,民心相通是根基。“国之交在于民之亲,民之亲在于心相通”。语言在民心相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双向交流和传播、对沿线各国的了解和有效沟通,都离不开语言这座桥梁。跨境民族,因其与相关民族具有共同的语言和文化传统,在推进国家之间民心相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我国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其发挥纽带作用,担当起直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语言服务的重任,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互联互通,铺就一条民心相通之路。 (本文系国家语委2015 年度重大项目“‘一带一路’核心区语言战略研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心重点项目“中亚汉语教学史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