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村落,一缕缕淡淡的晨雾像绸带一样飘在天空中。宽阔整洁的大街,雕梁画栋的楼房,宽敞的文化大院,在养殖合作社忙碌的村民,新校舍里认真听讲的孩子……一组组令人欣喜的镜头,正是商河韩庙镇美丽乡村建设向纵深推进的真实写照。 2014年,商河县韩庙镇站南村作为我市确定的100个特困村之一,也是韩庙镇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村,长期以来,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畅、农业生产条件落后、教育文化事业欠发达等原因,村内经常出现打架斗殴、寻衅滋事、偷盗抢劫案件,与周围村的民事纠纷也时有发生。“别说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带动村民致富增收了,就算村里想搞一点小建设,也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多年来,一提到我们村,大家都说这是名副其实的问题村、贫困村。”村党支部书记董建民如是说。 自从我市开展乡村扶贫解困工作以来,站南村有了政策和资金扶持,通过不断摸索,结合村内实际,村里以民族团结为基础,找到了一条“立体帮扶,综合整治”的发展道路。如今的站南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变,群众素质也得到了显著提升,逐步成为韩庙镇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A 改善环境 硬化1600米公路方便出行 驱车驶入距离济南市区100多公里远的站南村,平整的道路很宽阔,一眼望不到头。韩庙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站南村原来的主干道可以称作是一条“蜀道”,“晴天一块铜,雨天一垛脓,轿车不进村,路难人更穷。” 针对站南村基础条件差的实际,镇党委、政府加大投资力度,明确了“六大工程”精准扶贫的工作思路,下狠力解决水、电、路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先后实施村内大街绿化、自来水改造、村文化大院建设、村庄亮化、农田水利建设和村内道路网络工程。2014年,一条贯通站南村南北、走向长达1600米的道路硬化工程完工,同时道路两侧修建了高标准的排水管道,这样村民“行路难”的问题迎刃而解。同时,为了让村民喝上可口的黄河水,韩庙镇投资67.6万元对站南村自来水管道重新进行铺设,500多户通了自来水,实现了全村一户一表、24小时供水、100%入户,结束了村民靠打深水机井取水的历史。 记者走在这条大街上,发现排水口、垃圾箱、路灯一应俱全。说起近年来村里的变化,董建民感触颇深:“这几年村里变化很大,以前由于生活污水和牛羊屠宰血水随处乱倒,村道路两旁总是脏乱不堪,现在修建了排水管道,新配备了50个垃圾箱,两侧乱堆乱倒的情况基本没有了,百姓的居住条件得到大改善。B 产业富民 村民的钱袋子鼓了 在给民族村“输血”的同时,韩庙镇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群众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 作为韩庙镇唯一的回民聚居村,站南村肉牛养殖有着悠久历史。全村625户,2396人,70%的农户都有肉牛养殖的传统。记者随机走访几户人家发现,几乎家家都有牛棚或者羊圈,“我们世代都以养牛、养羊为生。”不少村民对记者说。由于依托传统的畜牧养殖经济,很多村民想壮大养殖规模,但同时也面临着场地、资金、资源供给不足、销路少等困难。 为了解决村民养殖过程中的产、供、销问题,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多次商讨后,探索了“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进行扶持,带动回族群众发展规模养殖。通过前期注资,建立了集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民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村民王永雷就是养殖合作社中的成员,他说:“我家有1000多头羊圈养在合作社,一年可以赚2万多块钱。加入合作社之前,凡事都得自己去干,赚不到钱,还天天愁销路。现在合作社不但提供了免费的场地,就连水、电、饲料也都是免费的,成本省了不少,羊放在合作社省事多了,心里也踏实。” 据了解,站南村“民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组织贫困户与合作社签订《扶贫协议书》,通过与农户签订劳务、购销合同,按照协议与贫困户按比例进行分红,这样就找到了让百姓脱贫的“药方子”,变“输血”为“造血”。将来,村“两委”打算把养殖专业合作社打造成站南村百姓增收致富的可持续特色产业。 产业扶贫,激发了致富的新能量,实现了“造血共赢”。同时,市、县民宗部门结合我市扶贫解困行动,积极开展对村少数民族特困户的帮扶救助工作,先后为村内66个贫困户赠送132床棉被、66袋面粉、132桶花生油,为9户困难群众争取到两万多元的慈善救助资金,切实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困难。C 内外兼修秧歌成为小学特色课程 几年前,站南村还是一个生产结构单一、环境脏乱、治安混乱的穷村。在全市开展扶贫解困工作中,市民宗局向站南村派驻了“第一书记”张磊,为这个民族村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第一书记”驻村之后,把“人文关怀”作为乡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促进民族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实现“少有所教、民有所向”。例如,在村里建设了文化大院,设有图书阅览室、司法调解室、标准化卫生服务站,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提升。尤其是司法调解室,在这个民族村发挥了大作用。张磊向记者介绍说:“以前村内群众解决问题的方式简单直接,就是比谁的拳头硬,大家不懂法,也不信任村干部。但是现在,村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了,出现问题会主动找到村干部,来到调解室依靠法律法规,村民公约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在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上,坐落于村最南头的站南小学应当算是站南村最有名的“门面当担”了,校园建筑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据了解,2014年在市民宗局的帮扶下,孩子们有了自己的教学楼、活动室、图书室和音乐教室。学校坚持以文化引领发展,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墙体文化”、“草坪文化”和“鼓子秧歌文化”等等。商河是鼓子秧歌之乡,学校也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其中素有“疯秧歌”之称的“金鼓手”秧歌队,是韩庙镇站南小学响当当的招牌,曾先后获得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银牌,山东省少数民族运动会金牌等多项荣誉。 不但学校为孩子们编排了秧歌表演等文化活动,村里百姓的文化生活也十分丰富。董建民说,道路修好了,道路两旁的空地上也能利用起来,晚上村民都会来这条大街空地上跳广场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