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提及北洋水师,尤其是那场惊心动魄的“大东沟海战”之时,人人都在说北洋水师航速慢,装加厚,大口径炮多。但是由于速射炮和火药等技术不过关,在技术上远远落后于日本联合舰队。当时果真如此吗? 悬挂德国商船旗,刚刚抵达中国的“定远”、“镇远”二舰,各有4门305毫米主炮 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号,主炮口径达到320毫米 首先,看北洋水师的大口径舰炮。北洋水师的主力战舰,之所以被认为是以“大口径主炮”为主,是因为在海战中“北洋水师”由于速射炮不足,只能更多发挥了主炮威力。其实,很多战舰的主炮口径还不如日本海军,比如日本的“三景”舰就都装备320毫米主炮(后主炮),“浪速”号的主炮口径达到260毫米、“扶桑”舰配备240毫米口径主炮,“吉野”的口径也是152毫米。反观北洋水师除了“定远”和“镇远”的主炮口径达到305毫米之外,“济远”、“致远”、“来远”、“经远”、“靖远”的主炮口径为210毫米,“平远”、“超勇”和“扬威”的主炮口径为254毫米,“广甲”主炮口径为150毫米,“广乙”和“广丙”为120毫米。其实在主炮口径方面,北洋水师并不占优势。如果非要说占优的话,就是300毫米以上主炮,北洋水师有8门,而日本的320毫米主炮只有3门。 航速达到19.3节的“致远”,绝对不慢 航速达到23节的“吉野”,只是太快 其次,再看北洋水师的航速。北洋水师的战舰,除了三艘“广字头”战舰舰、“超勇”和“扬威”之外,其他的“八大远”都算是所谓的“铁甲舰”或“钢甲舰”。但是,这些军舰大多购置于1888年之前,在购买这些战舰时,这些战舰的理论航速并不慢。尤其是设计航速达到19.3节的“致远”等舰,曾经在世界上都是最快的巡洋舰之一。只是由于海军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北洋水师自己的保养,还有烧的媒等综合影响,在甲午战争时期航速已经显得落后时代了。不过即便如此,所谓的航速慢,也是相对于日本“第一游击队”而言,联合舰队本部的诸多战舰,航速并不比北洋水师快。比如,“三景舰”的最大航速不过是16.5节,与北洋水师中的“致远”、“靖远”相比都有所不如,只是比“镇远”、“定远”略快。当然“吉野”23节的航速,在那时候确实让人望尘莫及,但是不能因为“吉野”和其所在的“第一游击队”的军舰就认为日本海军战舰就全部都非常迅捷。比如“比睿”号航速不过14节、“西京丸”航速不过12节,“赤城号”航速也是12节。正是有这么多弱小的战舰,所以在甲午海战中,清军编队的航速是14.5节,而日军的航速是10.2节。 访问日本时停泊在长崎港的“定远”舰。“定远”和“镇远”两艘铁甲舰才是真正的“厚甲” 最后,再看看北洋水师的装甲厚度。作为当时东亚海域最大的战舰,“定远”号和“镇远”号两艘铁甲舰的装甲确实让人望而生畏。两艘战舰,每艘的装甲总重为1461吨、铁甲堡水线上装甲厚14英寸(355.6mm)、水线下装甲厚12英寸(304.8mm)、305炮座装甲厚304mm,炮盾厚15mm,司令塔装甲厚203mm。但是其他的各种“快船”、“穹甲巡洋舰”就没有这么厚的装甲了,“超勇”等铁肋木船或者包铁皮的船暂且不提,“济远”的装甲甲板(穹甲)由25.4mm钢质和50.8mm铁质装甲层复合而成,可抵御大口径火炮的轰击,炮座装甲254mm,炮盾及司令塔装甲厚38.1mm;“致远”和“靖远”装甲甲板厚3寸(倾斜处)/2寸(平坦处),司令塔装甲厚3寸,火炮炮盾厚2寸;“经远”和“来远”,水线带装甲厚9.5-5.1寸,装甲甲板厚3寸(倾斜处)/1.5寸(平坦处),炮座装甲厚8寸,炮盾厚1.5寸,司令塔装甲厚6寸。而日军的“三景舰”,也较为注重装甲防护,轮机部外侧装甲厚125mm,炮塔装甲厚300mm,炮塔顶盖装甲厚100mm,装甲防御甲板厚50mm。以航速快,速射炮多闻名的“吉野”舰防护能力也不差,水线附近纵贯全舰敷设了穹甲甲板,装甲甲板厚115mm(倾斜部)、45mm(平坦部),炮盾厚115mm。相较而言,北洋水师其他战舰在装甲方面并没有明显优势。 综上所述,所谓北洋水师的“慢航速”是相对于对日本海军第一游击队的,所谓的主炮口径大、装甲厚其实是“定远”和“镇远”两舰的特点。 (责任编辑:admin) |