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加速新型城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机遇引导下,江苏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导向定位不精准,建设发展存在盲目性;整体关联不协调,资源利用存在肤浅性;开发利用不深入,技术措施存在短视性;地区发展不协调,引导调控存在松散性。为促进江苏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笔者建议: 构建发展新思路,凸显利用优势资源。按照新近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所提出的“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基本精神,在借鉴瑞士、日本、中国台湾等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基础上,结合江苏特点,提出“三结合,两步走,抓核心”的发展思路。“三结合”体现在:发展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首先要与全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以及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相结合,统一协调,开拓新思路;其次要与各地具体的地理、气候特征和自然资源尤其是水资源相结合,发展最有江苏地方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建设项目;第三要与民生相结合,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密切关联的建设项目。“两步走”体现在:要根据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的难易规律,首先发展侧重自然资源利用的生态关联主导型项目,取得经验后再逐步发展侧重人文资源利用的场所关联主导型项目。在贯彻“三结合,两步走”过程中,建议注重抓住水资源利用这一核心,做足“水”文章。不仅要对江苏境内重要水资源进行全局规划,还要考虑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不同发展阶段如何深化水资源利用的纵向规划,从而形成以水资源为抓手的江苏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发展的立体规划网络。 挖掘发展新内涵,强化参与体验特征。由于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地在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文化民俗上均存在差异性,因此在全省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统一协调发展、做足“水”文章的大战略指引下,三地应重点考虑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从共时文化上看,苏南的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项目可与吴越文化、文人气质、江南园林相结合,突出水之灵秀婉约;苏中可与盐税文化、儒商风度、通扬园墅相结合,突出水之丰沛细巧;苏北可与两汉文化、尚武精神、淮海堡寨相结合,突出水之壮阔雄浑。从建筑艺术欣赏来看,务必要扭转当前项目建设重形式记忆而轻参与体验的状况,实现从建筑形式视觉传达到人居环境身体经验的转型升级。 开辟发展新路径,激活借鉴传统工艺。创新是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发展的动力,激活借鉴传统工艺是开辟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新路径的不二之选。对此,我省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应下大力气组织和调配高校、设计、科研单位及有关工程建设企业的科技资源,通过编制有关传统工艺运用于当代建设实践的地方性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从根本上激活传统工艺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同时,要围绕创新驱动战略和江苏科技创新工程六大计划等,通过政府牵线,将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对建筑传统工艺提出的急切技术需求和我省丰富的科技资源进行对接和孵化,并以此为突破口,逐步展开在人才、项目、设备和成果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加快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共建、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内生合作机制,改善传统工艺的转型和创新条件。 落实执政新理念,加强统筹引导帮扶。促进江苏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不仅要采取有效的自然策略、人文策略和技术策略,还要从政策制定、立项扶持和人才培养三个方面加强统筹、引导和帮扶。在政策制定方面,可借鉴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地区“重文化、轻建设”的有益经验,建立一个面向全省建筑文化特色的全盘协调机构,负责统一策划、宣传和推进江苏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在立项扶持方面,应有导向性、目的性和针对性地设立相关扶持基金,特别是要资助那些跨部门、跨行业和跨学科的研究项目,并据此构建常态化的扶持机制;在人才培养方面,不仅要通过改善福利待遇和业务保障来激活有关人才的从业积极性,以此为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输送新鲜血液和储备人才资源,而且还要加强规范化操作等的业务培训,重塑现有专业技术工人的工匠精神,从人才制度层面推进江苏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为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