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鸳鸯 在古时候的印度有一种习俗,每逢节庆的日子,妇女们总是喜欢在自己的发鬓旁,插上一朵清香高雅的优钵罗华,以显出自己的娉婷可爱。有一个穷无立锥之地的裁缝,娶了一个美丽如花的妻子,但是裁缝实在太贫穷了,无法买鲜花给妻子做为装饰。年轻的妻子看到朋友们各个打扮得花枝招展,进城去参加节庆,终于按捺不住说: 「每一个女子都受到他丈夫的关爱,打扮得光鲜入时,只有我蓬头垢面,跟你过苦日子。如果你不能送我优钵罗华,入城参加盛会,我便和你恩断情绝,夫妻今后各自一方,互不来往。」 裁缝一听妻子下了最后通牒,心里一惊:优钵罗华稀有难得,价钱昂贵,岂是自己的能力可以购买,得不到优钵罗华,就保不住心爱的妻子,到那里去采摘呢?情急之中,突然灵机一动: 「国王的皇宫花园鸳鸯池中,不是栽有许多的优钵罗华吗?何不去采它几朶,万一被抓到,可以用我学鸳鸯叫的微妙绝技,以假乱真,一定万无一失。」 主意打定,于是趁着月黑风高的夜晚,偷偷地潜入戒备森严的皇宫。黑暗中,蹑手蹑脚摸索到了花木扶疏的花园,在微弱的星光照耀下,放眼一瞧,假山后的水塘里,正开满了一池的优钵罗华,清香四溢,静静地迎风摇曳。 裁缝欣喜万分,正要弯下腰去采摘,突然听到一阵杂沓的脚步声,响自假山的背面。心里一慌,赶忙跳进池中,溅起点点的水花,惊得睡眠中的鸳鸯水鸟一片的啾唧,脚步声引来一队负责巡逻安全的侍卫。侍卫们听到「噗通」的水声,机警地喝道: 「什么人躲在池子里,出来!」 「是我,鸳鸯!」裁缝慌乱中忘记学鸳鸯叫声,脱口而自言鸳鸯,但是语音一出,顿时懊恼不已。 「嘿嘿!既然是鸳鸯,怎么会说人话,分明是人假装的,爬上岸来,否则我要射箭了。」 裁缝不得已,沮丧万分地爬出了池子,浑身湿漉漉地呆望着池里唾手可得的优钵罗华。侍卫们不由分说,如鹰扑雉般一拥而上,把裁缝的双手反翦在身后,要把他抓到国王的寝宫去报功领赏。 走呀走的,裁缝心想: 「自己偷不到优钵罗华,反而身陷囹圄,何其悲惨!」焦急之下,突然学起鸳鸯的鸣叫,维妙维肖,像极了鸳鸯的声音。侍卫们听了,忍不住哑然失笑道: 「你刚才为什么不学鸳鸯叫呢?现在才大做鸳鸯的啾啾鸣声,又有什么用处呢?」 《百喻经》中的这则故事,给我们深刻的启示:我们平时放纵身心于贪爱执取,好比裁缝的巧窃优钵罗华,而不知道调伏心性使向善途;等到大祸临头,才恍然憬悟知所努力,精进向上向善,已是千古憾恨的身后事了,好比裁缝不能把握当下的时机,发鸳鸯之鸣叫,机缘一失,千载不复。有智慧的人,善能掌握当下即是的一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